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商鞅变法有可能被弯道超车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4 20:0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商鞅变法有可能被弯道超车吗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大变革时代。秦有商鞅变法、楚有吴起变法、魏有李悝变法、韩有申不害变法。 然而与上述这些变革相比,有一个国家的变革显得非常另类。那就是由赵武灵王主导的胡服骑射改革。之所以说这项改革另类,第一是因为他完全没有触及贵族特权。第二则是他的改革效果异常明显,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赵国军队就实现了脱胎换骨。这效果就算商鞅见了恐怕也要甘拜下风啊!而关于胡服骑射,大家的普遍印象都是舍弃中原衣冠,改换胡服轻装,鼓励全民学习骑射,然后就国富兵强了。然而真实历史真有那么简单吗?若真的那么容易,其他国家干嘛不效仿?一、胡服小知识史学界关于胡服骑射的普遍说法都是,当时中原各国的着装普遍都是宽袍大袖,穿着这些衣服上阵打仗确实不方便,所以赵武灵王才鼓励国民改穿短小紧身的胡服。可这种论调是经不起推敲的,那可是一个你死我活的大争之世。各国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谁敢不要命穿着宽袍大袖上阵打仗?那个年代的人可比我们今天的人务实得多,只要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车骑兵服装,就知道这种说法纯属扯淡。 既然如此,那赵武灵王改穿胡服的目的是什么呢? 现代人恐怕是不容易理解在那个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年代,骑射到底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在当时,骑射需要你双腿夹紧马腹,把自己固定在马背上,然后再用一只手牵住缰绳操控马匹,这也就是说在马背上你只能用一只手杀敌。你的大部分精力都要用在双腿上面,只有弓马娴熟的人才能短暂解放出另外一只手来进行射击。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不不,这才刚刚开始!

商鞅变法有可能被弯道超车吗

在引入胡服之前,当时中原的服饰里是没有底裤这种东西的。人们因此常常需要跪坐,因为一旦盘坐,某个器官马上就会暴露出来,这是很不礼貌的。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失败后曾“箕踞而坐”。这种坐法就是张开双腿用自己的那啥对准秦始皇,表示蔑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穿着这种衣服在马背上摩擦,只需要一个来回的功夫,身上就得少掉一个器官。 所以笔者敢断言,在赵武灵王之前,中原的骑兵就已经穿上胡服了。原因很简单,敢不穿胡服骑马的骑兵一定会被战争给淘汰掉。所以赵武灵王鼓励穿胡服绝不是为了训练骑兵。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两个字:统战。二、胡服骑射的底层逻辑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联系改革的另外一个重点:骑射。 首先,当时中原各国是有骑兵的,但规模不大,只能用来作为辅助兵种使用,毕竟马镫还没发明出来,骑兵没办法解放双脚,攻击力只能说一般般。不能解放双脚,马上砍杀是不现实的。骑兵能做到的只有骑射,可想要夹紧马腹的同时在马上进行骑射,也是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的,必须得有长年累月的脱产训练才有可能实现。

商鞅变法有可能被弯道超车吗

可当时各国实行的是征兵制,士兵们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他们大多数时间都需要照顾农田,没有那个时间去训练骑射,只有少数常备军才有这个条件,所以骑兵规模注定大不了。 那赵国的士兵也需要种田呀!他们是怎么训练出大规模骑兵的呢?因为赵国本土有着一个长年长在马背上的族群:代人。代地是赵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只要看过战国秦汉史的人都不难发现,这个地方出镜频率是很高的。甚至于赵国灭亡之后,公子嘉还曾以代地为依托跟秦军死磕了几年。此地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这个地方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是一个盛产骑兵的游牧区。而赵人早在三家分晋之前就已经盯上它了。当年赵襄子为了取得代地,不惜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代王,然后在一次探亲过程中出其不意一勺子敲死了姐夫,才把代地收入囊中。可游牧民族不同于中原啊,人家是部落制社会,你干死了他的首领是没用的。赵人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夺取了代地,下面那些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能服气吗?不能!所以赵国从来都没办法调动代人的力量为自己作战。更糟糕的是,赵襄子死后的一百年时间里,赵国背弃了他的北上战略,转而一门心思南下中原,结果毫无疑问碰了一鼻子灰。直到赵武灵王时期,赵人才重新把目光投向北方。这时摆在赵武灵王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胡族归心? 答案就是逼士大夫变换服饰以尊胡俗,从而在文化上取得胡人的认同。解决了精神问题,接下来就可以解决物质问题了。要人家卖命总得给好处吧?什么好处呢?权力! 这才是胡服骑射改革最大的痛点,当时赵国的权力都在赵氏勋贵手里,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要困难啊。所以我们翻开那段历史就会骇然发现,反对这次改革的,全都姓赵。而反观胡服骑射最大的支持者楼缓跟肥义则全都是胡人。 最后在赵武灵王的铁腕压迫下,赵氏勋贵才不情不愿地松了口。只要解决了利益这个问题,改革马上就能立竿见影,因为兵源都是现成的呀!

商鞅变法有可能被弯道超车吗

所以,公元前307年赵国开始胡服骑射改革,第二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把老对头中山国揍得奄奄一息。要知道过去赵国对中山的战争都是败多胜少的呀! 揍完中山国的同一年,赵武灵王又把枪口对准了北边的游牧民族林胡、楼烦,一顿胖揍之后又成功拓展了一大片胡族兵源。胡人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而反对派的怒火也在悄然积聚。三、被低估的改革沙丘之变后,赵氏贵族反攻倒算,像乐毅、剧辛、庞煖、赵奢、楼缓这些胡服派全部遭到清算。赵奢逃到燕国当了上谷太守,10多年后才敢回来,庞煖消失了半个世纪,直到长平之战后才被再次启用。乐毅跟剧辛则便宜了燕昭王。楼缓去了秦国,终生与赵为敌。可悲啊!从那以后,赵国餐桌上再也没有胡人的菜碟了。胡服骑兵再次被冷藏。

商鞅变法有可能被弯道超车吗

后来的长平之战本质上就是赵国的农耕区在跟秦国打,而代地跟河套地区的力量一直都没有被唤醒。如果当时胡服骑兵还在,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准呢!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长平战败后,赵国举国精锐丧尽,可他非但没有像五国伐齐之后的齐国和垂沙之战后的楚国那样一蹶不振,反而在后来几十年仍旧作为山东六国的抗秦旗手,跟秦国死磕了几十年,这事怎么看怎么不合理啊! 其实原因很简单,胡服骑兵被再次激活了,赵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得不重拾武灵王的政策。像庞煖这样的老政治犯也被再次启用。

商鞅变法有可能被弯道超车吗

而主导这次胡服骑射2.0版的人叫李牧。李牧在任期间重新打服了林胡、楼烦和襜褴这些少数民族,把他们的骑兵收编麾下。而他的赵国边骑也成为了后来几十年里山东六国的抗秦担当。可惜啊!太晚了,赵国的农耕人口毕竟死伤惨重,再也回不到赵武灵王时期了,胡族骑兵最多也只能帮他们续几十年命而已。 最后再插播一点题外话,后来李牧的死其实跟秦国反间计关系不大,本质上还是赵武灵王时期的老问题,也就是赵氏勋贵跟胡服派的矛盾。对了,接替李牧的那个人,叫赵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4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国胡服骑射与秦国商鞅变法差在哪里,为何没有让赵国强大起来?
战国七雄,竞相争霸,各自掀起变法热潮。秦国商鞅锐意进取,推行新法;齐国齐威王大刀阔斧,实施改革;赵国则勇于创新,胡服骑射引领风潮。各国变法各具特色,共同谱写了战国时代的辉煌篇章。
2024-08-13 12:22:00
聊聊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的较量
...在嘶杀,另一场决战也在打响,那就是“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的决战。这是一场两股改革力量经过多年变革后看谁才是真正的时代变革者,谁才是真正的变革强者的时代大较量。在长达两年之
2024-06-02 15:28:00
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后主动退位,是因为太过自信以及理想化
...其他几大强国主持变法的人才,比如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最初其实都是来自于魏国。而赵国这边,直到几十年之后,秦国那边商鞅变法都已经顺利完成了,才终于后知后觉,意识到是自己没有
2023-05-15 05:39:00
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争夺天下,为何说赵国必然要输
...与其余诸侯国争夺地盘,经济发展自然不如秦国昌盛了。商鞅变法在先,富国强兵,赵国变法在后,只是强军而已。秦国之强大,在于秦国诞生了一个商鞅,以及诸如白起、王翦等等的大将,靠着如
2024-05-18 18:54:00
战国七雄变法之争:为何秦国的“商鞅变法”能一枝独秀?
...以能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并统一天下,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过“商鞅变法”并不是战国唯一的变法,实际上战国七雄都曾进行变法,比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
2024-02-14 18:26:00
秦国统一路上最大的敌手是谁
...小战争,死于赵国之手的秦军数量高达一百余万。秦国至商鞅变法以来,除了灭楚之战损失七万兵力以外,就数跟赵国的战争损失最大。大秦锐士 为什么赵国的战力这么强劲呢?笔者认为原因有
2023-05-02 20:16:00
...比秦、赵长平之战更为惊心动魄的了。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制定正确的兼并战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
2024-04-30 21:52:00
赵武灵王:从弱势即位到改革强国的传奇之路
...。前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众所周知的是,得益于商鞅变法,秦国日益强大,最终吞并各诸侯国,一统天下。然而,赵国有一位君主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商鞅之后最伟大的变法改革者,在他的改
2023-10-19 15:57:00
一个胡服骑射一个商鞅变法,到底哪个更厉害?
...名次的话,秦孝公、赵武灵王都能进入前五: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经过短短的二十几年,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武灵王时期开启“胡服骑射”改革,赵国的国力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2023-06-05 11: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