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咸阳博物院(新馆)5月动工 郑国渠渠首遗址区已对外开放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4-23 08:35:0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4月22日10时,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劲松,咸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俊英,咸阳市科技局局长杨冲锋,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君宇出席,以“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奋力迈出咸阳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更大步伐”为题目,介绍了有关情况。

投资90亿元杨家坪煤矿6月将动工

乾县一汉服民企实现产值5.1亿元

2024年,咸阳市经济总量迈上3000亿的新台阶,增速达到6.5%。今年一季度,咸阳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生产总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顺利实现了“开门稳”“开门红”。

咸阳北部(北五县)煤炭储量超过110亿吨,咸阳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特别是去年投资33亿元的世界首个660兆瓦超超临界CFB示范项目投产运行,投资90亿元的杨家坪煤矿今年6月正式动工。咸阳(彬州)高端能化园区已经落户精细化工企业30余家,90%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园区产值将突破百亿。纺织也是咸阳的一个传统产业,支持咸纺集团深化国企改革,支持民营纺织企业创新发展,乾县一家民企抓住“汉服热”机遇,去年生产汉服213万件,实现产值5.1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探索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2024年交大创新港咸阳新区正式落户咸阳高新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安交大在咸阳共建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连续两年位居软科中国理工类高职院校首位,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抓住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建成投用的机遇,推动咸阳经开区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粮食总产实现“二十一连丰”

全国每十个苹果就有一个产自咸阳

2024年,咸阳市粮食总产超过185万吨,实现“二十一连丰”。水果产量超过550万吨、居全省第一,其中,苹果占八成以上。全国每十个苹果,就有一个产自咸阳,“咸阳马栏红”苹果位列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的第4位,瑞雪、秦脆、华硕等新优品种远销世界各地。蔬菜产量达到388万吨,设施蔬菜面积41万亩、产量141万吨,均排在全省第一。泾阳是陕西西红柿第一县,普罗旺斯西红柿深受消费者青睐。羊乳也是咸阳农业的一个特色产业,这几年推行“产、加、销”融合发展,奶山羊存栏量超过70万只,年产羊奶量近1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土特产”也可以成为“大产业”。咸阳茯茶制作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技艺,提升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水平,目前产量接近6000吨,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的农业,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原材料资源,益海嘉里、双汇、伊利、金沙河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咸阳,咸阳自身也培育出红星软香酥、心特软、子祺等本土优质食品加工企业。

郑国渠渠首遗址区已对外开放

茂陵正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咸阳深入挖掘郑国渠“天下第一渠”的文化内涵,渠首遗址区已正式对外开放。谋划实施秦直道遗址保护利用工程,不断擦亮秦文化标识。开展汉唐帝陵保护专项行动,乾陵去年成功创建5A级景区,茂陵正在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距茂陵9公里,备受关注的咸阳博物院(新馆)5月份动工建设,将全面展示咸阳深厚的历史文化。

咸阳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袁家村是全国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是一个关中小村落,每年游客接近千万人次,五一、春节等节假日每天游客近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每年超过12亿元,是乡村振兴的奇迹。除了袁家村之外,还有马嵬驿、龙泉公社等一批乡村旅游体验地。

咸阳有优质的生态资源。咸阳北山最高海拔1800多米,气候凉爽、绿树成林,是“天然氧吧”,秦代的林光宫、汉代的甘泉宫均坐落于此。盛夏酷暑,从都市圈出发,踩一脚油门,一个小时就能到北山,开启避暑休闲之旅。修建在泾河上游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今年11月将开始蓄水,总库容32.76亿立方米、水域面积7.3万亩、回水长度97公里,被称为陕西的“小三峡”,蓄水完成之后,对周边区域小气候将产生影响。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曹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3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郑国渠是为谁而修的?嬴政和吕不韦的初次较量初露帝王之相
...开始向众人兜售自己酝酿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宏大计划。郑国渠这个弘大计划就是“疲秦之策”,意思是让秦国疲惫不堪,无力再向东扩。因为秦人西出函谷关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就是韩国,秦人不断
2023-05-17 19:44:00
陕西5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线路详情公布
...听千年农耕文化故事。二、行程路线西安市→龙泉公社→郑国渠旅游景区→袁家村→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西安市三、最佳旅游时间4月—10月四、主要乡村旅游点(项目)
2023-08-04 06:37:00
秦都咸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如何?
...通的横桥。秦咸阳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最典型的事例当数郑国渠的开凿。郑国渠虽不属秦咸阳城的范围,但它的开凿对解决咸阳日益增长的人口而引起粮食不足的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郑国渠是联
2023-02-13 20:14:00
韩桓惠王的水利策略,修剪郑国渠背后的真实意图
...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很多人恐怕不了解这项水利工程,诚然,他的名气确实不如都江堰,大运河等水利
2023-12-14 16:09:00
聊聊秦始皇一生6大“世界级”建造
...权,秦始皇在位期间建造了六项惊世界的伟大工程。其中郑国渠、灵渠、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至今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被世人誉为千古留名的世界级遗产。一、郑国渠:开创我国水利之先河秦国
2024-01-14 21:20:00
穿军大衣到陕西一景区旅游可免门票,景区回应:系旅游淡季活动
...,而是军大衣(花棉袄)更有性价比”,11月30日,陕西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景区自12月1日至31日对穿军大衣与花棉袄的游客免门票,引发网友关注。此前在11月
2023-12-05 10:27:00
郑国渠的修建始于阴谋,疲秦之计却成为强秦之策
...下去了。接下来发生的,就是本年度真正的大事件:兴建郑国渠。当然,这个时候,它还不叫郑国渠。世界充满各种阴谋论,兴建郑国渠这件事实在太像阴谋论了,但它偏偏不是阴谋论,而是一场真
2023-06-16 10:59:00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一点不懂珍惜
...很生气,但仍然让郑国坚持修完了该渠,并将其命名为“郑国渠”。这就不免令人惊叹了,郑国作为间谍,计谋败露后不被处以死罪,反而能继续负责领导此一伟大水利工程,甚至在工程完工后还“
2024-07-14 16:49:00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水利工程,为何有两个在秦国
...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由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
2024-06-06 11:4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东高河村重生记
昔日漫天煤灰 今日漫山花海东高河村重生记——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二)9月20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览。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今年5月
2025-10-06 07:52:00
河北国际陆港创新拓展“班列+”业态临西轴承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9月29日,在临西“国际轴之城”产业园
2025-10-06 07:52:00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2025-10-06 07:54:00
省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主动”服务法企业换证“线下零跑动、办事一次成”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今年,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办事痛点
2025-10-06 07:54:00
从好标准、好设计等“六好”方面推出若干措施我省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从遮风挡雨到追求品质,“好房子”的内涵不断升级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9月30日,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
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10月2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栗农黄全书手捧丰收的板栗笑脸盈盈。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你看这地上落的栗子
2025-10-06 07:56:00
聚焦新能源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引项目邢台以链招商力促两大产业聚链成群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永晨、闫德见)9月28日
2025-10-06 07:57: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
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10月1日,游客在兴隆县小关门村果园采购蜜梨。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10月1日清晨
2025-10-06 08:00:00
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继续跻身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
鼓浪屿以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受到境内外游客青睐。图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演奏现场。(鼓浪屿管委会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厦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如春风拂过
2025-10-05 08:35: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9月30日,由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和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5 08:35:00
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厦门文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
连日来,厦门中山路游人如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厦门日报记者 陈偲瑶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通讯员 彭军)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2025-10-05 08:35:00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进入二审严守安全底线 保持市场活力河北日报讯(记者霍相博)9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10-05 08:38:00
中新经纬10月3日电 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网站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0-05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