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一位小人物被正史作传,他证明了“小人物”的“大勇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8 10:59: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历代以来,诞生了很多的知名人物,这些人在去世之后,后人们就会给他们作传,使他们能够被载入史册之中,在正史之中所记载的人物,也就是被作传的人物,大都是名人,著名的政治家,包括皇帝,高官等等,还有一些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等等这些人才会被作传。

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个人,既不是高官,也不是什么领域的专家,只能称作是一个普通人,或者说他是个小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在试卷当中也作为文言文的考题出现过,但现在重读他的经历,会发现,这个人为什么能够被正史作传,因为他向世人证明了小人物的大勇气。

明朝一位小人物被正史作传,他证明了“小人物”的“大勇气”

事情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也就是朱元璋当皇帝的时期。这个人叫做郑士利,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做郑士元,郑士元是明朝的进士,非常的有才华,在外面做官,那个时候地方上有一些士兵们不守纪律,骚扰百姓,地方的官员都不敢管这些事情,只有郑士利找到了驻防的将领,才保证了百姓们的利益。

明朝一位小人物被正史作传,他证明了“小人物”的“大勇气”

郑士元是一个好官,一心为民,但明朝爆发了著名的空印案,空印案的形成非常的可笑,因为地方的官员在核定了一年的数据之后,要盖上章送到京城,但是如果一核查,有一个数字不对,就要重新写,写完了之后还要回到原来的地方盖上章,古代交通十分的不发达,一来一回非常的麻烦。

所以当时的官员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空白的纸张上面提前盖好章,这样到在核定错了之后,直接拿出盖过章的重新写一遍就好了,这样子就不用来回的奔波,所以这种形式在当时的整个朝廷,所有的官员们都知道,只有朱元璋不清楚。

明朝一位小人物被正史作传,他证明了“小人物”的“大勇气”

纸包不住火,朱元璋身边有很多的密探,所以朱元璋知道之后,非常的生气,就决定处罚这些官员。当时很多地方都采用这种办法,所以郑士元也受到了牵连。朱元璋在小的时候受到贪官污吏的压迫,所以对于犯错的官员们,基本上都采用极端的手段,空印案中掌印官员被处死,郑士元虽然不是掌印的,但也被关在了大牢里面。

上面这些是整个事件的背景。

明朝一位小人物被正史作传,他证明了“小人物”的“大勇气”

郑士元的弟弟郑士利说道:“皇帝不明白空印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有人能够和他解释清楚,皇帝一定会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放掉那些官员们。”

后来郑士元被关了几天。受了仗刑之后被放了出来,郑士利就借着当时民间的人可以给皇帝写信这个渠道,给朱元璋写了一封很长的书信,但是这个渠道只能用来说公事,如果有人用这个渠道给朱元璋写信说私事是要被处罚的。

明朝一位小人物被正史作传,他证明了“小人物”的“大勇气”

郑士利给朱元璋的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说陛下您也是为了百姓们着想,并且说官员们之所以弄空印,就是为了节省效率,因为有的人来回奔波下来,可能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而且明朝开国以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官员们不能这么做,现在凭空治他们的罪不妥。并且说官员们不是小草,割完后能够迅速长出来。

郑士利最后还对朱元璋说,空印这件事情的发生,谁都没有错,官员没错,皇帝没错,都是一场误会。

明朝一位小人物被正史作传,他证明了“小人物”的“大勇气”

郑士利的信被朱元璋看到之后,朱元璋非常的愤怒,当即把郑士利和郑士元两兄弟给发配到了江浦服劳役,其实郑士利写完书信之后也非常的苦闷,因为他知道他的这封信会触怒皇帝,但是他仍旧这么做了,说出了当时满朝大臣不敢说出的真相。

郑士利也有点太小看朱元璋了,在朱元璋得知有空印这件事情之后,他的手下就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朱元璋,可以说朱元璋非常的清楚事情的经过。

明朝一位小人物被正史作传,他证明了“小人物”的“大勇气”

但是朱元璋就是愤怒,因为全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瞒着他,朱元璋自小就对官员没有好感,当上皇帝后依旧还是没有改变,朱元璋把这件事情放大无疑是想给官员们一个警告。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的清官与好官平白无故的被朱元璋给杀了,郑士利的大勇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但凡涉及到空印的人基本上都被杀了,朱元璋没有杀郑士利,把他发配了只是想警告他,不要当出头鸟。因为郑士利还猜不到朱元璋的心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8 1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她本是善良的宫女,却被历史写成十恶不赦的人
在古代有很多的小人物,他们的存在可能很微不足道,但是有时候有些小人物也是有机会完成华丽的大变身的。在明朝时期,就有一位十分善良的宫女,她的名字叫做万贞儿,万贞儿的遭遇很值得让人同
2023-04-26 19:09:00
明朝诤臣冯恩与大礼议之争:直言进谏的勇气与影响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分权制衡,在六部之外又设立了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这些科道官员虽然职级不高,但却拥有监察百官,参预政事,甚至批驳皇帝旨意的权力,科道官员和都察
2023-11-01 08:15:00
揭秘明朝强盛的底层原因
...力辅佐,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从一位底层武官讲起,通过小人物来见证那个伟大的时代。2009年4月,江苏太仓一处建筑工地在施工时,意外挖出了一座距今600余年的明朝古墓,为夫妻合葬
2023-05-15 15:39:00
于谦:明朝的忠诚良将与国家危机中的英雄
...、心怀天下的人。于谦在1338年出生,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经过艰苦的奋斗,建立了一个强大而富裕的国家。他对明朝的根
2023-09-23 11:16:00
严嵩把持朝政残害忠良,最后被一个小人扳倒了
说起明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尤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位出身贫民的开国君主的一系列事迹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相继产生了很多位的皇帝,这些皇帝中有些就有点“
2023-02-17 20:23:00
...,此时的蹇义还是一位经验不足的中书舍人,只能算是个小人物。朱元璋为何不让蹇义升迁呢?吏部尚书詹徽也不明白,詹徽当了三年吏部尚书,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他深知蹇义是个人才,为了不
2024-06-20 16:43:00
明朝被严重低估的3位皇帝,完爆清朝一半的皇帝
...没耽误。毛爷爷曾说过明朝搞得比较好的皇帝,也就只有朱元璋和朱棣两个大老粗,还有朱厚照。这话虽说武断了点,但能让毛爷爷认可的皇帝,又岂会是一无是处?有句话说君明臣贤、君昏臣奸,
2023-01-07 17:06:00
朱元璋与刘邦开国之路的对比与难度
...丐脱颖而出,建立大明,就像屌丝逆袭一样,完全是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可谓传奇。相比于朱元璋的一清二白,刘邦还当过亭长,虽然算不上是大官,但好歹也算是个体制内的人物了。第二、对手
2023-10-02 20:57:00
朱元璋为何大肆斩杀功臣却无人造反
...的一个赞美,从乞丐到皇帝,朱元璋也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小人物从社会底层爬到最高层的励志故事,但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却大肆斩杀功臣,假如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有人跳出来造反,能成功吗
2023-09-09 17: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