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吕梁日报
6天收250亩玉米
柳林巨龙农场展现农业现代化
本报讯 (实习记者 王卫斌) “今年玉米丰收时,我的250多亩玉米6天就已经全部收完,约15万公斤金黄色的玉米棒全部进入仓库和院子里,买家相继开始联系收购。玉米秸秆经过氨化处理,转换成200多吨饲草储存在仓库里,足够现在养殖的150多只羊和60多头牛一年的饲料。”柳林巨龙农场的刘国忠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刘国忠父子和他们创办的巨龙农场积极探索“粮改饲”种植产业发展之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以玉米种植为饲料来源,发展小尾寒羊现代化养殖,羊存栏150多只,以羊粪作生态肥料,全力打造以养促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新模式,建设符合生态循环经济的绿色生态农场,吸收和引导周边留守农村群众就业创业,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刘国忠说:“农场增加了60多头肉牛养殖,把养羊、养牛和玉米种植相结合,形成生态循环经济,实现变废为宝,既把资源利用起来,又防止粪便污染环境。”
回顾收割玉米的劳动场面,刘国忠仍然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雇佣了一台玉米棒和玉米秸秆收割一体化的收割机,玉米棒和玉米秸秆同时收割,场面非常壮观。每天8点开始,收割机准时在玉米田里来回穿梭,收割机剥皮后的玉米棒直接倒入负责运输的三轮车,4个人跟着捡拾机器收割后散落的玉米棒装进袋子里,2辆三轮车不停地奔驰在玉米地与农场仓库的路上,往返运输玉米棒。玉米秸秆收割机负责收割玉米秸秆,经过氨化处理变成牛羊饲料。50亩机修田是山地,机械设备没法去,雇佣14个人在机修田地里手工收割玉米。每个人每天发120元的工钱,还负责管两顿饭。机械化收割与人力收割同时进行,仅用6天,250多亩玉米全部收完了。现代化农业效率就是好。”刘国忠难掩喜悦之情。
刘国忠的儿子、巨龙农场法定代表人刘鼎说:“现在仓库里和院子里堆放的都是收回来的玉米棒子,初步估算约30万斤(折合15万公斤),已经开始联系买家,现在据说市场价是每斤玉米棒子七毛五至八毛钱左右,产值可以达到225000元以上。玉米粒是每斤一块三毛五至一块四,我们初步打算按玉米棒子出售,实在不行,再用机器脱玉米粒,估计3天左右,15万公斤玉米棒就能全部脱完,今年玉米收入还不错。”
“现在雇佣的一台挖机和一辆铲车开始平整土地,为下一年更大的稳产高产做准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农业不同于以前时代的肩挑背扛、靠天吃饭,要相信科技的力量,在去年洪灾过后导致农场的土地乱石和杂草树枝满地,今年春天耕种时面临非常恶劣的播种环境,耕种时几次损毁了耕地和播种的机械设备,在如此困难的耕种环境下,今年玉米仍然能够获得高产,主要是品种选好了,科技培育的新品种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把地整好,明年就会有更大的丰收,收入肯定一年比一年好,生活就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展望未来,刘国忠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5 1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