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位笔名“燕山刀客”(真名为张先生)的作者在多平台爆料,自己创作的人物传记《王阳明传》遭到作者名为孟斜阳的大幅抄袭。5月21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到原作者张先生。张先生称,法院已判决孟斜阳构成抄袭和剽窃。
5月21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到张先生。据其介绍,他此前是一名图书编辑,但受专业影响一直也研究明代历史,已经有十五、六年的时间了,已出版了十多本明朝的人物传记。“在圈子里算是有一定的知名度。”
谈到自己被抄袭的《王阳明传》,张先生也是颇为自豪。“在2013年我就推出了这本书的第一版,此后又进行了二版、三版的发行,而且每版都会增加自己对王阳明研究的新的认识。”
张先生回忆,2023年2月,他在当当网上买书时为了凑单,无意中发现了另一位作者孟斜阳撰写的《王阳明传》,“一是为了凑单,二也是想看看别的作者对王阳明的研究,无意中就买下了这本书。”然而令张先生感到诧异的是,在浏览时对书中的内容倍感熟悉,“我也知道传记类的书籍很多内容需要参考历史资料,生平事迹大都一致,但这本书中作者的许多主观思考和个性化的表述和我写的一致。”
张先生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当他发现时这本书也已经销售了四万多册,“我的书即使在被抄袭的基础上也已销售近10万册,但当时对方的书逐渐热销并且豆瓣评分和平台好评反而超过了我,这极大影响了我的作品销量。”
为了验证他的说法,张先生向记者提供了一份2025年4月18日下达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判决书显示,法院认为,被诉侵权作品中内容与张先生作品中独创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描写顺序等方面高度近似,而这种转写仅需进行简单的近义词语言转换、删除或增加非关键文字,或主动句改被动句等方式,故构成实质性相似。被告孟斜阳的创作行为构成对涉案作品的抄袭和剽窃。海淀区法院也对孟斜阳等三被告作出判决,要求停止出版发行、宣传推广、销售孟斜阳著《王阳明传》图书。
判决书后还附有近40页的抄袭部分对比。
张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对方提起了上诉,而孟斜阳的侵权作品则依然可以正常销售。“本来我对赔偿金额就不满意,现如今对方图书继续在卖,我的经济损失就更大了。”针对张先生的说法,大皖新闻记者在多个购书网站上进行捡索发现,目前孟斜阳所著《王阳明传》依然在售。
5月21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到被告之一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此前负责侵权图书出版的编辑李女士。对方表示她知晓关于此书的民事诉讼。对于为何未发现此案所涉作品的抄袭行为,李女士则表示“具体不太清楚了。”记者询问针对法院的判决结果,出版社后续将采取哪些措施。李女士回应称:“没有办法回答你,我也不知道。”
随后记者又联系江苏酷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记者根据企查查上提供的企业电话联系到一位女性,在确认该号码属于江苏酷威文化有限公司后,向对方表明了采访意图,但被对方挂断了电话。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编辑 许大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