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都咸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如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3 20:14:00 来源:戏说三国

秦都咸阳对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及改造较之先秦都城显得更加成熟,并为后代都城所效法。秦自周孝王时非子受封称秦,从陇西发迹,逐渐发展壮大,不断向东进取,在前后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历经八次迁都,最后定都咸阳。从历史的角度看,秦经过这一时空的跨越,最后的定都咸阳可以说是选择了一处在当时来说较之此前所建的任何一座都城都要理想的建都之地。

秦都咸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如何?

咸阳地处关中平原的腹地。而关中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素有“陆海”、“天府”之称。并且关中形势险要,被山带河,四塞为固,进可攻,退可守,所谓“金城千里”。处在关中这一优越的自然大环境中的咸阳,其山川形胜之得天独厚,自不待言。它南对终南山,北依九嵕山,渭水及其诸多支流从中流过。城址处在沣、渭和泾、渭交汇以西的两个三角地带,地势南低北高,川原兼备。历史上除秦都咸阳外,其先周都丰镐和其后的汉、唐长安城等多达12个王朝的都城均建在今西安地区,这些都城或世代因袭,或另择新址重建,但都近在咫尺,具有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历代王朝之所以多选择在以西安、咸阳为中的关中腹地建都,正是着眼于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山川形胜。

秦都咸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如何?

秦都咸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如何?

秦都咸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如何?

秦都咸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如何?

在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古代,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可为都城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可凭借其山川形胜进行设防,以使都城能长治久安,永不坠毁。所以历代都城的兴建,无不都尽可能地选择在具有山川之胜的地方,秦都咸阳是这样,与秦同时代的其他诸国都城亦莫不如此。如曲阜鲁故城地处鲁西平原东边,洙河与小沂河环绕其侧,东面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带,可作为屏障;临淄齐故城座落在鲁北平原的南端,东临淄水,西濒系水,城南屏倚鲁山余脉的牛山和稷山。从上述诸国都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看,虽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是平原或靠近平原的富庶之地,同时又都具有倚山临水的山川形胜,反映了在择址建都上它们与秦都咸阳有着相同的取向。不过,与秦都咸阳比较起来,诸国都城还是略逊一筹。特别是咸阳所处关中的被山带河、四塞为固的山川之胜,在当时来说是首屈一指的。同时,秦都咸阳在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亦有独到之处。

秦孝公的筑冀阙宫廷,文献记载是“因北陵营殿”,“北陵”指的就是咸阳北部的台塬,即依托着咸阳北塬进行营建。在秦咸阳城址北部的咸阳原上下,分布着密集的大型夯土宫殿建筑。在宫殿建筑的中轴线附近,有一组高台宫观,分跨在秦时就存在的一条上原谷道两侧,东西对峙。这是一组东西对称的高台宫观,由跨越谷道的飞阁连成一体。其高居于咸阳原,俯瞰渭河,远眺南山,气势恢宏,充分显示出秦咸阳在利用自然地理环境上的大手笔。

秦都咸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如何?

秦始皇在渭河南岸兴建阿房宫作为新的朝宫,显然这时的城市规划已不只限于初始阶段以咸阳宫为主的渭河北岸,而是向渭河南岸扩展,当初所濒临的渭河就成了横贯城内的一条河流,将城分为南北两区。渭河流经城内,自然为咸阳城增添了一道风景线,但也给城南北两区的交通联系提出了新的课题。于是便跨渭河建造了沟通南北两岸交通的横桥。

秦咸阳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最典型的事例当数郑国渠的开凿。郑国渠虽不属秦咸阳城的范围,但它的开凿对解决咸阳日益增长的人口而引起粮食不足的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郑国渠是联结泾、洛二水的长达三百余里的灌溉工程,其开通后,四万余顷的泽卤之地得到灌溉而变为沃野良田,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满足了都城咸阳的军糈民粮。因而,郑国渠的开凿可称得上古代改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典范。

秦都咸阳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当时来说,可谓得天独厚,并且充分利用川、原、河、山进行营建。同时为适应都城的发展,还对自然环境加以改造。较之先秦都城,秦都咸阳在利用及改造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显得更加成熟,并为后代都城所效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3 2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朝都城的七次变迁,是秦朝国力变化的外在表现
...发达起来。整个东周时期,秦国都城就经历了七次变迁。秦都1:赵城周穆王时期,秦朝祖先造父为周穆王驾车。一次,周穆王西巡时,但是,西周都城镐京(今西安)徐偃王造反,造父就驾车以一
2023-02-03 14:33:00
秦国为何要把都城放在咸阳
...……陕西省咸阳市,最为著名的一张历史标签,无疑是“秦都”。战国时期,秦国历代君主就是在咸阳发号施令,“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统天下。作为晚唐诗人,许浑看到了大唐帝国的腐
2023-05-20 10:32:00
西安十三朝到底该不该算上秦都咸阳?今天就给你讲明白了
一些人认为西安十三朝不应该算秦都咸阳,因为历史记载得很清楚——“秦都咸阳”,没有说秦都是长安或者西安。一些赞成西安十三朝包括秦都咸阳的,搬出来史记里的一句“长安,故咸阳也”,毕竟
2025-04-24 17:34:00
...商报08版报道)随着华商报持续追踪报道后,咸阳市公安局秦都分局12月17日开始立案调查。事件回顾咸阳秦都区大量公租房房源被挪做他用2022年7月份,咸阳市民王先生通过熟人介绍
2023-12-18 11:11:00
战国七雄都城的现状差别极大,有的超级发达,有的则被淡忘!
...实现统一。然而,这段历史距今已有2200多年,诸侯国的都城面貌早已模糊不清,那么这些都城今天究竟在哪里?它们的发展现状如何呢?咸阳(秦国): 咸阳是秦国的都城,曾经历多次迁
2024-12-21 17:13:00
陕西咸阳秦都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工作站挂牌成立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工作站在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秦都区质量发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作站将以计量、标准、认证认
2023-08-14 22:12:00
...日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咸阳秦都区成立扬尘治理服务队守护蓝天白云本报记者 张斌峰“我宣布,秦都区新能源湿法清扫车辆正式启用。”9月7日上午,在158辆崭
2023-09-08 04:34:00
咸阳秦都区:创新经营模式 助推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才感到我们村发展的不足之处。”7月20日,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林孟村党支部书记谷互纯说道,“前段时间,区上组织我们到
2023-07-27 01:16:00
咸阳市秦都区稳中求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转自:阳光报■记者 刘金 通讯员 崔巧玉2023年,咸阳市秦都区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质量,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秦都区修订《招
2024-02-22 00: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