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府兵制的兴衰:唐朝兵役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2 07:20: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国封建历史,究其根源就是一部政治史。而构成这部政治史的重要因子便是哪些种类多样的上层制度。如果说经济制度是一个政权的基础根基,政治制度是一个政权的运转机器,那么毫无疑问,兵役制度则是维护这两项制度的有力臂膀。

府兵制的兴衰:唐朝兵役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由于时代背景因素的影响,每个朝代的兵役制度都存着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在汉朝时,所谓的兵役制度就是全农皆兵,即“寓兵于农”。顾名思义,所有种地的农民,在打仗的时候都可以成为士兵,将国防武装力量寄托于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生产集团同时又是武装集团。而在唐朝之前,其他朝代的兵役制度一般是以这种全民皆兵的方式为主,也就是指没有规范化的统治,只是在发动战争时,招集所有的人一起来对抗外敌罢了。

唐朝建立之后,当时最典型的兵役制度则变成了府兵制,所谓府兵制,其实就是兵农合一。与汉朝时期的全农皆兵有所相似,但不同的就是,这些打仗的将士在平静的日子里,也以务农作为最重要的事情,而在务农闲暇时间便会不断训练。这样一来,等到有战事突发时,府兵便可以自带马匹和武器冲上战场杀敌。但是,也不非所有的农民都是可以冲锋陷阵,因为接受训练的这些人,是经过折冲府专门选拔而来(折冲府分为三等,下府八百人,中府一千人,上府一千二百人)只有经过重重选拔之后,才能出现在战场之上英勇杀敌。

府兵制的兴衰:唐朝兵役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据史料记载,府兵制建立于大统年间(公元535-551年)随后经历了北周隋朝以及唐朝初期,这才慢慢的得到完善。要说该制度适用达到鼎盛状态,是在唐太宗时期。可谁也没能料到,仅仅到了唐玄宗时期,便将该制度停止利用了,总共历时大约200年。其实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来看,府兵制的创始人是北周时期的苏绰,他是西魏有名的臣子,宇文泰对其多加信任,更是与其一同参加了许多制度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府兵制。

虽然府兵制是兵农合一的制度,但其实这是一种从士兵身份转向为农民身份的制度,就像上文所说,并不是每一个种地之人都可以去战场杀敌,但在战场上拼命的人,一定是需要种地的。相当于将当时的武装集团,直接转变为了可以生产的集团。

而国家也凭此节省了一部分费用,既能够凭借着数十万大军杀敌保卫国家,也可以凭借这数十万人耕地。但有人表示,这样对于那些士兵来说,是否有点不太公平?并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府兵不需要再交纳赋税便可以种地,不过相应的是,他们没有统一的军服,也没有军饷可以拿,需要自己准备才能上战场。

所以这也是该制度存在的一个弊端,因为它只能够在较为和平的时期存在,若真到了战争时期的话,府兵是很难继续进行下去的,毕竟面对大规模的战争,没有统一的军队制度管理,怎能让这数十万人齐心协力在战场上杀敌呢?而真正导致这项盛行上百年的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无非以下几点因素。

府兵制的兴衰:唐朝兵役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禁卫军的出现,府兵职权被架空

所谓禁卫军,就是保护在皇帝身边的人,他们也是皇帝的贴身护卫。这些人再到皇帝身边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军事技能必须过硬,政治身份也要可靠才行。

大多这样的侍卫都是来源于各个精锐部队,经过细心挑选之后,才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警卫人员,是为了在皇帝受难时给予保护和防护的。而当时正是因为有了禁卫军,才是府兵的职责慢慢消退,随后府兵失去了自己的责任,也就没有相应的身份与权力,因此,他们最终成为了权贵所使唤的仆役,地位的变化也是极大的。

经济基础促使上层建筑分崩离析

无论哪个朝代,经济基础都是一个政权所能够维系下去的根本所在。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崩塌必将影响上层政治制度的走向。

唐朝在建立初期,它的经济基础是均田制度,而均田制度实施的宗旨便是“平均占田,抑制兼并”。如此一来,这项制度的实施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进而为府兵制的运转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

然而,到了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士族阶层和地主阶级也就随之壮大。地方豪强和封建该贵族在这种环境之下共同促使了土地兼并现象层出不止。而这所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传统的均田制度遭受破坏。

均田制度遭受破坏之后,作为上层建筑的府兵制也因此逐渐瓦解,导致府兵人数越来越少,随后更是直接终止了府兵制度。

府兵制的兴衰:唐朝兵役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如上文所说,府兵虽然能够在和平时期起到作用,但每逢战争来临时,也会让这些人感觉压力剧增,尤其是到了中期的时候,那时边境形势变得日益紧张起来,导致府兵不得不经常外出征战,甚至还会有一些府兵被安排在外守边疆,这些人在外时间是比较长的,一般在3~5年左右,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

因此,有一些府兵选择了逃跑,也有一些人为了不成为府兵,甚至是自残。由于当时军队有制度,残疾人是不需要服兵役的,所以那些人冒着残废的风险,也不愿意去当府兵,这足以见得这种制度的弊端对府兵的影响是有多大了。

所以,府兵制度的停止使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要实施的一项抉择。到了开元25年的时候,唐玄宗正式宣布要将府兵制废除,但国家仍然是需要士兵来保护的,所以唐玄宗决定要实行募兵制。

与府兵制度不同,募兵制之下征调而来的士兵是需要永远在边境之地停留的,他们虽然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但却可以得到国家政的田地,也能将自己的家人带去边境之地一同生活。

针对士兵的招募,大部分来源于以前的府兵,也有一些是流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士兵的,根据军区管理制度和区域面积的不同,也有固定的名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流民都深受吸引,努力让自己慢慢的成为了士兵。而这个决定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让募兵制度执行得更加顺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节度使制度的兴衰:从军事需要到藩镇割据
...弊端,就是允许节度使可以自行募兵。唐朝实行的兵制是府兵制。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受田的百姓不缴纳赋税,不服地方徭役,专门负责当兵。他们编入额外的军籍,称为府兵。府兵制
2024-01-29 13:12:00
唐朝府兵制的起源、发展及影响
...朝的兵役制度就大不一样了,唐初所形成的兵役制度是“府兵制”,它最典型的特点是“全兵皆农”,这和汉朝的“全农皆兵”完全相反。汉朝追崇的是将武装集团寄托于生产集团,而唐朝则是将生
2023-10-27 01:00:00
浅谈唐朝军 队性质与军事体制转型
...制的转型,是独立化最直接的动因。众所周知,唐前期的兵役制度是以义务征点为特色的府兵、兵募制度。府兵、兵募都是朝廷直接掌握的中央军;府兵以番上宿卫为首务,征行、镇戍或在地方服役
2024-04-13 21:46:00
唐朝的边防军为什么会被叫成是一把利剑
...不断变化,但在古代有一种兵役制很科学,此兵役制就是府兵制,既解决了兵源问题,又节省了军费开支,而且战时能战,平时能耕。唐朝时也继承隋朝的府兵制,但却在唐朝第二盛世中取消,削弱
2023-05-13 20:56:00
...民发挥到极致的智谋、勇猛、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还有府兵制下的那3500名玄甲精兵。什么是府兵制?府兵制,是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创始于西魏,经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
2024-07-11 15:37:00
为什么第“8”团的兵这么惨
...”、“最可控”的兵役制度,就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中国最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发明了一种很好的土地制度——均田制。所谓均田制,就是北魏时期,经历了长期战乱的中国北方
2023-05-17 14:03:00
南北朝时期“北强南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时也进一步反映了南北朝更深层次的差异。一、世兵制与府兵制的对决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南朝与北朝在军队制度上的不同选择,直接导致了双方军事发展的走向。北朝的北魏初期采用的是兵民合一
2023-02-14 19:14:00
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原因
...问题。随着均田制出现漏洞,以均田为基础的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也陆续出现了问题。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减少,民怨由此暗自激愤。安史之乱爆发后,由土地问题引发的并发症终于开始发作,最终成为
2023-02-23 14:50:00
唐朝禁军南衙十六卫的地位如何,有何特点?
...,它们为何还是难逃被废黜的命运?这就要从唐代独特的府兵制说起了。二、名存实亡的禁军:府兵制如何影响其没落?在唐代前中期,与南北衙禁军并行的,还有一支庞大的府兵军队。所谓的府兵
2023-12-28 11: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趣玩山野!连江这个“宝藏营地”——元野营地焕新升级!
2025-11-18 13:01:00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