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岳阳日报
为他人作嫁 为党史增辉
——琐忆凌辉先生二三事
□王幼飞
2023年9月4日,凌辉老先生静躺在殡仪馆灵堂中,我在心里说:“您这才真正休息了。”有凌家亲属问我: “你是?”我说:“我是平江老乡,凌老的文友。”
我与凌辉,没有在一个单位工作过,在平江工作时同在县委院内办公。过去他出版著作,时而送我一本。我发表了小文章,他总是表示祝贺。我调报社工作,他时有投稿,我与他是编辑与作者关系了。我写老将军回乡的文章,他看到报纸,就来电话鼓励:“你写的这些事,我们都没有掌握的,好啊。”有一次他认真地说:“我们来合作编一本将军的书,你的这些文章正好补充了原来的不足,这就丰富了。”他讲的是他们党史办编撰了开国少将以上52人的《平江将军传》,多是写战场、官场事,我写的是将军回到家乡的乡情、亲情事。我回答:“我只写了部分将军回乡小记,不齐全啊,何况我不打算写了,真正要编成一部书,怕有难度。”
凌老居住在岳阳一小区,陋居少出。我本人不喜好走亲访友,虽与他同住一城,也没有多往来。他的新书出来,经常背个布袋子出去给友人送书,给有关对象寄书。我看到他年纪大我许多,要给报社同志送书时,搭车不便,我就说不要他跑了,我来拿。这样到他家拿书去了几次。
今年“五一”期间,他续写的《六十年的变迁》第三卷本出版了,要我去拿书。我去后,他谈到李六如写的《六十年的变迁》构思宏大、波澜壮阔。激情满怀地提出:“我们来合作,创作一部反映湘鄂赣革命斗争历史的长篇。”我说:“这是个好题材,只是有蛮难搞。”他鼓动说:“我认为你有兴趣有研究,搞起来不难。”我心想,你把这个球又踢给我啦?
因为多年前,我对他提过。
老凌在平江党史办任主任期间,组织力量撰写编辑出版《平江人民革命史》《平江起义》《平江惨案》等党史大事,和《将军传》《英烈传》等人物专著及影视剧作品数十部,平江党史办在全省、全国赫赫有名,多次荣获嘉奖,他本人两次被评为全国党史先进工作者。我有次对他讲:“你们党史研究著作大丰收啊,可喜可贺!只是还没有一部反映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长篇,要集中力量搞个大作、巨著就好了。”
我对他讲的这个话,是心里有感觉很久了。自从1921年在毛泽东的介绍下平江李六如等人入党、1923年平江建立全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到1939年“平江惨案”发生,湘鄂赣特委遭到严重破坏,这块根据地的革命红旗整整高擎了15年。这期间,发生了秋收起义、平江起义、创建红三军团、攻占省会长沙、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以及平江惨案等震惊全国的重大事件。这地区曾建立红五军、红八军、红十六军、红十八军。湘鄂赣苏区发展到40多县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1930年10月,红八军在鄂东南留下两个营巩固鄂东南苏区,发展后成立红十五军,后北渡长江成为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的主力。1933年6月,红十八军调往湘赣苏区,成为红六军团主力。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曾指出:平江起义是共产党领导最为成功的一次起义,平江起义后创建的红三军团人数最多兵力最强;首次攻占省会长沙,对国民党政府打击最大;湘鄂赣苏区成为红军的摇篮,为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壮大贡献最大;湘鄂赣根据地在全国红色区域中辖区最大,红旗打得最久。由于1959年的庐山会议,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平反,中间20多年,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研究成为政治禁区、文史雷区,少有研究与创作的大作,自电影《怒潮》后更没有文学艺术名作。基于这个看法,我向老凌建议:组织力量创作一部反映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艰难持久、残酷复杂的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
现在老凌把这个题目又丢回来给我了,我委婉告诉他:办报纸、值晚班几十年,搞得神经衰弱了,患失眠症了,再伤脑筋不起了。老凌说:“先把提纲写好,再把人物大事架子搭起来。再分头执笔,分章写就是了。”我敬佩他的雄心壮志,“如果还年轻10岁,那确实要干起来。”他劝我下决心:“你还年轻,完全可以干。”我心想:比起你凌老,我当然年轻啊。可我没有你那个雄心壮志了。
7月23日,暑热天,他叫我去拿《张震上将》。我看到他已经患重病了,劝他去住院治疗。他却跟我谈起了出文集的事:“现在书稿资料可以搞12、13 卷,你说说看,究竟搞多少?确定搞哪些好?”他介绍了这些书稿题材内容:有老红军、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吴实,公安部原副部长、“中国神探”杨奇清,老革命家曹瑛,前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曾建徽等,有平江起义等影视剧本、散文等,还有《厚猛子》。我素来心直口快,想到就说:“你搞个红色系列文集,10卷为宜,搞出精品,有的不要搞了。”
凌先生有病在身,还在雄心勃勃要编红色系列文集10卷,我深受感动,回来后随即写了《老当益壮著红书》2000余字小稿,发给凌老。他发来微信:“王总好!您写我十分入骨、动人,富有深情。您是我的忘年交和贴心知己。谢谢您。”随后又发来:“请将夫人改为保姆。我夫人已去世,又及。”
我一惊,感觉愧疚。因为平常去他家看到一老妇带着小女孩子,竟不知他夫人已经去世3年了,那是保姆和她的小孙女。我与凌老,几十年来文相识,心相通,常联系,每到他家也是谈论文书事,从来没问家事生活事,也没有在外面喝过茶,更没有在一起吃过饭喝过酒。正如他说的“是君子之交”,是忘年交。我想真是淡如水的文友啊。
凌老病重不能行动了,住院了。我将稿子修改后再发给他,凌老回复:“您动了真情,写得非常好。谢谢您,我的知己好友。”
他住院后说:“越来越严重了。”我以为是新冠老年后遗症,劝他转省院诊治,他说不去折腾了。8月26日,我去医院,医生说凌老出院了。去到他家里,看到他躺在床上,精神尚好,思维清晰。他说:“手指已无力,按不了手机发微信了。”当时谈了很多,还表示想安乐死,要捐赠遗体。在如此重病下,凌老还在想着红色系列文集,指导女儿在电脑上整理书稿。
我觉得凌老先生应当留在医院治疗。他女儿告诉我,经医院检查是肠癌转移,危在旦夕了。受凌老委托,我联系红十字会、咨询医院获知因国情,安乐死不能办。我发有关法规资料给他,听说他看到后知道医疗部门不能帮助他如愿,便采取绝食,想尽早摆脱痛苦。
9月3日再去,凌老很虚弱了。我将有他著作书样照片的《岳阳日报》新媒体发的写他的文章,打印出的彩版纸样,展示给他看,他侧身躺着,睁眼看到,还回应:“谢谢。”当晚8点50分,凌辉老人逝世。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凌老先生是春蚕,撰编党史著作上千万字、党史人物传记20多部,又准备出红色系列文集10卷,为他人作嫁衣枆尽最后一根丝。他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宣传别人,一心想着为党史增辉,默默奉献到生命最后一刻。我跟友人说,凌老像袁隆平一样,是全省、全国的杰出专家,他的逝世是史学界的重大损失,他去后再无来者啊!
4日,我将写凌老的文章发朋友圈,以示悼念,方强中将的孙女来电话说,以前每次去北京,爷爷总问起平江的凌辉,说他工作认真负责。她要代表老将军后代去送花圈。微信上许多友人深情痛悼凌辉先生。
著名作家张步真先生赞凌辉是:
一位笔耕不辍的党史工作者,一位宣传红色文化的英勇战士。
平江县委统战部退休干部、文史作家方探春挽凌辉先生:
赞毕生为党史,跋履神州,涵濡汨水,成百卷鲜红巨著,淋漓酣畅挥椽笔;
叹今日仰英灵,身乘白鹤,步入青云,揽千钟妙粟殊荣,慷慨从容叩紫宸。
平江县政府原副调研员、辞赋、科普作家方补长悼挽凌辉先生:
继晷焚膏,证书盈案,甘为党史倾心血;殚精竭虑,著述等身,乐替他人作嫁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