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重新审视晋武帝的贡献与历史地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20:50:00 来源:戏说三国

重新审视晋武帝的贡献与历史地位

为晋武帝盖棺定论

结束了汉末割据,统一了华夏,而且还造就了一个太康盛世。论说,晋武帝司马炎对历史的贡献很可以了。但是他的历史地位却不高,很没有存在感。

后人往往以司马氏得国不正来否定整个晋朝,又因为后来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指责是司马氏治国无方。司马炎作为承前启后者,两方面的罪责都要他承担,所以连他的好也一块否掉了。何况司马炎的好也就好了那么十几年。

于是多少了解点历史的人对姓司马的人印象就是呆傻阴损坏。司马家就是洪洞县——没有好人。

其实吧,作为一个皇家的编户齐民,天下姓刘、姓曹、姓魏、姓司马,和咱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家得国正不正,关键看你秉持什么政治哲学,但是该纳的粮、该服的役,该服从的政治规矩,却都是统一的——“百代皆行秦政制”——国家事用不着尔等操心。

所以啊,作为一棵韭菜,真的没必要纠结谁家兴盛谁成败,韭菜关心的只应该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在这短暂的生长发育期,你的时代是风调雨顺;还是旱季没水浇、雨季没排涝?

我想所有的韭菜还是愿意在风调雨顺的年景,生长好了再被收割,是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晋武帝还是比较厚道的。

区区在下觉悟不高,对政治解读不透,人微言轻你尽可以嗤之以鼻。但唐太宗也是这么说的。太宗皇帝是谁啊,他的话,你得重视吧?

重新审视晋武帝的贡献与历史地位

唐太宗为晋书写了四篇史论

制曰: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以治易乱。绝缣绝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刘毅、裴楷以质直见容,嵇绍、许奇虽仇雠不弃。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于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决神算于深衷,断雄图于议表。马隆西伐,王浚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祯祥显应,风教肃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

这是《晋书·武帝纪》最后,对晋武帝做的盖棺定论。前文说过唐人制《晋书》,太宗技痒,亲自下场写了四篇史论,其一给了司马懿,其二给了司马炎。前面咱们分析过,唐太宗对于司马懿是非常不客气地,没说几句好话。但是对于司马炎则和对他爷爷非常不同。(请移步《

三国归晋之司马懿⑫盖棺如何定论

》)

开篇第一段,唐太宗就说:“武帝继承基业,是得到了上天的授权,来掌控天下,教化百姓,以勤劳救治亡佚,以治世替代乱世……”

唐太宗夸他:“以仁德制御万物,以宽厚而得人心,有宏伟大略,有帝王器量。”

唐太宗赞赏他:“百姓形成了恬静的风俗,家家都可以自给自足,然后才去修整武备,开疆扩土。他的决策堪称神机妙算,他的决断都是雄图大业。马隆西伐,王浚南征,出师没多久,就平定了叛乱;兵无血刃,东吴的城堡就化为废墟。打通了上代人打不通的通道,降服了先王都没有降服的土地。所以祥瑞不断出现,异端的风俗教化全都被肃清,造就了堪比天人的功劳,形成了王霸雄图的大业。”

哇塞,这段评价很高了。

你看唐太宗也没有纠结于得国正不正,而是看他做事的态度端正不端正,所做成的事对于当代人的影响够不够正面。

太宗又曰:虽登封之礼,让而不为,骄泰之心,因斯而起。见土地之广,谓万弃而无虞;睹天下之安,谓千年而永治。不知处广以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加之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于升平,行先迎于祸乱。是犹将适越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逾远,所尚转难,南北倍殊,高下相反,求其至也,不亦难乎!

“虽然禅代之际司马炎一再推让,没有强取豪夺。但是骄傲自满的情绪却由此而生。见土地广大,天下安定,认为后世也就这样了,可保万世无忧了。但是他没有弄懂居安思危的道理。再加上建立的制度并不牢固,寄予厚望的人也不对,本来想提升事业的高度,却率先迎来了祸乱。这就像是给一个想要去海边的人指了一条前往沙漠的道路,习惯登山的人却选择了乘坐舟船航行去寻找道路,只能越走越远,越走越难,南北相悖,高下相反,怎么能到达目的地?”

这个事吧我想替晋武帝说说情。

晋武帝公子哥出身,生长于承平甚至奢靡的时代,在家族中也不是作为接班人培养的,所以确实缺乏杀伐立断的果决。但是他主观上还是行仁政,所颁布法律也是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至少,把广大受压迫最狠的农民,从国家农奴解放为自耕农。

但是任何法律、政令都是要人去执行的,人的因素在哪都是第一位的。所以又要重提那个古老的话题——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英雄和时势互相造就。

纷乱的时势需要英雄或者说精英,去抽茧剥丝,条分缕析,把裂缝弥合,把时势捋顺;但是再了不起的英雄也不可能突破时势的局限,筑好了大堤,让时势像一条河流只能在大堤内奔流。

司马炎造就的时势是一统天下,开创太平盛世,但是限制他的时势是:九品中正制,保障了帝国的秩序,也造就了政治腐败;占田令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制造了土地兼并,造成经济腐败。

“导之以利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任何法律都有漏洞,都不可能把天下事都概括了,所以钻法律的的空子得到利益是应得的,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更何况立法者从初衷就预设了立场,让自己所在的阶层或者集团,走在法制之上。

重新审视晋武帝的贡献与历史地位

商鞅和韩非子奠定了秦政的理论基础

还是前文一再论述的,官僚集团既是皇家的代理人,替皇家牧民,又是皇家的吞噬者,把皇权变为己权,把天下利益收归自己的利益,直到把皇家分解,改朝换代,重新再来。

所以,官僚和皇家,相生相伴,相爱相杀。皇家是树,官僚是藤。

所以啊,贵为帝王,司马炎时常被无力感包围,抬抬胳膊伸伸腿都觉得憋得慌。就是因为被那一条条的藤缠绕着,越来越紧。他抬头看看天,似乎能看到有道光亮在那里;但是他看看脚下的大地,却找不到出路在哪里。

怎么办呢?

唐太宗指出: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栋梁回忠而起伪,拥众各举其威。曾未数年,网纪大乱,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弃所大以资人,掩其小而自托,为天下笑,其故何哉?良由失慎于前,所以贻患于后。且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不可以安也,家亡不可以全也。是以君子防其始,圣人闲其端。而世祖惑荀勖之奸谋,迷王浑之伪策,心屡移于众口,事不定于己图。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孽以丧之,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虽则善始于初,而乖令终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

这么一大段其实早已有人概述过了:

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英明如诸葛亮、李世民,也只能在这个政治哲学理论下推磨,翻开二十四史,不包括《史记》但包括《清史稿》,不就是这篇车轱辘话一遍一遍的说吗?

差别只在于文采不一样,有的说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有的说的佶屈聱牙不知所云;所使用的例证不一样,就使人以为每说一次都有新发现一样。

其实呢,这个中心思想也早就有人总结过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百代皆行秦政治。

到底是不世出的伟人,能一眼看穿千年。

所以啊,秦制不除,虽有唐宗宋祖、一代天骄,也是那头蒙了眼的驴,永远绕着那盘石磨走在相同的磨道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晋武帝因做错一事少做一事,给汉人带来三百年大浩劫
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了三国乱世,一统天下。开创了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他的历史功绩可以说是相当大的。甚至后世的皇帝模范唐太宗李世民都说他有“帝王之量”、“
2023-01-17 23:07:00
钟会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造反
...望所逼迫的。说钟会为自保而造反是大可能的,因为当时晋武帝司马炎还是很需要他的,需要借他之手来平定天下的,虽然晋武帝司马炎根本不信任钟会,但暂时还是不会对他下手的,况且钟会根本
2023-06-06 14:24:00
一个皇帝一句评语,看尽中国历史
...—有谋占江东。24、吴末帝孙皓——嗜杀亡国的暴君25、晋武帝司马炎——笑傲三国终归晋。26、晋惠帝司马衷——白痴也能当皇帝 27、晋元帝司马睿——苟且偷安的皇帝。28、晋废
2023-04-19 09:05:00
谁是最有骨气的帝王?揭秘中华历史上的铁血君主
...写这个亡国之君的,可见陈后主陈叔宝没有一点骨气!4.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都是没骨气的帝王,都是贪图享乐,不问正事,他们酿成了“八王之乱”,引狼入室,司马
2024-04-14 19:21:00
西晋王朝:腐朽之风盛行,催生历史最差大一统王朝
...谁?就是正在热播的《虎啸龙吟》吹捧的司马懿的后代,晋武帝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可以说西晋王朝没有一点新生政权蓬勃向上的气象,就社会风气而言,真的是江河日下,其中有三股风气最为突出
2023-11-27 08:49:00
这些历史典故带你读懂中国历史
...汉灭亡不久,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公元279年,起兵灭吴,三国归晋,全国统一。40、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太子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晋
2023-07-14 07:07:00
...帝、死后就被追尊为帝的,他的坟墓也被称为“陵”。如晋武帝司马炎因篡魏政权当了皇帝,追谥他的祖父司马懿为太祖宣皇帝,坟墓就称为高原陵;追谥他的伯父司马师为世宗景皇帝,坟墓称峻平
2024-02-18 21:09:00
中国历史上的女强人:武则天、慈禧与吕雉的权谋传奇
...“海内晏然”、“朝野宁静”,是西晋历史上除开国皇帝晋武帝朝以外绝无仅有的稳定时期。
2024-04-02 02:48:00
...、江州地设湘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国。晋武帝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国诸王,有大国、次国、小国三种类型。但诸王仅得租税,王国如同郡县。诸王的军权
2024-07-04 21: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