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2-25 14:37:00 来源:新周刊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缙云石宕。/王子凌

高楼大厦、网红建筑、“尖叫建筑”……现代人对于建筑的想象如此单薄,以至于很难将它与乡村联系在一起。

建筑师徐甜甜在松阳县做了8年多的乡村项目,去年,她设计的缙云石宕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在她看来,建筑设计可以通过重新评估、激活地方资源,重塑乡村的地方标识。

北距杭州175公里,浙江省中南部,群山连绵覆盖,好溪自东北向西南贯穿而过,划分山脉地势,缙云县,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坐落其间。

石峰、老树、溪流、婺剧、祠堂、古村落……组成了缙云县的外在表象和内在文脉。

众多文人雅客为缙云题词作诗。“黄帝旌旗去不回,空馀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唐朝诗人徐凝的这首《题缙云山鼎池二首》在当地流传甚广。

旧时,勤恳朴实的缙云人靠山吃山,开凿岩石,留下了3000多个无规则的天然石宕。如今,这些石宕大多废弃空置。

当这些天然石宕成为建筑的空间,一种模糊边界的社会介入开始深入,不仅激活、延续了乡村的传统文化,也给中国的现代建筑提供了更多新的土壤。

春风吹过石宕

驶出缙云县城,东边往北7公里左右,流水潺潺,鸟鸣啾啾,山水景致格外清新缥缈,这是古诗中的缙云山,今天的仙都山。相传,轩辕皇帝在此修炼仙丹,羽化升仙。如今,仙都景区是缙云县唯一的5A级景区。

在仙都景区边缘的村子旁,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往山上延伸,徒步几百米,三个修复后的石宕伫立于此。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缙云石宕航拍图。/ 王子凌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资源,数十年间,这些石宕一直闲置在那儿,或是被直接炸掉,十分可惜。近年来,当地政府试图将其改造、利用起来,找了很多建筑师和建筑团队,但都无人接手。

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盖一栋新房子是比较熟练的事情,但缙云石宕不属于“建筑类”项目,这种关于采石场的再利用方式,以前很少有人做过。

建筑师徐甜甜和她的团队最终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在此之前,徐甜甜已经在附近松阳县做了8年多的乡村项目。平田农耕馆、红糖工坊、米酒工坊、豆腐工坊、油茶工坊、王景纪念馆……一个个乡村建筑落成,带动着乡村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一同发展。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松阳红糖工坊。/ 王子凌

松阳让她第一次全面深入地接触中国乡村的具体形态,她慢慢地了解到,每个乡村都有它的内核独特性。

这一过程中,“建筑针灸”的概念被提出——通过一种低技的、点式介入的、最小干预的工作方式,重建乡村标识,延续每个村庄的文脉。

也正在那时,她开始意识到,建筑可以成为针对某一种社会命题的社会策略。

对于缙云石宕的项目,她和她的团队考虑到,一方面,如何修复和活化利用不同空间形态的石宕很重要;另一方面,改建也得与乡村的通俗文化、传统文化相融合。

在和当地政府及社区一同调研、多次开会讨论后,她最终选取了9个不同形态的石宕,对其做出轻微的设计介入,使之连成一条新的石宕游览路线。

首批开放的八号、九号、十号三个石宕,被改造成石宕书房、石宕音乐厅和表演艺术中心。景区在八号石宕内增添了一个有声阅读空间、一个咖啡馆。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八号、九号石宕被改造成书房和音乐厅。/王子凌

“第一期三个石宕都是露天的,这也是我们在疫情期间的一些思考的反映。乡野的社区公共空间不一定需要是完全室内的,像缙云石宕这样符合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空间,保留原始状态顺势而为,并不一定要有空调或者遮盖成室内。在空间的利用上,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更灵活。那种完全室内的人工化的空间,在疫情期间是最无用的。”

按照徐甜甜原先的设想,这三个石宕成为完全免费开放的空间,可供附近村民随意使用,也可让游客随时参观、体验。“这就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空间。”

网红不是建筑的原罪

“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山谷音乐厅、钟书阁书店……社交媒体将建筑和建筑师卷入明星化、网红化的热潮,继而改变着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形象。

拍照打卡、社交互动,成为一种新的使用建筑的形式,无形之中也促使着建筑设计往商业化和视觉化的方向发展。

缙云石宕在还没正式开放前,就已经成为了“网红”。

去年第一期工程完工之后,全国疫情形势仍然很严峻,有时候仙都景区只能卖出几张票。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仙都景区。/wikipedia

附近的村民大多以开民宿、农家乐为生,游客骤减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年轻人们纷纷开始自救,以石宕为背景,编舞、排舞、拍视频发到网上。

午后的阳光照在岩宕上,焕发出绚烂的色彩,岩石的凌厉坚硬配合上舞蹈的灵动轻盈,吸引着人们前往缙云石宕一探究竟。

疫情过去以后,当地民宿很快爆满,很多人从丽水市区、附近县镇开车赶过来,有时候一天的游客量就能达到几千人。随着曝光量逐渐增加,“浙江小敦煌”的名号逐渐在短视频等社交平台上传开。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八号石宕,阶梯式书房。/王子凌

在建筑师徐甜甜看来,建筑成为“网红”并不是一件坏事。

乡村生活千百年来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地方资源,建筑设计通过重新评估、激活这些地方资源,重塑乡村的地方标识。正是由于这些区别于城市的独特地方资源,乡村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确实能吸引到很多受众。

“如果一栋建筑被称为‘网红建筑’,至少说明它有一定的受欢迎程度和传播度,能吸引外来游客。缙云石宕本来就在仙都景区里面,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充足的旅游容量,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也是一件能增加收入和自豪感的事情。”徐甜甜表示,乡村当地的旅游业实际上带动了地方上的资源循环(circulation)。建筑师在其中只起到一个配角的作用。

她也强调,“网红建筑”不是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概念,而是一个建筑在建成以后,使用过程中,被冠上的概念,“社交媒体性”不应该成为建筑师在设计新项目时考虑的因素,“否则就不要做建筑师了”。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不同的光影给石宕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王子凌

乡村和城市不是一种对立关系

中国建筑师对于乡村的关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新世纪初,徐甜甜从美国回来主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当时国内正处在剧烈的城市化进程之中,她参与了很多城市文化建筑的项目,比如宋庄美术馆等。2014年左右,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松阳县政府邀请去参加一个乡村项目。

从松阳开始,她对乡村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松阳这个地方,第一次接触乡村,有很多好奇的心态和想法,也被附近很多村子、景区邀请去担任顾问,”从此,她将自己的建筑目光从城市转向乡村。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徐甜甜曾给大木山茶园做过十几个公益设计。

据徐甜甜回忆,2018年以前,有关中国乡村的现代建筑记录是相对比较少的。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由此开始,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关注中国的乡村,把乡村作为重新思考自己建筑方式的一种介质。

传统的建筑设计大多是做一种独一无二的建筑手法表达,关注形式、结构、造型、空间、材料等建筑本体的表达。

然而,对于乡村来说,建筑的一枝独秀或许是一种“冒犯”。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乡村建筑得与环境相融合。/王子凌

徐甜甜表示,缙云石宕的设计目的并不是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而是一种可拓展的(scalable)设计机制,能够选取不同形态的采石场,形成一种设计上的有效策略,未来可以拓展、应用到其他的废弃石宕。在核心的设计概念之下,每个建筑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公共空间、在地文化,建立自己的独特性。

这对建筑师来说,是一次深远的学习过程。每一个乡村项目,前期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在缙云石宕正式开工前,徐甜甜及其团队和当地村民、社区及相关部门就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调研和开会讨论,反复沟通,最终共同协调出一个各方都满意的方案。

建筑师徐甜甜:城市和乡村不是对立关系

八号石宕入口。/王子凌

在当下中国乡村的语境中,跳出所谓建筑学的束缚,进入一种模糊边界的社会介入,建筑可以有很多新的内容和表达。它不一定是以建筑的形式呈现,也有可能是室内景观、大地艺术,等等。

城市和乡村更不是一种对立关系,而是一个连贯的系统。从社会策略的角度介入乡村,不会造成对乡村的冲击,反而可能激发乡村资源和城市资源的流动和互补。

“我们在讨论乡村振兴时,绝对不可以把它从城市孤立,而应该考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统筹和联系。”徐甜甜说。

作者 | 赵皖西

编辑 | 萧奉

校对 | 杨潮

看更多优质内容,点击名片????????,星标我们!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了273份有效方案。今年3月,经高校建筑院系专家、先锋建筑师联合多轮评审,最终55个优秀方案入围,其中15份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方案是清华大学团队为松阳老街片区设计的《山林
2023-05-15 15:41:00
长三角一体化观察:浙江丽水如何“融”出特色?
...200多幢传统建筑实现挂牌保护。与此同时,通过邀请上海建筑师米丘等为乡村旅游献计献策,松阳开发“拯救老屋”多跨场景应用,让百余个古村、260多幢老屋重焕新生。在松阳四都乡陈家
2023-11-30 21:21:00
“小单元”见“大未来”:浙江让共富落地民众获得感
...缙云黄帝文化等人文特色将沿线村庄串联,邀请国际知名建筑师操刀,植入产业演示、露天剧场和岩宕书房等功能,吸引知名有声读物和咖啡品牌已入驻……今年国庆黄金周,丽水缙云“溪山云行画
2022-12-31 20:53:00
岁末狂欢迎新岁 这里的年货大集等你来逛
...共富浙江26县新春直播年货展销暨龙游县年货大集、龙游缙云松阳开馆仪式”活动持续进行。由现代联合集团打造的省级共富示范项目——山海共富农优产品展销窗口在农历过年前夕,迎来了龙游
2023-01-12 13:27:00
...院院长王澍之后,第二位获得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的中国建筑师。这位被称为“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师”,在浙江设计了杭州大运河杭钢公园(一期)、金华建筑艺术公园“茶室”、文里·松阳
2025-03-11 10:18:00
浙江文旅观察:松阳何以吸引外乡人旅居?
...动。如今,传统村落里错落分布的老屋,构成松阳独特的乡村历史风貌。明己来自云南,今年是他在松阳的第五个年头。他在松阳老街上开了一家茶馆,并把家乡的烤茶也带到了这里。“这里很静,
2023-01-07 21:23:00
...人,有运营乡村平台的农创客,也有专门改造农村房屋的建筑师……为何想到回乡发展传统民艺?用他的话来说,“时间到了!”颇具号召力牵线大咖回乡谋发展苍南海岸,海天一线,勤劳的渔民们
2024-04-25 09:38:00
村子里、茶山上,也有博物馆(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供图 图③:俯瞰松阳茶叶博物馆。松阳茶叶博物馆供图乡村博物馆是记录乡村沿革、在地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扎实推进,各地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贴近生活的乡村博
2024-07-05 07:19:00
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学什么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丽水培养技能型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学什么记者 黄彦 通讯员 叶慧娟 周爱飞本报丽水11月10日电 (记者 黄彦 通讯员 叶慧娟 周爱飞) 10日
2023-11-11 05:4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胶东在线4月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李彦霖)人间四月,万物清明,缅怀故人,遥寄哀思。刚刚过去的周末,是清明节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周末
2025-04-03 03:0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北京电(记者孔德晨)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日前,我国两家农作物种子认证机构颁发了首批种子认证证书
2025-04-03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电(闵喆)以“美丽福建·羽梦同飞”为主题的2025年闽江河口湿地“爱鸟周”科普宣教暨“两岸融合发展生态共护”活动
2025-04-03 05:33:00
这届年轻人,喜欢为“绿色”埋单(青年消费新趋势观察④)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少华 张力凯 管诗雨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骑行爱好者在人民体育公园里骑行锻炼。肖本祥摄(人民图片)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水街道于家下河社区味多嘉安心餐厅
2025-04-03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伊 霄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着一身唐装汉服,观唐风唐韵、品唐食唐味;在山东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来一次夜幕下的奇妙探险……春暖花开
2025-04-03 05:51: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全国平台建成归集经营主体信用信息超807亿条(权威发布)本报记者 刘志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2025-04-03 05: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青海日报记者  王  晶“刘师傅,这些都是送往向化藏族乡的包裹,一共35件。”3月25日9时左右,青海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交邮融合发展中心外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大众日报记者 李 媛近日,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通讯员  曾凤清“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碳中和解决方案,也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路径。”前不久,一场林业碳票交易在上海和福建三明两地间达成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李建广)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5-04-03 05:55:00
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湖南古丈县青年返乡创作文化短视频,“山白”账号关注者超1600万让原生态手艺为家乡添彩(我的家乡我建设)本报记者  申智林向清标(左)和向宏俊在聊天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  洲前不久,驾驶员常某来到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执法站“领罚”。此前,常某为躲避尾号限行
2025-04-03 05:56:00
村里有座气象博物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宋豪新和林村的乡村气象博物馆。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台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气候变化和影响
2025-04-03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文明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创建工作可感可及  评估工作无感无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本报记者  郑海鸥“这次评估不考察文字图片等创建材料
2025-04-03 05:56:00
“弹奏”春之曲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4月1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岭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育苗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秧苗的培育情况。庄歌尔摄(人民视觉)
2025-04-03 05: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