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7 09: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这天深夜,李世民来到齐王妃的房间,怀念死去的李元吉。兄弟情深还留下了几滴眼泪。突然,李世民冲上前一把握住杨氏的手,说:“弟妹你放心,齐王去世了,你才19岁又没孩子,我会照顾你的。”杨氏听完,一头栽倒在李世民怀里。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自己的兄弟斩于刀下。除此之外,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所有儿子均被杀害。其中,李元吉的漂亮王妃被李世民占为己有,还差一点封为皇后。

面对儿子无形中带来的压力,李渊眼神无光,望向自己最信任的三个大臣裴寂、萧瑀和陈叔达,道:“自古一山不能容二虎,如今秦王声势浩大,而寡人却势单力薄,你们说,下一个因“清君侧”罪名而被斩首的会不会是寡人?”三人听出皇上的悲观之态,都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八月初九,唐高祖李渊退位,被尊为太上皇,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李渊明白,如今的自己无论是在声望还是军力上,都被儿子超过,自己的皇位已经危在旦夕了,时刻都有着被逼位的风险。倒不如趁现在主动让出来,一来落得一个好名声,二来也不至于让两父子的关系继续恶化。

虽然退位后的李渊被尊称为太上皇,但是这个称号和地位却实属尴尬。

李世民在即位后一一否定他父亲在位时颁布的政策,并一步步地清洗朝廷原来的官员,慢慢地架空李渊的权力。最后,李渊仅剩太上皇一个空有其名的称号。

李渊离开太极宫时依依不舍,或许再过多几年后,世人只记得治国治天下的李世民,却忘了曾经有那么一个叫做李渊的人,平定天下,开辟大唐,为以后的盛世奠定基础

那么,成为太上皇的李渊最终结局是什么样的呢?李世民会不会如对待兄弟那般毫不留情地对待自己的父亲?

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01,不见经传的大唐开国皇帝,优柔寡断是致命缺陷

世人皆知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他的智慧谋略、军事能力和政治上的远见让后世之人津津乐道,著名的“贞观之治”就是由他开始。不过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出众,从而多多少少掩盖了他父亲所做的一切,实际上,李渊才是大唐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

隋朝末期,隋炀帝昏庸无能,且生活极其奢侈秽淫。他对外不断发动战争,使百姓常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内兴建运河、长城、东都等,加重赋税,导致民不聊生,各地纷纷发动起义,李渊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

眼看隋朝即将土崩瓦解,李渊也不再犹豫,随着大势对抗隋朝。

凭借着出色的手腕和军事能力,再加上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父亲出谋划策、带兵打仗,晋阳起兵后,李渊取得全方位的上风,最后成功攻占长安。等到618年,隋炀帝身亡,李渊改国号为唐,自称唐高祖。

建立唐朝后,李渊在军事、政治上做了不同的措施。

首先他开始着手覆灭其他诸侯,希望达成统一。最后用了七年的时间,李渊成功覆灭了薛举、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其次在政治上,他颁布了均田制,废除隋朝时的苛政,大幅度地减免农民的税收,整个国家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战后慢慢地恢复过来。

李渊为人宽厚,且非常重情义,在《旧唐书高祖本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倜傥阔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这里说的是李渊对待任何人都非常宽容,为人随和,因此他的下属都愿意追随他左右。这是他的优点,但这样的品性同时也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隐患。

李渊成为了皇帝,那么自然而然也要立一位太子。

作为长子的李建成无论是在军事还是行政方面都立下汗马功劳,为人如他父亲那般宽厚,同时身份地位摆在这里,立他为太子无可厚非。如果没有父亲当年的承诺,或许李世民只会安安心心做自己的秦王,坏就坏在李渊的随意承诺,却又优柔寡断。

《资治通鉴》记载着这么一句话: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当初晋阳起兵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李世民在背后的积极推动,而李渊也是认同自己儿子所做的一切,并立下承诺,答应事成后让李世民成为太子。

不料李渊在建立唐朝后,对于此事却一直遮遮掩掩,让李世民的期待落空。如果一次欺骗也就罢了,问题是李渊不止一次为李世民立下承诺。

李渊怀疑长子李建成想要造反,于是便让李世民去平定乱臣贼子杨文干,答应此事后立他为太子。李世民带兵前去,大胜而归,不过李渊后来才发现李建成并不知道杨文干想要叛乱,而李建成自己本来也无逆反之心。

得知是自己过于疑虑后,李渊便让李建成和李世民握手言和,至于改立太子一事却一拖再拖。这让李世民心中的愤懑挤压到了极点,既然父皇这般犹豫不决,那么索性让我来替他做决定吧,父皇老了,也不再适合当大唐的君王了。

最终李世民忍无可忍,并找准时机发动那一场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且连他们的儿子也不放过。

一向优柔寡断的李渊至此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的儿子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李渊看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项上人头,脸色变得铁青,面对李世民手下悍将尉迟敬德所谓的“护驾”,李渊一言不发,他知道,这场变动的最终结果是李世民胜出。

李渊惨笑道:“妙哉,朕都不知道身边竟有如此多乱臣贼子,还是朕的子嗣,可笑啊。”事已至此,如果自己再不认清现实,那么李世民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了。这场变动仿佛抽干了李渊的精气神,自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当年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雄伟姿态了。

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02,退位让贤实乃无奈之举,无权无势只管风流一场

玄武门之变后,虽然李世民并没有明确地让李渊退位,但这场变动闹得满城烟云,大有一股“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很多文武百官也看清局势,纷纷投靠到李世民身下。

不到两个月,李渊就顶不住压力,主动退位,让李世民继位,自己号称太上皇。

虽然自己已不再是皇帝,但李渊却迟迟不肯让出皇帝的正宫——太和宫,导致李世民这位皇帝只能一直在东宫处理政务。这样看来,李渊退位后的待遇也是很不错嘛。

为此李世民足足容忍了三年,既然父皇你一直赖在太和宫不走,那么就别怪我略施手段了。

首先李世民一步步地推翻李渊在位时颁布的政策,否定他在位时的功绩,并让李渊的得意下属裴寂来背了这个黑锅。

李世民对裴寂这样评价: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但以旧情,不能极法,归扫坟墓,何得复辞?说的是你位极宰相,但却平庸无能,全靠太上皇的宠爱才能有如今这个地位,你没有被就地正法已经很给面子了,还有什么不满要说的。这样坚决否定的态度也让裴寂诚惶诚恐。

如今由我来统领朝廷,岂能让你这样的无能之人再担任官职?

李世民虽然没有明面地否定李渊做的一切,但却通过左右敲击、棒打来磨灭他的功绩。不止如此,李世民还认为如今服侍李渊的太监宫女实在是太多了,非常浪费资源,于是便遣散太和宫大部分人,逼得李渊无人能用。

没有办法,李渊只能搬离太和宫,前去规模较小的大安宫。住惯了宽敞舒适的太和宫,想要适应“制度简卑,冷僻单薄”的大安宫,李渊一时半会也难以适应。

自搬宫以后,李渊就再也没能在朝廷翻起一丝波浪,他的影响力已经被李世民磨灭殆尽了,成为李世民向天下人表现尽孝义的吉祥物。

自从搬进到大安宫后,因为李世民处处限制的缘故,李渊就变得深居简出,无法再像往日那般游山玩水。

既然无权无势,那倒不如风流一场,男人嘛,爱江山更爱美人。于是李渊便不断地宠幸妃子,在大安宫期间,他一共生下十多个儿子,至于公主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皇子皇女成长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唐皇室的搅局者。

虽然这样的生活过得很荒唐,但是李世民对此却毫无怨言,只要你不再贪念皇位,不管生活多么风流潇洒,我都无所谓,至于生下的皇子皇女,李世民也兑现了承诺,好好对待。

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03,恩怨情仇随时间消散,大唐奠基人终尘归尘、土归土

在李世民登基后,他和父皇李渊的恩怨似乎变淡了不少。不过实际上,李世民却对李渊处处防备,或者说,他还记着当年李渊的不公平对待。

自从李渊搬进大安宫后,李世民就很少探望自己的父皇。虽然李渊在宫中衣食无忧,但是没有儿子的指令,他一般是无法离开大安宫的,这就相当于把他软禁宫中。

因为李世民的皇位由来并非什么好名声,如果李渊趁他不注意逃离宫中,躲起来伺机而动,那么虽然不会对他现在的皇权产生太大影响,但也会像一根刺,让自己时刻不舒服。

所以每逢李世民前往九成宫避暑时,都要留下自己的心腹好好看管李渊,万万不可让他离开大安宫。

虽然说皇家最是无情,但不管怎么说,李渊依旧是父皇,如果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超越了他,完全有资格登临皇位,那么两人之间的矛盾也会慢慢减小。

两人关系变好是发生在东,突厥被灭之后。东,突厥的可汗被押送到长安,并宣布东,突厥就此覆灭时,李渊的心情喜悦到无法自拔。

要知道当初大唐建立时,除了各方诸侯以外,大唐最大的敌人莫过于东,突厥了,为了让局势稳定下来,面对东,突厥的咄咄逼人,哪怕当时李渊再怎么意气风发,也只能选择暂避锋芒。未能覆灭东,突厥,这或许是李渊最大的遗憾了。

而如今自己未能完成的事被儿子完成了,已经达到六十五岁高龄的李渊笑得合不拢嘴。他在宴会上感慨道:“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汉高祖刘邦那样的人物当初被一群匈奴人困于白登城,无法报仇,成为他一大憾事。如今我的儿子能将昔日辱我的突厥人覆灭,大唐交给他还用担忧什么呢?

听到父亲这一番话,李世民也知道他这样的年龄加上多年困于大安宫,早已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了,况且当年之事已经过了这么久,什么都看淡了。自己为何不给他一个台阶下,好好修复父子间的感情呢?

于是李世民便打算斥巨资修建大明宫,希望能让父亲住得更加舒适。

不过还没等到大明宫修建完毕,李渊便在635年的五月与世长辞。自此,这位开创了大唐的开国君主的传奇生涯也到此落幕了。

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他逼迫父皇李渊退位,等到他老了的时候,自己的儿子李承乾企图再发动一个“玄武门之变”,但是以失败告终。不得不说,他们爷孙三代的变动闹剧属实让人唏嘘不已。

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渊晚年生活得如何

后记:

大唐盛世后人总会对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等领导者赞叹不已,唯独对李渊这位唐朝开创者一知半解。作为一名皇帝,在子嗣为皇权斗争时,李渊没有展现出足够的魄力和领导力,最终被架空权利不止,还落得一个窝囊的名声,在这一方面,他无疑是失败的。

但是作为一名父亲,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为了皇位斗得你死我活,这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下去,希望这场斗争能展现出良性的一面。

在皇帝和父亲两个身份间去做一件事,最终使得李渊都没做好,这是一个遗憾。不过让他欣慰的是,李世民对得起自己的皇位,成功统一全国,让东,突厥俯首称臣,万国来朝,创造了一个万众瞩目的大唐盛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7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渊成为太上皇后,为何连生多个儿女
...太上皇,李渊在此期间确实生下不少孩子,当然是相对于唐高祖李渊的年纪来说。唐高祖李渊的生育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登基称帝之前,此时李渊共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
2024-06-19 17:44:00
大唐盛世的建立,唐高祖李渊的能力有多大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嬴政统一中华,开创大秦帝国,公元前206年,高祖刘邦创建大汉王朝,公元618年,高祖李渊开创盛唐,在此,中国成为历史的巅峰
2024-05-20 21:13:00
大唐二十位天子名录,带你一观大唐二百年国运,大唐真的很美好吗
...你有时间,文章比较长,可以先收藏起来,慢慢欣赏。---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626年) 唐朝的创立者,李渊是唐高祖,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起初在晋阳起兵,最终成功统一了
2025-05-07 16:14:00
李世民权力没有皇帝大,他凭什么敢逼唐高祖下台
...?那么李世民又有何本事,凭什么让一个皇帝下台?说起唐高祖李渊,有人说他性格优柔寡断,胆子还特别小,如果遇到生命威胁,他逃跑保命永远才是第一位。然而他可不是这样,他绝不是平庸之
2024-06-19 16:52:00
...好也有这么一个大哥,是其皇位的最强竞争者。而其父亲唐高祖李渊呢,又是一个特别保守的人,一直认为嫡长子应该继承自己的位置。李世民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知道嫡长子的位置是没法争了,
2023-04-18 16:20:00
李渊为何将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26年在位。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在大唐皇宫禁地内爆发了“玄武门事变”。这
2023-06-11 14:02:00
...沉湎酒色、阴险恶毒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认可和默许,成功当上了皇太子。之后,李渊主动退位,秦王李世民几番推辞之后才登上皇位。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由于唐太
2024-04-25 19:20:00
唐太宗为什么向突厥称臣纳贡
...将长安定为国都,也就是如今的西安市。帝位稳定以后,唐高祖李渊便将大儿子李建成册封为太子,将二儿子李世民封为秦王,四儿子李元吉封为齐王,其余子嗣也均封了王,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
2023-05-17 15:53:00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和李渊是如何做到父慈子孝的
...所掩盖,甚至被迫度过近十年的太上皇生活。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被任命为隋朝的太原留守,此时的隋朝已经危如累卵,在经过暗中筹谋之后,李渊在晋阳起兵。李渊从起兵之初到完全占据关
2024-03-18 17: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