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余日报
黄虎村三座缘桥的寓意及开发前景引起记者 们浓厚兴趣。
在苏维埃新峡县委旧址感悟苏区革命历史。
在黄虎农副产品展厅了解产品产销情况。
进入罗汉果烘烤车间采访调研。文/本报记者李佩文 图/通讯员张艺文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融媒体中心持续加大“下基层、走转改”力度和频率,以“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提升新闻宣传“四力”,以新闻之力助推乡村振兴。时序初冬,大地多彩。11月19日,融媒体中心组织部分记者来到市政府办挂点帮扶村良山镇黄虎村采访调研,用脚力眼力感受多彩黄虎乡村振兴的迷人图景。 这是绿色黄虎—— 记者们首先来到黄虎村产业园。走进车间,只见七八人正在分拣罗汉果并给一个个青色的罗汉果打眼,而进入烘烤间的罗汉果则变成了金黄色。据介绍,罗汉果富含药用价值,具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清肺排毒等多重功效,常被用于秋冬季泡水饮用。近年来,黄虎村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目标,结合当地气候、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罗汉果种植基地,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新渠道。目前,全村罗汉果种植面积达25亩,罗汉果苗3000余株,带动当地6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产值可达20万元。记者们体会到,小小罗汉果,产业大文章。黄虎村的一颗罗汉果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路,更种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愿景。 近几年,黄虎村推行“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荔浦香芋、土蜂蜜、广昌白莲、干笋、罗汉果等产业试种植,掌握好种植技术,逐步在全村广泛推广,在摸索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在农产品展厅,记者们认真听取黄虎村党支部书记龚斌关于蜂蜜、香芋、干笋等产品的介绍,增长不少见识。 黄虎的做法是:做精香芋种植、土蜂蜜养殖、干笋加工。2023年,村里投入资金10余万元,种植香芋100余亩,预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分红4.5万元。做优土蜂蜜品质,加大销售力度,预计实现村级分红3万元。干笋加工做成村农副产业重要开发对象,预计每年生产优质精品干笋5000斤以上,创造净利润10万元左右,预计实现村级分红2万元。今年村集体收益近60万元。 记者徐云说,黄虎村建立村级农副产业园,开发、生产、销售特色农副产品,不仅为村民增收致富搭建了良好平台,也为带动乡村特色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是红色黄虎—— 黄虎红色资源禀赋丰富,拥有新峡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新余第一支游击队队部旧址等。1932年4月,新余、峡江两县苏维埃政府加上处于游击流动中的吉水县苏维埃政府,在吉水阜田合并,成立新(余)峡(江)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就在新余县(今渝水区)南境良山镇上黄虎村小组。记者们走进三进的旧址,通过看图文和听介绍,了解苏维埃政府及先烈们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英勇故事以及机构的合并与解体情况,一种对苏区和先烈们的崇敬感油然而生,同时深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是古色黄虎—— “古韵黄虎”有大小古桥20多座。记者们探访了七里坑桥。黄虎村依“缘定三生”之意修缮了七里坑一孔桥、上德坑两孔桥、上黄虎村三孔桥,把三座千年古桥统称缘桥,彰显了黄虎先民关于道德和村庄布局的智慧。七里坑桥景区的开发前景尤其让记者们充满无限憧憬。元代牛形(神)井为地下泉,清澈见底,清凉甘甜,是村民的饮用水。这是新余迄今为止保存最早且有确切年号的水井,收录进市政协编写、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余文物与考古》。大家观卧石阴刻,看墙版介绍,在井水悠悠、井藻历历、井栏苍苍的迷人韵味中感受和寄托乡愁。 趁着晚霞还未散去,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沿着村民踩出的山道,大家兴致勃勃地攀登鸡公岩。茶马古道,青苔如茵,竹木葱茏,石壁兀立,山果遍地。待登上鹤立鸡群的鸡公石俯瞰大地山野时,记者们着实体验了一把“畅饮天外风、荡涤尘心埃、同销万古愁”的激情与豪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7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