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马镫的前生今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4 11: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春秋各国相互征伐,五霸争雄,凭的都是战车,而国家的强盛程度也习惯用战国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所谓“万乘之国”“千乘之国”就是这个意思。骑兵应该很早就出现了,自从中原政权和北方狄戎等游牧民族打交道开始,骑兵对汉人来说已经不陌生,但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的差异,骑兵对于中原各国来说,完全是补充兵种,不能在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聊聊马镫的前生今世

春秋时期的列国争霸主要靠战车

这一情况在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时期发生了变化。这位励精图治的杰出君王、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梁启超语)发动向北方游牧学习的改革,重用有狄戎血统的大臣,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强大,虽然最后在儿子发动的政变中饿死沙丘宫,但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赵国,也有效改变了赵国的兵种结构:自此以后,骑兵成为国家的主力兵种。

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来去如风,可以千里征战,这是赵武灵王得以剿灭中山、威逼林胡楼烦、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称雄战国的主要原因。他的改革,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聊聊马镫的前生今世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国空前强大

秦朝名将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凭的就是强大的骑兵;

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横扫匈奴王庭、封狼居胥,凭的也是强大的骑兵;

东汉名将窦固和窦宪北击匈奴、经营西域、勒燕然山、临居延塞,凭的也是强大的骑兵……

聊聊马镫的前生今世

抗击匈奴的英雄们

但不可思议的是,上述这些威震八方的骑兵,全是没有马镫的!也就是说,这些英雄的骑兵在作战时,全靠双腿强劲的力量用力夹住马的两侧,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掀下来。可以想见,那时的骑兵可真是个苦差事啊!苦还不说,关键是战斗力大打折扣啊,浑身力量都用在腿上了,还有多少力气拿刀枪和敌人拼命呢?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原骑兵还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强悍啊,不得不佩服!

不仅秦汉的骑兵如此,很多有世界影响的文明古国如西亚的波斯人、亚述人、巴比伦人,北非的埃及人、南欧的罗马人和希腊人都不知道马镫的存在,就连征服了半个地球的古希腊伟人、亚里斯多德最杰出的弟子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的骑兵,也没有马镫……

聊聊马镫的前生今世

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马其顿帝国

上述描述中的“没有马镫”,是基于考古发现,并没有证据证明秦汉的战马配有马蹬。从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来看,有数量庞大的真马大小的陶俑,马匹装备齐全,但没有一匹有马镫。这足以证明秦朝没有马镫——这一点确定无疑。

至于汉朝有无马镫也基本有定论,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西汉出现过马蹬,但那是布的,并非金属。布马蹬能否用于实战是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西汉的壁画中出现的马镫当是布马镫。所以,并没有证据表明两汉骑兵已经广泛使用马镫,所以,我们的结论暂时是:无。

聊聊马镫的前生今世

秦始皇兵马俑中所有马匹都没有配备马镫

中国最早证明马镫存在的实物为一件陶马俑,于1977年出土,出土地点位于呼和浩特闹市区,内蒙古大学附近。这是一件北魏时期的陶马俑,间接证明了南北朝时期已经有马镫的出现。

而马镫实体的出土时间则要略早于上述这件陶马俑的发现,1965年出土于辽宁省北票市(隶属于朝阳市,当时还叫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如果说陶马俑是间接证明马镫的存在的话,这一次是直接证明了。北燕比北魏同属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间上要略早一些。这是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是目前国际上最早发现的马镫实物。

到了1983年,在河南安阳一座墓中,又发现了一只马镫,据推算,这座墓的主人应该生活在晋代,这个单只的马镫和上述那一对一样,都是木心的,包以铜皮,不过从时间上看,还要再早一些。我们可以推测一下,从单只到双只,这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马镫经历了什么?配备单只的马镫可能只是方便上下马的,而双只的马镫则可以用于实战了。

聊聊马镫的前生今世

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一对木心铜皮马镫

确实,南北魏是马镫变革最集中的时间段,不仅由单只“进化”成一对,而且形状逐渐演变,一直到我们熟悉的那个样子:马镫的柄变短,更灵活;马镫的上沿变成圆弧状,和脚背的圆弧拱起一致;马镫的下踏板也变成宽而平,且略有点上弓,这和我们的脚弓又非常完美地贴合。

有了马镫,马背上的骑兵们就坐得更稳,不仅可以省去很多力气,免去被掀下战马的危险,而且可以把双手完全解放出来,用以和敌方进行战斗,或砍或刺,或攻或防,在从步兵到骑兵的兵种结构演变过程中,马镫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小小的物件,竟然成就了一个强大的兵种,如果说马镫出现之前的骑兵只是骑兵的话,马镫就使他们变成了坦克,这是划时代的发明!

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对马镫的发明给予高度评价:“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聊聊马镫的前生今世

战无不胜的大唐骑兵

事实上,南北朝的骑兵配置马蹬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应用;之后不久,马蹬就在唐朝的骑兵中真正得以大规模普及。有了马蹬,大唐的骑兵纵横驰骋,北击突厥,西征吐谷浑,战无不胜。

至于马镫到底是谁发明的,已经无从考证,一般认为是匈奴人,也有说是鲜卑人的。

南北朝时期,在突厥为患北方之前,曾经有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叫做柔然。这个柔然可是一点不柔,而是相当狠的一个角色,强大的突厥一度是给柔然当铁匠的(锻奴),北魏为了打柔然曾经进行过军事大动员,女英雄传《木兰辞》就是以此为背景的,经过血战,柔然终于被北魏打垮。

聊聊马镫的前生今世

代父从军、抗击柔然的女英雄传记:木兰辞

柔然惨败之后,不得已向西溃逃,这一逃就是几万里,一直到了欧洲。被北魏打残的柔然到了欧洲突然找回了当老大的感觉,又把强盛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打得满地找牙——这仿佛是一个规律,凡是在北亚被中原的汉人打残的游牧民族,都具备把整个欧洲打残的能力。匈奴如此,突厥如此,这个柔然也是如此。柔然横行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骑兵配备了马镫!从而马镫也被传入欧洲,至于马镫在欧洲骑兵中真正大规模的普及,要到中世纪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12: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队战力提高了多少?
...品,如雷台汉墓出土的骑俑和鞍马彩绘木雕;而最早具备马镫的雕塑作品是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墓中的骑马乐俑,因这批俑中有马镫者只是在马身左侧鞍下有一个三角形镫具,仅及小腿一半高,而右侧
2024-02-20 11:30:00
汉朝时期冶铁技术发达,为什么造不出来马蹬?
马镫虽然很小,却是战争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和火药的发明等量齐观。为什么我这么讲?人类自从驯服了马这种动物以来,马的特点,速度快,力气大,在军事上的用途马上就体现出来。所以你看春
2023-04-22 10:00:00
汉武帝时代马镫还没出现,卫青、霍去病是如何骑马打败匈奴的?
马镫是战争史上划时代的发明,自从马镫出现后,骑兵成为了一支战略力量。有了马镫的支持,骑手可以和战马合为一体,借助战马的力量。有了马镫,骑兵的冲击力、机动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步兵和
2023-04-17 17:11:00
古代有哪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却改变了战争形态?
...同样存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发明,往往改变了战争形态。马镫:骑兵助推器马镫,是一种悬垂于马腹,圆环状,可以让骑手双脚得到支撑的器具。马镫的发明,很大程度解放了骑手的双手,也让农耕
2023-07-07 10:30:00
春秋战国时期为何不见少数民族入侵呢
...中原,也没能早早实现“乱华”而自取之的愿望。二、无马镫之铁骑,不敌千乘之威据目前考古发现可证,早在我国西汉时期,便有了马镫,可别小看这个东西,虽然它只是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
2023-05-11 20:24:00
为什么汉朝打匈奴十分的费力呢
...后来汉宣帝时期汉朝国力上升,攻打匈奴就容易多了。3.马镫的出现,马镫是在秦末时期出现的,没有马镫骑兵在马上射箭是非常困难的,马镫出现之后骑兵便可以在马上进行长时间作战,骑兵对
2023-05-20 10:28:00
胡服骑射:赵国的军事改革与长平之战的成败
...,但它胜在稳当,相比起骑兵有更强的攻击力。而且当时马镫(挂在马鞍两边的一对脚踏)尚未普及,根据实物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出现马镫,所以当时骑兵骑马非常缺乏稳定性,战车上
2023-12-01 15:47:00
赵国有一支独霸天下的骑兵,长平之战时去哪儿了?
...骚扰,无法作为战斗的主力。因为骑兵保持战斗力所需的马镫还没有发明,所以只能以游击为主的轻骑兵。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的5000骑兵所做的最厉害的事情,也就是截断了赵军的粮道。秦
2022-12-21 21:57:00
商鞅变法有可能被弯道超车吗
...呢? 现代人恐怕是不容易理解在那个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年代,骑射到底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在当时,骑射需要你双腿夹紧马腹,把自己固定在马背上,然后再用一只手牵住缰绳操控
2024-07-14 20: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