• 我的订阅
  • 社会

三代“防麻人”接力守望70年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9 04: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在麻风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仍有一家“留守医院”驻扎在甘肃和政县的大山深处——

三代“防麻人”接力守望70年

本报记者 康劲

《工人日报》(2023年08月19日 02版)

三代“防麻人”接力守望70年

赵春青 绘

阅读提示

和政疗养院建在海拔2400多米的峡谷山区,曾是甘肃省第一家省属麻风病疗养院,目前,有28位休养员,平均年龄73岁。70多年来,3代医生在这里接力守望。

96岁的才巴曼,靠墙而坐,目光安静慈祥;不远处,66岁的女儿尕让草看见陌生人过来,急忙跑去拉下母亲的帽檐,母亲也将遮阳帽从尕让草的额头拉低到眉骨。

麻风,一种古老神秘而又令人畏惧的疾病,麻风杆菌侵害毛囊,导致患者脱发、脱眉。60多年前,才巴曼和女儿双双确诊,她们告别甘南州迭部县的高原群山,来到甘肃省和政疗养院。10多年前,才巴曼曾希望落叶归根,但“出院”几年后,相依为命的母女无法接受周围异样的目光,又回到了这里。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工人日报》记者走进和政疗养院,倾听麻风病休养员,以及70多年来,3代医生接力守望的故事。

28位休养员平均年龄73岁

和政疗养院,曾是甘肃省第一家省属麻风病疗养院,1952年由兰州迁建至和政县吊滩村,1953年更名为甘肃省麻风病院,1959年改为现名。

疗养院建在海拔2400多米的峡谷山区,高寒阴湿,多雨多雪。这里寄养的麻风病痊愈者,都被称为休养员。他们曾在治愈后遗留下脱眉、面瘫、兔眼、狮脸、口角歪斜等畸形特征,难以融入正常生活。目前,这里的28位休养员,平均年龄73岁,Ⅱ级以上畸残15人。

59岁的冯国强医生在和政疗养院工作了37年,“麻风病是写在脸上的病,社会歧视让病人讳疾忌医,许多医生也对麻风病认识不足,这些都会造成病情恶化,畸残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冯国强说。

1986年7月,从甘南州卫生学校医师班毕业后,冯国强被分配到和政疗养院,穿过围墙,进入宿舍区,年轻的他迈着沉甸甸的脚步走过一间间病房。

那时,许多麻风病人尚未痊愈,“疗养院”更像是“麻风村”,痛苦的哀嚎与绝望的哭喊时常在冷风中回荡。

当时的冯国强需要每天两次将药物送到病人床边。“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要防止病人因药物反应,自行中断治疗。”他还曾为上千例病人及家属涂刮组织查体查菌。

37年过去,冯国强也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有些病人在这里安详地走入生命终点,有些因治疗及时没有落下畸残,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有些年轻病人在这里结婚并生儿育女。

疗养院里长大的“麻二代”

作为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麻风病流行历史长久,在中世纪的欧洲,患者或被社会抛弃驱赶,或被强制送往荒山野岭,也有患者被以某种宗教的名义,残忍焚烧。治麻、防麻的医生,也常被视为特殊人群,他们远离市井生活,与麻风杆菌艰苦“鏖战”。

上世纪50年代,和政疗养院在绵延1000多米的小峡河两岸建起了5个病区,600多间病房,收治了来自16个省份的500多例病人,成为全国重点防治机构。到了70年代,这里已经有了磨坊、仓库、饲养场和大戏台,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社会”。

51岁的康茅是出生和成长在疗养院的“麻二代”。年少时,她常听父辈们讲麻风病人的悲惨故事,目睹他们的畸残四肢和无助眼神。1995年,康茅毕业后,毅然回到疗养院。

那时的康茅还是刚出校门的小丫头,开展麻风病流调时,她常遇到群众不愿提供线索、麻风病患者不配合的情况,甚至时常被恶语相加。

“在很多场合被视为‘另类’,也不气馁,还能坚持,这就是治麻人的必修课。”康茅说。在麻防科工作,她经常在偏僻的山区,步行几十里山路,足迹遍布管辖区10市56个县的乡村。

管护员罗秀兰,也是一位“麻二代”,负责管理休养员的吃喝拉撒与“一日两餐”。“都是老人了,饭量小,但要吃好、吃可口啊。”罗秀兰快人快语,泼辣干练。她和休养员李鸿奎一道,上午9点做一餐、下午4点做一餐,荤素搭配,餐不重样。

随着时间推移,休养员越来越少,罗秀兰每年都要尽心尽力操持一两次丧事。她说,“患病畸残是人生的不幸,‘走’的时候,干干净净入土为安,生命都有尊严。”

80后接过防麻、治麻接力棒

有人认为,按现在的发展,再过10年、20年,和政疗养院这样的地方终将消失,防麻、治麻的使命也将“刀枪入库”“放马南山”,但是今年7月底的一件事却让大家的神经再度绷紧。

一家省级著名三甲医院的皮肤科突然向疾控“报警”:发现一起疑似麻风病例,请求立即封控消杀。

作为省内仅有的几位麻风病专家之一,冯国强被紧急派往兰州。“虽然患者面部有类麻风特征,但自述发病已经10多年,末端神经没有任何被侵害迹象,非麻风病的可能性大。” 冯国强一见面当即给出判断,但是弥漫在医院内的恐慌气氛并未解除。

为此,冯国强又连夜返回和政,对涂刮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终于在后半夜给出了“非麻”的准确鉴定,一场“恐慌”在黎明前终结。

“皮肤科的顶级专家尚且对麻风病例不能准确判断,普通医生和社会人群或许更缺乏了解。” 这正是冯国强的担忧。

据统计,1949年以来,我国发现麻风病例约50万例,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发现高峰期,最高发现率是1958~1959年期间的5.0/10万,70年代后期发现率逐年下降。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现率降至0.11/10万。

70多年来,和政疗养院累计收治2100多名病人,并负责指导兰州、甘南、临夏等10个市(州)55个县(市、区)的麻风防治工作,为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目标作出历史性贡献。

和政疗养院院长王冠华,在多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防麻工作虽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依然不容松懈。“麻风病漏诊、延误诊断情况严重,延误时间平均在3年左右,Ⅱ级畸残者占20%以上;难治、疑似耐药病例和复发病例报告增多……”

如今,80后的王永强也成为和政疗养院新一代的“防麻人”。休养员中有人患有精神、视力和肢体残疾,还有人因年老患有高血压、甲状腺结节、囊肿、肝硬化、畸胎瘤恶变等病症,他用中医中药帮病人康复治疗,陪着疗养院走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家三代“麻防人”接力守护70余载
...麻风患者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关爱。”黔西南自治州安龙县疗养院预防保健股股长张丽娇一边翻看着相册,瞧着她爷爷和父亲工作时的身影,一边回忆道:“爷爷和父亲的事迹让我心底升腾起一股使命
2024-12-09 22:50:00
早诊早治  消除麻风危害
...病或出现类似症状,应去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汉中疗养院、安康疗养院、商洛疗养院等麻风病防治机构及综合医院皮肤科检查治疗,或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王冠说。消除歧视,常
2024-03-13 05:47:00
李桂科:把“麻风孤岛”变成“幸福村”
...招考进入洱源县卫生防疫站,1981年开始重点负责山石屏疗养院(麻风院)工作。为了防止传染,洱源县的麻风病患者们把自己隔离在炼铁乡黑潓江畔山坳处的山石屏“麻风院”当中,这里没有
2023-07-22 01:46:00
关爱麻风病患者 守护“睛”彩世界
...0月19日,昆明爱尔眼科医院走进云南省安宁市螺蛳塘麻风疗养院,为疗养院老年群体送上了特别的眼健康关怀。为疗养院老人进行眼部检查。活动现场,昆明爱尔眼科医院医护人员为老人们提供
2024-10-23 19:58:00
...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赴费县青山康复疗养院走访慰问麻风休养员、麻防工作者和义工,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物资,并向他们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祝福。据了解,1月28日是第71届
2024-01-27 09:38:00
...之灯塔,照亮忠诚为民之路。当李桂科第一次走进山石屏疗养院时,他可能也没想到,那将会是他一生的归宿。“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这句话说完,此后40余年,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
2024-01-02 16:09:00
“消失”的麻风村!永不褪色的守望
...绕,成为当时麻风患者的“避风港”。古老的传染病——麻风病,曾是人们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症”。上世纪70年代,10名转业老兵带头以身犯险守望“麻风村”,在风华盛年先后挺进鱼背山诠
2023-01-29 13:33:00
正确认识麻风病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今年的1月28日是第71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7届“中国麻风节”。今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的主题为“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及麻风病,大家
2024-01-24 03:04:00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麻风病无法治愈?1月29日是第70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6届“中国麻风节”,市疾控中心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主任医师周爽表
2023-01-30 05:4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假期第三天,何以春京西?
10月3日午后长春“春京西”已是人潮涌动一家人在复古红墙前取景孩童追着辽金巡游的NPC转角的乐声与市集叫卖声交织成热闹的交响……这个凝固了自1907年“怀德街”以来长春从铁路附属地到现代都市的百年成长轨迹的街区在国庆
2025-10-03 18:58:00
岭南文化遇见海派气韵,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静安分会场诠释“惟新”精神
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重要板块,“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2025上海)”将于2025年10月18日至2026年1月18日在上海世博园中华艺术宫举办
2025-10-03 18:48:00
湖南邵阳市邵东市发生3.7级地震(塌陷),现场考察队已赶往震中
大皖新闻讯 据“邵东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5年10月3日10时32分10秒,在湖南邵阳市邵东市(北纬27
2025-10-03 16:01:00
湖南邵阳市邵东市发生3.7级地震
华商网讯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3日10时32分,在湖南邵阳市邵东市(塌陷)(北纬27.28度,东经111.64度)发生3.7级地震。来源:华商网 编辑:唐港
2025-10-03 12:57:00
武当山景区“小红帽”高效救助走失男孩,多方联动织密安全防护网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许海芳 通讯员 王菡萏)10月3日,武当山景区上演暖心一幕:景区管理局联合公安部门高效协作,成功帮助一名11岁走失男孩与亲属团聚
2025-10-03 13:20:00
贵阳民生路“双节”人气爆棚!真空包装让美味“装进行李箱”
“早就听说贵阳民生路是美食天堂,这次特地带家人来体验。”10月2日,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提着刚买的香酥鸭,满脸期待地说道
2025-10-03 12:08:00
闻令而动!德江人民医院联动多部门点亮“生命希望”
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国庆佳节的梦乡时,德江县人民医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深夜救援正在上演。一名伤者坠入5米深坑,情况危急。医院120急救团队闻令而动
2025-10-03 08:33:00
石家庄市鹿泉区:畅游“小三亚”
10月1日,游客在石家庄市鹿泉区西部长青森林康养城“小三亚”项目游玩。国庆假期石家庄市鹿泉区西部长青森林康养城“小三亚”举行丰富多彩的演出节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10月1日
2025-10-03 08:01:00
记者走基层|雄安新区财富大厦项目:一家人的“云”团圆
雄安新区财富大厦项目一家人的“云”团圆10月1日,在雄安新区财富大厦项目现场,工地“夫妻档”梁俊岭(左)和李随连(右)在讨论项目建设情况
2025-10-03 08:02:00
华商网讯 江苏东海县应急管理局10月2日发布情况通报: 10月2日11时许,东海县牛山街道富华西路88号名家厨房酒店三楼屋面局部倾塌
2025-10-03 07:33:00
记者走基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假日挂上专家号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假日挂上专家号10月1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学科带头人耿翠芝正在与患者交流病情。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摄10月1日8时许
2025-10-03 07:57: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二十五年间的江南月饼
文|戴发利父亲去世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来,每到中秋前几天,母亲都会收到由江苏江阴寄来的一个邮件包裹,打开看,是四包江南当地特产老式月饼
2025-10-02 08:13:00
记者走基层|秦皇岛国际旅游港:76条帆船“为祖国升帆”
秦皇岛国际旅游港76条帆船“为祖国升帆”10月1日,参加2025年“为祖国升帆”活动的杨雅思晗(左一)操作帆船,用升帆礼节为祖国庆生
2025-10-02 08:44:00
记者走基层|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我和天安门“合个影”
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我和天安门“合个影”10月1日上午,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老年病区,截瘫伤员付兰荣(中)向护士分享自己的视频作品
2025-10-02 08: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