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网笃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懒洋洋
在我几十年的生涯里,有十几年都是不喜欢吃面条的,因为小时候吃伤了。
上小学时,老爸每周四休息,所以每周四就是雷打不动的面条日,而买面条的任务也自然而然地落在我头上。印象特深的是卖面条的那个粮店,是夹在鲜鱼口天兴居和一个公共厕所的中间,每次去买面条总要排队,一个特大的笸箩里只有粗细两款面条,一旁的压面机也总是在不紧不慢压着一大卷的面皮,想要的面条要卖完了,还要再多排一会儿。面条买回家,吃得最多的是炸酱面、芝麻酱面或是酱油汆面。所以那时一提起吃面,我就闹脾气,好在老妈做的西红柿鸡蛋面和扁豆焖面我还算爱吃。待后来我遇到了重庆小面,才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吃面。
自打头一回吃重庆小面,我就被他那种又麻又辣的热烈气质折服,这么好吃的面不知为啥叫小面而不叫细面或热面啥的。为此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才知道它最早是源于百姓市井的一种小吃,没有丰富的食材,就是靠着各种调味料,在不加任何荤食的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素面。当然,为了面好吃,也时常会有一小勺的大油在里面。
这几年很少出去吃饭了,即便出去也是四处的搜寻哪里有重庆小面可吃。春节前得知我家附近的一个小区开了家面馆,招牌的就有重庆小面。按图索骥地找了去,果真没让我失望;后来又去了两次,每次都是一碗小面加一碟小菜。每次也都吃得满头是汗,颇为满足。一边用纸擦汗,一边和操着四川话的老板聊天,知晓了面里还有芽菜和花生碎。过完春节,我从初八就开始往面馆那边溜达,一直没有开门,以为他们春节放假比较长,过完十五去,他们依旧没有开门……
为了一碗面,我前几天飞了一趟成都,无论是在宽窄巷子、春熙路,还是安仁古镇,街子古镇的面馆,我都会要上一两面,坐在小店里一碗碗地品尝:重庆小面、担担面、豌杂面、渣渣面、甜水面……
临回京前,我去当地的市场买了瓶油泼辣子;到家后,又去我熟识的重庆人家面铺,买了一斤碱水面,凭着味蕾上的记忆,做了一碗川味面:碗里加半勺油泼辣子,半勺麻椒酱,一点小葱碎,一点味霸,一点生抽,用热面汤调开,再把碱水面挑出来,“一波三折”地搁在碗里,上面再放上煸熟的肉末,煮软的鹰嘴豆和汆烫的豌豆尖,嚯,味道真是没得说!
但应该怎么定义这碗面呢?重庆小面?豌杂面?朋友说,不如就叫杨氏怪味小面吧!
也对,谁让俺是杨门一女将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网笃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9 14: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