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安西都护裴行俭是大唐“军神”苏定方的嫡传弟子,精擅兵法、阴阳术。不过,他最引以为豪的是自己的书法,连书法大家褚遂良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唐高宗和他讨论褚遂良的书法,老裴很是不屑,傲娇地说:“如果没有精美的笔墨,褚遂良写不出什么好字。只有虞世南跟老夫,什么样的破纸烂笔都能写出好字来。“
作为大唐朝的“文人招牌”,虞世南的诗赋文书连唐太宗都赞不绝口:“虞世南死后,天下无人可与论书。”不过,最令世人称道的是虞世南的风骨与柔情!
作为余秋雨的前辈老乡,虞世南从小在浙江余姚长大,3岁那年被老爹过继给叔父虞寄。所以,虞世南有个很搞怪的表字“伯施”,意思是这孩子是大伯家“施舍”的。
虞世南的亲哥哥是虞世基,就是那个为了讨好杨广把大隋朝搞得“稀烂”的大奸臣。不过,虞世南却是个大良臣,学道、孝道和臣道无一不是楷模。
兄弟俩从小拜一个老师,哥哥虞世基喜好整洁,经常打扮得油头粉面。可虞世南却不修边幅,沉浸于学习,学到忘我的时候曾经半个月不洗脸。
后来,他又跟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学书法,洒得白袍上满是墨汁,远远看去,就像稀世“国宝”。
在虞世南4岁的时候,他的亲生父亲虞荔去世了。
小小年纪的虞世南悲伤过度,瘦得不成人样。南朝陈文帝听说后,多次派宦官到他家去照顾小哥俩,生怕他们有个三长两短。
又过了几年,虞世南的养父虞寄身陷敌营,生死不明。小虞又开始为养父担心,坚持吃长斋为养父祈福,整整5年。登基后陈宣帝听说了此事,隔三差五就下旨赐给小虞同学大鱼大肉,唯恐他发育不良。
公元589年,陈朝灭亡。虞世基、世南兄弟俩同入长安,被时人比喻为吴亡后同入洛阳的陆机、陆云兄弟。可见,这兄弟俩的才华早已世人皆知。
走在长安大街上,大虞风度翩翩,小虞郊寒岛瘦,吸尽了眼球。晋王杨广早就听闻虞家兄弟的大名,就想把哥俩招聘了。因为母亲年事已高,小虞严辞拒绝了,大虞则屁颠屁颠地去了。
坐上皇帝位子的杨广如愿以偿,终于把虞世南笼络在麾下。可小虞同学天生清心寡欲,对功名不怎么上心,继续保持不修边幅的习气。
不过,哪怕是蓬头垢面,也掩盖不住天生的帅气和文人的风骨。所以,隋炀帝最喜欢的妃子袁宝儿动心了,多次央求杨广把小虞同学带进宫,让她见见。
一天,有人给隋炀帝送来了一枝合蒂迎辇花。杨广灵机一动,让大美女袁宝儿手持此花,侍立左右,号曰“司花女”。还把小虞喊来,让他对此美景作画吟诗。
小虞推脱绘画不精,只写了一首诗。诗曰:“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情,长把花枝傍辇行。”
杨广的好日子不长,连累大虞也跟着倒霉。宇文化及要把大虞给杀了,理由是他蒙蔽隋炀帝毁了隋朝。小虞听闻噩耗,哭着喊着请求用自己的命换哥哥的命,却被宇文化及冷血拒绝。
哥哥没了,形只影单的小虞同学想要离开是非之地长安,被扫荡天下的秦王李世民收走了。如获至宝的李世民马上委任他为私人秘书,和房玄龄一起专门起草文书。
小虞和哥哥完全不同,不仅重亲情,还有一副铮铮铁骨,一有机会就进谏,以至于成了太宗的李世民感叹说:“要是大臣们都跟虞世南一样,我哪里用得着担心事情办不好啊!”
太宗经常对人谈起虞世南,称赞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是当世五绝,哪一绝都足以让后人学一辈子。
虞世南的古诗造诣也很深,是名副其实的初唐大家。
唐太宗跟隋炀帝一样,也喜欢写一些南朝宫体诗。有一次,太宗写好诗后命群臣唱和,虞世南正色拒绝:“宫体诗乃亡国之音,陛下喜欢,则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所以,我不写。”
太宗虽然面子上过不去,但他毕竟是当世明君,爽快地接受了虞世南的建议。
虞世南死后,有一天唐太宗写完一首诗,突然掷笔长叹:“钟子期死了,伯牙终身不复弹琴;虞世南死了,我写了诗给谁看呢?”于是,他令褚遂良把诗拿到虞世南的灵位前焚化,以示对虞世南的尊敬。
虞世南的诗风,和他的为人、品行一样,高洁清远。最著名的是他的这首《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一生重孝道、慕亲情、植风骨,在书法、诗赋上的造诣这才是李世民、裴行俭尊崇他的根本原因。
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命人把他的画像抬入凌烟阁,供后人瞻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