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羊祜到底是谁呢?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5 15: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公元280年,西晋大军水陆两军齐头并进,一举灭亡了吴国,彻底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百年的割据,此时的西晋也算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了,在西晋一统的路上,有一个人的作用是决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羊祜羊太傅,虽然在西晋灭吴时羊祜早已经不再人世,但晋武帝在灭吴后专程前往祭拜,流泪道:“此羊太傅之功也。”

羊祜到底是谁呢?他都做了些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搜史君来带你看看羊祜到底是何许人也?

姓名:羊祜

职位:西晋一统总工程师

背景:泰山南城人,出生于一个累代“二千石”的官僚世家,年轻时以“博学能属文”“善谈论”引人注目,魏国时任秘书监等职,司马昭时代任中领军等职。

羊祜到底是谁呢?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先不论整个西晋的官场风气怎样,就单说羊祜此人,对于晋朝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将“贤臣”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对晋朝来说,如果没有他,西晋灭吴可能就不会出现。身为贤臣羊祜身上自然有很多贤臣要素,那么搜史君就带你来看看吧!

一、唯才是举

《晋书·羊祜传》记载: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祜默然不应,退告诸子曰:“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这段史料记载的就是羊祜的女婿劝羊祜说:“岳父大人啊!您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多栽培亲信到各级岗位上去,让您的学生遍布天下,这样在朝堂就会有人拥戴,不是很好吗?”羊祜听了后什么都没说。后来他告诫后辈们说:“身为人臣在选人用人上如果光想着树立自己在其他官员心中的形象,这就必然要违背公义,恣意弄权是身败名裂的取祸之道啊。”

羊祜到底是谁呢?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羊祜晚年病重,但是依旧没有忘记要帮助晋武帝统一大业,为了保证自己心中的蓝图可以得以实现,羊祜向晋武帝推荐杜预接替自己攻吴总工程师的位子,完成统一的大业,之后就将推荐书烧掉了。

晋武帝问道:“举善荐贤是美事,你为何在朝堂上向我推荐人才,退朝后却自己焚毁奏章,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件事呢?”

羊祜回答:“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对此,清朝毛宗岗赞扬道:“如此则免朝廷朋党之疑,可为万世人臣之法。”公元278年,杜预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督荆州诸军事。

羊祜身为贤臣,他绝搞小圈子、一心为公的举动这才是千古贤臣的做法。贤臣举贤要的不是被举荐者对自己投桃报李,他要的是够尽忠职守、爱国爱民。身在官场一旦深陷小圈子,就会把德才标准置之脑后,把选人用人变成拉关系、卖人情、谋回报、售“私恩”。羊祜单从这一点上看就是值得被人们传颂千古的贤臣。

二、贤能实干

《晋书》记载泰山羊氏“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羊祜的高祖羊侵,在汉安帝时期担任司隶校尉;曾祖羊儒,汉桓帝时期担任太常;祖父羊续,汉末是南阳太守;老爸担任上党太守。羊祜身为“官九代”,羊祜的身上没有一点官家子弟的不良嗜好,在他身上能看到的只有祖辈积累下的良好家风。羊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馀财。”

羊祜的《诫子书》也记载: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告诫自己的后辈们要出言谨慎,一诺千金,该说话时要敢讲真话,不信口雌黄;为人要有敬畏之心,坚守正道,明辨是非,;与人交往不轻易许诺,不给他人开“空头支票”;不以讹传讹,不在背后搬弄他人是非。

或许有人认为这和贤臣有什么关系?的确,这些和他身为人臣没有很大关系,但是你细细想来身为朝廷大员如果连自己的后辈都教育不好,如何在朝中为民请命呢?教会后辈为人的品格的同时,也在警醒着自己。

羊祜修身、齐家、理政过程中始终不忘正己洁身、重视家风培育、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崇尚实干反对空谈的优良作风,把修身、齐家与治国理政统一起来,对于晋朝来说就是不可多得的治事能臣。

三、不图富贵但求问心无愧

面对金钱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自愿沉沦于“孔方兄”家中,但是身为贤臣,在面对金钱时又当如何选择呢?

羊祜因有“佐命之勋”,被晋武帝封为郡公,邑三千户,但羊祜坚决不受封赏。后来,晋武帝割奉山郡的五个县为南城郡,封羊祜为南城侯,与郡公同等地位,羊祜还是“固执不受”。羊祜认为官职荣誉与责任使命是一体两面的,地位越高,责任越大,时常以荣为忧。

当晋武帝加封羊祜为车骑将军,让他可以自开幕府、自选幕僚、享受与三公(司空、司马、司徒)同等待遇时,他上表坚决辞让说:“品德不为世人信服而被赐予爵位,会使臣子失去追求更高节操的动力;功劳没有实至名归而被授予高官厚禄,则会使臣子丧失博取功名的壮志。我羊祜有何功劳让陛下厚爱,这让我情何以堪、心何以安?”

羊祜说:“陛下诚心求贤,不论贵贱,然而,臣还是不能多举荐有品德有功劳的能臣,使陛下知道德才胜过臣的人多、不如臣的人少。假如有高德的人被遗落在市井之间,有贤才的人隐居在江湖之内,而我朝廷却不以嘉奖臣为过错,臣受嘉奖而不觉得惭愧,那问题难道不是很严重吗?”羊祜推荐高风亮节、公私分明的李喜,洁身自好、和而不同的鲁芝,勤俭节约、一丝不苟的李撤,分别担任晋武帝新加给自己的官职。

羊祜到底是谁呢?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晋武帝最终并没有接受羊祜“让贤”的请求。公元277年,吴夏口都督孙慎袭扰西晋,掠夺弋阳、江夏等地上千户人口后班师回营。晋武帝派人责问羊祜为何不追讨吴军。羊祜回答说:“江夏距离襄阳八百余里,等知道吴军动向时已经过去了一整天时间,派步卒长途跋涉施救不及。明知不可救而兴师动众,只为了做做样子免去自己的责任,这不是我会做的事情。”时人赞誉羊祜“执德清劭,忠亮纯茂”“志存公家,以死勤事”。

羊祜到底是谁呢?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羊祜不贪图富贵、以荣为忧、志存公家的精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贤臣要知道进取之心,但更要明白,身为贤臣需要更高的品行修养和更高的贤臣能力作为保证。

贤臣要常怀对权力的敬畏之心,深知“德不称其位,其殃必大;才不称其位,其祸必烈”的古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才华,补齐品德能力不足的短板,使之与自己担任的职位相匹配。羊祜宁可担失职之名被问责也不弄虚作假、因私废公的坦荡品格这才是贤臣应有的本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新审视晋武帝的贡献与历史地位
为晋武帝盖棺定论结束了汉末割据,统一了华夏,而且还造就了一个太康盛世。论说,晋武帝司马炎对历史的贡献很可以了。但是他的历史地位却不高,很没有存在感。后人往往以司马氏得国不正来否定
2023-09-26 20:50:00
中国历史上身世争议最大的皇帝
...他的国和他的家,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崩;同年,琅琊恭王司马觐薨。天下没有了伟大的晋武帝,琅琊国没有了他们年轻的王爷。年轻的司马睿穿着孝服成为了
2023-07-27 14:43:00
陆抗在夷陵之战中,为什么会被东吴灭亡?
...晋朝廷对此事非常重视,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晋武帝司马炎一方面加封步阐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宜都公,另一方面兵分三路,对东吴发起了进攻。与此同时,东吴方面也在积极部署
2023-08-27 19:59:00
...之地。晋、吴两国时有交战。在公元二百六十九年开始,晋武帝就准备筹划要剿灭吴国。他开始改善内政,一面积极推广农业,囤积粮食;另一面选择优秀的将领,训练水军。,这西晋正大刀阔斧的
2024-07-04 21:59:00
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的辉煌与荒唐
...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西晋成立之初,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全
2024-03-21 06:11:00
司马炎有十几个儿子,为何却要立一个痴呆儿为太子
...偏偏选择一个傻儿子为皇帝呢?这位皇帝就是建立晋朝的晋武帝司马炎。晋武帝作为晋朝的开国皇帝,可谓能力出众,眼光长远。而他所选择的继承人司马衷,则刚好背道而驰,为人痴呆愚钝。及天
2024-06-11 15:45:00
晋武帝罢州郡兵,改变了西晋王朝的国运和历史走向
...量极其庞大。一场战役动辄数十万大军参战的规模,但是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之后,便有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想法,大量的解散军队,转向国内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罢郡兵,但是
2023-02-02 14:27:00
在后宫规模方面,晋武帝司马炎成功将这一数字从四位数提高到了五位数。根据《晋书·武帝纪》的记载,泰始九年(273年),“(晋武帝)诏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备六宫,采择未毕,权禁断婚姻。”
2024-06-22 18:39:00
石崇从有钱任性到身亡财尽,演绎了西晋王朝的兴衰
...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作为推荐选拔官员的标准,但晋武帝司马炎篡魏,是靠着士族官僚的支持,因此,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士族官僚利益的政治、经济制度。 在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开始
2023-05-31 11: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