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前247年,13岁的的嬴政被立为秦王。
此时,秦国依托关中平原,疆域向北已经占有黄土高原,向南占有四川盆地,向东越国函谷关,占据了洛阳盆地。
十年前,秦国修建了都江堰,让天下最巴适的地方四川盆地成为天府之国,也成了秦国的粮仓和最重要的战略基地。
而秦国的本部关中,虽然经过老秦人几百年辛勤的开发,但在秦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明显落后了。
特别是长平、邯郸等几场大型战役下来,让秦国特别依赖四川盆地供给的缺点暴露无遗。
仅凭一个四川盆地,又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怎能撑起秦国侵灭天下的战争野心?
所以,秦国要让关中再次富强起来,将心腹之地打造成另一个天府之国、天下粮仓。
这一点,秦国非常清楚。
同样,山东六国也有人明若观火。
秦国和四川盆地地形图
茫茫八百里秦川,奔流不息的渭水将它涵养,秦都咸阳正位于秦川腹地、渭水北岸。
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咸阳因渭水而丰。
咸阳向东向北约200里,正是秦国旧都栎阳。
栎阳坐镇北山南麓渭水北岸,左拥洛水,右抱泾水,地利却和咸阳天差地别。因为气候变化,天干水旱,已经成为荒芜的盐碱滩涂,十年九荒,以至于一百年前商鞅变法的时候,不得不抛弃这里,将都城迁到咸阳。
从此这片旧有的家园成为秦人心头永远的痛,无时无刻不想将它变得富饶强大。
秦国三都图
韩国相国张平站在一幅巨大的羊皮地图前面,用指棒一一展示着关中的山川地形,地图对面的几位韩国大佬聚精会神地边看边听,脸上满是焦灼不安。
韩桓王边听边闭目养神,正像让韩国曾经兴盛的申不害所教导的“术治”那样,没有人能猜透他现在的喜怒哀乐。
虽然表面无恙,但他脑子正飞快地打着注意,他的脸色渐渐欢愉,一个天大的计划在他的脑海渐渐成型。
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猛地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站了起来,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张平和众人都吓了一跳,但从反应来看,似乎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他们都是韩桓王的近臣,知道他又有了奇思妙想,于是都正襟危坐听他上课。
韩桓王
没过多久,侍者跨上骏马,带着韩王的命令出宫传唤,很快一个身材高大,面容黝黑的人出现在韩桓王面前。
“天下尽知,秦人想将关中地区变成千里粮仓,但实施起来却比登天还难。现在,寡人想听听先生的意见,这里有没有机会变成天下粮仓。”韩恒王彬彬有礼地向那人求教。
“有一个办法可行!”那人走到地图前,像早已了然于胸一样,指着图上的山川大河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特别栎阳紧邻渭河,按说不缺水,但栎阳位于渭河北岸,地势较高又缺少河流,因此异常缺水,以至于方圆几百里的平原一片荒芜,实在是可惜了。但是,如果能沿着北山南麓从泾水引一条河渠到洛水,则水流自西向东、由北向南顺势而下,可栎阳附近的荒漠变成百万亩良田。”
“只是,这需要依山修建三百多里河渠,工程量委实不小,即使动员全天下力量,即使大禹再生,也是困难重重,能成功的几率小之又小。”
“好!先生果然对天下了如指掌!不愧水工郑国的名号。”韩恒王鼓掌大赞,接着迫不及待地开始向众人兜售自己酝酿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宏大计划。
郑国渠
这个弘大计划就是“疲秦之策”,意思是让秦国疲惫不堪,无力再向东扩。
因为秦人西出函谷关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就是韩国,秦人不断的侵略和蚕食让韩国伤痕累累,但国家弱小却无力阻止。
韩恒王不从自身找原因,不想方设法强大自己,不去想让自己强盛起来代替秦国,却突发奇想地要转移秦国的注意力,希望秦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打通泾水和洛水这样浩大的工程里,即消耗秦国国力,使得秦国再无精力东顾韩国。
因此,此计一出,众皆默然。
大家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消化这海量的新知识。
韩桓王
然而郑国的心动了,他欣然领命,接受这一史无前例的挑战。
郑国是韩国的水工,以大禹为终生偶像。
他胸怀壮志,年轻时游历天下,足迹遍布名山大川,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将大半个中国的地形地势都刻在了脑中。可以说,当今天下再也没有比他更痴迷治水的奇才。
他的一生终将和治水连接在一起,与水共来,与水共生。
虽然他曾参与过黄河沿岸的一些水患治理及水利工程的修建,但这些工程,怎能和打通济水洛水相比。
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工程,如果修成,是不世之功,是万世基业,最终会使他名垂青史。
这是男人真正的事业,让他心动不已,让他几欲痴狂。
郑国
公元前246年,随着朝贺秦国新君嬴政继位的使团,郑国来到了秦国。
他带着自己的一揽子治水方案去拜访吕不韦,他的专业素质一下子打动了吕不韦。
秦国的政事向来讲究速度,办事不隔夜,当晚吕不韦就带他拜访了嬴政。
嬴政很快颁下王命,命郑国主持修建灌溉渠。
郑国站在北山俯瞰茫茫无际的渭河平原,不仅犹豫不定。
因为,这条渠虽然消耗了秦国的人力物力,可是一旦修筑成功,也为秦国打下千秋基业,造福子孙万代
现在,他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好是坏了。
郑国
转眼之间,水渠动工已将近三年。
期间,秦国动用十万民夫都被用在了修渠上,还耗尽数不清的财物,令秦国财政负担沉重。
其工程浩大,在秦国史无先例。
这几年,为了全力修渠,秦国更是减少了东出的次数,东方六国得到了难得的和平。
但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最终也引起了秦人的疑心,有人质疑郑国的动机。
而吕不韦潜伏在韩国的间谍也悄悄地带回了水工郑国的真实目的: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实则是为了耗竭秦国的财力。
真相大白于天下,吕不韦震怒不已,下令逮捕郑国。
公元前243年,关中旱灾,粮食欠产,又逢瘟疫流行,民心浮动。
吕不韦急了,颁下命令,只要缴纳一千石粟,就可授予爵位一级。
天灾人祸,政府开始公开卖官卖爵了。
不止如此,作为一国之君的嬴政也沐浴更衣,戒斋三日,亲临渭河祭祀渭水。
吕不韦恼怒郑国,要用他的人头献祭。
吕不韦
吕不韦高声对郑国说:“郑国修渠,调集人力十几万,耗费钱粮不计其数,连大秦的军饷也被调用。表面上说是为了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如今你的阴谋已经败露,你还有何辩解?”
面对死亡,郑国没有畏惧,坦然将自己的一切道出:“相国所言不差,这条水渠要修好几年,耗无数人力财力,东方诸国也会因此有好几年的和平安宁,我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削弱秦国的国力,对秦国不利。然而水渠一旦修成,则800里秦川将尽得泾河灌溉之利,关中缺水的大患将永远根除。如果说这条渠为韩国延命了数年,则为秦国建了万世之功。说到最后,这到底是有利于谁呢?”
听了郑国的话,算盘巴拉一遍,吕不韦心中已经一片敞亮。
但是,作为商人来看,现在他无利可图。
而且,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商人,是说一不二的政治家,既然安排了今天的祭祀,那郑国今天就不得不死。
同时,这也是对韩国,对东方六国的一次严厉警告。
吕不韦嘿嘿冷笑,高举右手,下达处死郑国的命令。
吕不韦和郑国
“仲父,此人不能杀。”忽然身后传来熟悉又陌生的声音,音量不大,但却斩钉截铁。
吕不韦回头看向声音来处,正是嬴政发出。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这是嬴政第一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难怪吕不韦听着这声音如此熟悉,感觉却又非常陌生。
原本沉默不语的嬴政忽然发话,言辞寥寥,但如洪钟般震荡在所有人的耳中:“这水渠一定要修!”
吕不韦心头大震,看向嬴政的眼神充满迷茫,不知道眼前那十六岁的少年,稚气未脱,却为什么突然有了让群臣变形敬服的威严。
这让吕不韦的心情最为矛盾,既高兴又担心。
因为他的命运和嬴政绑在一起,没有嬴政就没有他,若秦国宗室有人代替了嬴政,肯定让吕不韦靠边站,甚至拿他开刀。
但是他又不希望嬴政过于强大,威胁自己的权利。
少年嬴政
“好吧!”看着嬴政眼中的坚定,吕不韦没有坚持己见,回身对郑国说:“遵从大王的命令,郑国你接着修渠吧。”
郑国傻傻地呆立当场,脑中一片空白。
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就这样轻轻松松地从鬼门关出来了。
“不止修,更要修好,修好了就以你的名字命名它——郑国渠”嬴政再次发话了。
轰然一声,郑国跪在当地,身不由己地对着眼前的少年跪拜下来。
当准备赴死时,没有下跪祈命。
然而,当听到嬴政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的事业时,他内心所有的一切轰然倒塌。
此刻的他心里只有畏惧和崇拜,他什么也说不出,虔诚地跪伏在地,早已身不由己,早已泪流满面。
吕不韦内心的震动更厉害,忍不住回头看向嬴政。这一回头,竟然把吕不韦给吓了一跳,眼前的嬴政高高在上,这个刚满十六岁的少年身上,俨然已有了君临天下的帝王风范。
郑国一改初衷,全力修渠,又过七年终于完工。
从此,滚滚泾河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关中的良田,曾经的盐碱滩被浇灌成一片良田,粮食产量成倍增长。
从此,八百里秦川一片沃野,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
郑国渠
而郑国渠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人名命名的水利工程。
郑国的名字最终和这条渠一起名垂青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8 05: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