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湖南宁乡道林镇善山岭的“人字冲”地带,前有蜿蜒曲折的靳水流经,后有衡山余脉的摇旗岭横亘东西,四季更替分明。春天百花齐放,夏日绿意盎然,秋天丰收,冬天则是储藏的季节。周围的土地由靳水冲积形成,肥沃的农田使得这一带成为湘中的富饶之地。

在此地山坡上,有一座显赫的墓地。墓前立着一块高大的碑石,碑文铭刻着功勋的对联,正中央刻着:“诰授建威将军,光禄大夫尚书衔,原任甘肃提督显考周渭臣府君之墓。”奇怪的是,虽然石碑上写着“周渭臣”之名,但我们在碑石的左下角发现,他的儿子、孙子的姓氏竟然都是朱姓,儿子为朱剑凡,孙子包括朱佛根、朱伯深、朱仲芷、朱仲硕、朱叔平、朱竟之、朱仲丽等人。那为何这位周姓将军的后代,全都姓朱呢?

据《宁乡县志》记载,墓中安葬的人名叫周达武,字渭臣,也称伟斋,晚号信翁。他于1827年9月初一生于宁乡大屯营乡(原道林石家湾)。周达武的曾祖周德胜,是朱元璋的后代,是长沙第八代吉王朱翊鋋的庶子。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陷长沙后,吉王的家族在巡按刘熙祚的保护下逃入南方,为了躲避清廷追杀,吉王后裔将“吉”字改为“周”字,隐姓埋名,流落至宁乡,至周达武这一代,已传承了十多代。

周达武的父亲周世泰家境贫寒,生活十分困难。年轻时的周达武常在双狮岭的煤矿做苦力,挖煤为生,力气大、灵活,所以在矿工中颇受欢迎。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说周达武的父亲曾为他算命,说他未来注定是个“大人物”,但周达武当时仍在煤矿劳作,饱受人们的嘲笑。

然而,命运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发生了转折。随着太平天国起义在邻省广西爆发,清朝的正规军对抗农民军的力量不断减弱,太平军不断向北进军,迫近湖南。为了应对这股北上的战火,清朝命令各地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于是,湖南的乡绅们纷纷募集兵员,而周达武也被招募。起初他犹豫不决,直到有一次,他和挖煤的同伴开玩笑说,若今天这根扁担能立起来,他就投身军中。令他惊讶的是,扁担居然直立在煤堆中,于是他毅然决定参军,从此展开了他的一生征战。

投身湘军后,周达武凭借身强力壮,很快成为一名伙夫。然而,在一次与太平军的激战中,湘军惨败,周达武在送饭时机智地举起军旗,并冲向山头,敌军误以为有援军到来,纷纷撤退。湘军因此反败为胜,从此周达武的军旅生涯开始蒸蒸日上,被誉为“福将”。《清史稿·周达武传》记载,周达武在李续宾的麾下,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获得了总兵的高职,成为了清朝的顶级武官。

在多次战斗中,周达武屡次化险为夷。他曾因在“三河大捷”中因伤未能参战,而幸运地避开了全军覆没的结局。在随后的战斗中,他带领湘军积极反击,屡次击败太平军。

周达武的军事生涯一直伴随着辉煌与挫折,但他最终为清朝灭掉了太平天国,立下赫赫战功,晋升为总兵、提督,并获得了许多荣誉。作为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周达武为何选择为清朝效力,原因一方面是时间久远,仇恨早已消散,另一方面,周家贫困,参加湘军可以获得丰厚的薪水,帮助家族度过困境。

随着财富积累,周达武购买了大量土地,并在家乡宁乡道林一带建立了庞大的庄园。同时,他还资助修建了一座石桥,桥面宽广,气势雄伟,至今仍坚固如初,桥墩上雕刻的蜈蚣、鲤鱼等图案栩栩如生,极具艺术价值。

周达武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成就,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显著贡献。他曾在张掖任职时,大力捐资办学,创建书院,并且修建文峰塔,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他本人虽然出身军人,但却喜欢与文人雅士交往,写字作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

周达武的后代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尤其是他的儿子周家纯。周家纯深受新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教育,并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家族事业。他不仅创办了女学,还通过多方努力使家族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最终,他的名字在中国教育史上大放光彩,成为近代教育界的知名人物。

周达武的后代不仅仅在教育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他们的名字在海内外都响亮不已。周达武为何会改姓朱,也终于得以解释:原来,经过多代隐姓埋名的周家后代,在社会变革中选择恢复朱姓,开创了新的家族辉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