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英明君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06:29:00 来源:戏说三国

走进历史,隋唐那一段分外精彩,风起云涌,人才辈出,随着时光匆匆,无数人的名字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唯独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两个人,大江东去浪淘尽,还在那段岁月里,格外显眼。只是他们两个人被人们记住的方式极端相反,一个是千夫所指的暴君,一个是人人敬仰的明君。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英明君主?

杨广和李世民是表亲,拥有同一个外祖父独孤信,或许因为身体里流淌着相近的血液,他们的命运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成为九五之尊之前,自古英雄出少年,二人在沙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杨广十三岁就成为了将军,灭掉了陈国,二十岁的时候,又以大隋朝元帅身份发兵南下,平定江南,帮助父亲一统天下;而李世民,单枪匹马救过隋炀帝,公元616年,平定山西内突厥人的入侵,之后公元617年,以右元帅身份,率兵攻打隋朝首都洛阳成功,为父亲李渊建唐朝立下赫赫军功。

由于这两个人都是嫡次子,而封建社会,都立嫡长子为太子,如果次子想要获得继承大统的资格,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想方设法把在自己前面的人除掉;二是把这个念头埋在心底里,等到时机成熟造反。

杨广和李世民不约而同选择了第一种,只是执行的方式不太一样,杨广是婉约派作风,首先在所有人,尤其是母亲独孤皇后面前树立起一个正直善良,勤俭节约的形象,背地里又讨好庶母宣华夫人,用金银财宝收买她在父皇面前多次诋毁太子杨勇,最终,杨广被改立为太子,理所应当的当上了皇帝。而李世民则是速战速决,玄武门之变,他射杀太子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弑兄篡位,成为皇太子,之后把持朝政,直到公元626年9月,李渊退位禅让李世民,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天下。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英明君主?

登基之后,隋炀帝杨广首先在公元600年,先后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之后的将近十四年里,除了高句丽三次攻打三次落败以外,吐谷浑被平定,突厥对隋军闻风丧胆。在此期间,为了发展经济和提升民便,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为了选拔人才,发展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制度。

这些举措,都功在千秋,却罪在当下。如何说来?原因很简单,从长远角度看,征战四方平定天下,为百姓安居乐业创造了稳定的环境,开凿运河和改革科举制为百姓谋得了福祉。但是,当时连年征战,白骨累累,多少人倒在了敌人之前,开凿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使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种种因素加起来,隋炀帝虽然一心想开拓疆土,完成王图霸业,奈何却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英明君主?

隋朝末年,起义军比比皆是,其中就有李渊一家,历史纷纷扰扰,等到李世民继位,他很聪明的知道,帝王之道,不仅仅是要为了百姓好,更重要的是,要对百姓实施他们看得见好。也可以说,很幸运,唐太宗在位,运河修好了,南北交通交流都便利了,没有许多需要大兴土木的工程,对抗突厥,行兵打仗又是他擅长的,加上突厥曾经被隋炀帝打的落花流水,心有余悸,所以也顺顺利利的就平定叛乱。前人冒着天下骂名做好了大事,他要做的是稳定民心,轻徭薄赋,重用贤臣,选拔人才,一系列举措之下,贞观之治应运而生。由此看来,与其说唐太宗是明君,不如说,他是把隋炀帝没有做完也来不及做完的事做完了而已。

对比下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隋炀帝其实是个好皇帝,他拿下了江山,虽然没有如他想象中那样打理好,而唐太宗只是打理好江山而已,为何历史对于隋炀帝的否定如此之多呢?究竟是杨广太昏庸,还是有人故意抹黑呢?

关于隋炀帝昏庸,有两件事一直广为流传,第一,奸淫母妃,第二,为了看琼花开凿运河。那么事实真正如此吗?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英明君主?

根据传闻,隋文帝驾崩之前,杨广就多次调戏宣华夫人,之后隋文帝驾崩,他将宣华夫人占为己有,从此开始了奢侈的生活。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杨广,首先人长得俊俏,其次非常有才华,早在张若虚之前,就为《春江花月夜》填词过,在文学史上,他一直获得高度评价,这样一位武能上马背,文能写诗篇的皇帝,会做出如此违背人伦的事吗?

隋炀帝为了赏花开运河,几乎每一部电视剧都拿此大做文章,可是,这是一件根本说不通的事,如果为了赏花,他大可以直接起驾扬州,比起开凿运河耗费时间和物力财力,都够他到扬州几个来回了。

历史上关于隋炀帝妃嫔的记载,有名分的不超过二十个,他的子嗣也很少,实在称不上好色。

根据现代权威历史作品《隋炀帝传》分析,关于隋炀帝调戏母妃宣华夫人,完全是唐人虚构,由此可以推理,历史上真正的隋炀帝并没有今天渲染的那么昏庸无道。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英明君主?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隋朝灭亡以后,唐人为了歌颂唐太宗,就必定会歪曲和刻意隐瞒一些事实,所以,在那一段历史中,无限夸大和宣传的是隋炀帝的事迹,以此掩盖了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血腥,掩盖唐太宗杀兄娶嫂的事实,加之后人,往往对宫闱艳事更感兴趣,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围绕隋炀帝的故事被流传,也固化了他在人们心中昏庸无道的形象,也没太多人感兴趣真实历史上这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亡国君真正的样子。

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做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的确,如果隋炀帝杨广不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文人,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将会改写,可惜的是,没有如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0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隋炀帝杨广de 功过与争议
古籍里的历史#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开疆拓土、统一南北的辉煌成就,也有荒淫无度、民不聊生的悲惨结局。那么,隋炀帝究竟是一位英明神
2023-09-12 19:37:00
隋朝兴衰:宇文化及的背叛与杨广的失败
...少有能与其相提并论的朝代。然而这突如其来的盛世却在隋炀帝杨广手中就此毁于一旦。杨广昏庸无道,终日享乐,让奸佞贪官当道,导致农民起义军四起,隋朝国力迅速衰竭。在隋朝危在旦夕、四
2023-11-04 22:04:00
揭秘昏君之路:英明君主是怎么沦落成昏君的?
...”。以至于后来的帝王,纷纷效仿。02 好坏参半的昏君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儿子。其人爱好广泛,诗文精通,还能写一手好字。在任太子期间,勤勤勉勉的也做出不少成绩
2024-03-25 14:55:00
秦与隋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相似之处
...可见一斑,但是对于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无独有偶,隋炀帝为了方便巡游,修建了旷古烁今的隋朝大运河,历时六年,动用500多万民工,全长2700余公里,这一项浩大的工程举世瞩目。
2024-08-01 16:48:00
隋朝如果不是二世而亡,会给隋炀帝取什么谥号
隋炀帝的谥号,是历代皇帝中最差、最恶的。按古谥法:好内(后宫)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离德荒国曰炀。总之,“炀”这一个字就概况了杨广的荒
2023-01-12 14:20:00
隋炀帝并没有杀兄夺位,为何他名声格外差?
如果给历史上的昏君排个名的话,那么隋炀帝绝对可以进入前十名。隋炀帝杨广,不仅谋害自己的兄弟,更有气死其父杨坚的嫌疑。在重视孝道的古代,这绝对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典型。而且,登基后
2023-02-11 16:13:00
隋朝的兴衰:宇文化及与杨广的恩怨史
...,完成了统一大业。604年,隋文帝去世,其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皇帝,也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复杂人物。他有着非凡的政治抱负,数次北伐高句丽、修建大运
2023-11-04 14:44:00
隋炀帝杨广能称作雄才大略吗
隋炀帝杨广,于604年~618年在位,共十五年。大一统的朝代,只两代而亡的情况,史上除了秦二世胡亥,就是杨广了。如果不是特别能作,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大凡朝代天下统一后,因为连年战
2024-04-15 22:41:00
...父张轲不得不收养自己的外甥女。萧皇后的第一人丈夫:隋炀帝杨广网络配图隋文帝杨坚即位后,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封次子杨广为晋王。这位隋朝的开国皇帝希望从一向关系良好的西梁国挑选一位
2023-09-03 16: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