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医对天花防治的长期探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6 21:39:00 来源:戏说三国

据研究,天花可能首发于一万年前的亚非大陆。考古发现,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的脸部、脖子和肩膀都有天花留下的瘢痕。之后由于战争、移民、殖民开发和全球贸易,天花逐渐扩散到全世界。

为应对天花危害,中国古代医家进行了长期探索,路径有二:一是不断研究治疗天花的方药,提高治愈率;二是探索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减少发病率。

中医文献中有关天花最早的记载是东晋时期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他认为此病为东汉建武年间伏波将军马援“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诸医参详作治,用之有效”,这也是世界上对天花疾病最早的文献记录。《肘后备急方》将天花发疹的顺序、形态、预防及患后表现作了详细描述,还首次开出了治疗天花的方药。

晋代陶弘景的《补厥肘后一百方》;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宋代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文中的《陈氏小儿痘疹方论》,以及官修《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上述诸书不但开列了大量天花治疗方药,还对其临床症状、病因以及预防方法展开探讨,丰富了天花治疗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北宋著名医家钱乙、董汲的《小儿药证直诀》与《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首次提出天花病因是胎毒所致,并对天花、麻疹、水痘等小儿常见病进行鉴别诊断。

明代医家对天花的认知进一步深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水牛虱预防天花的方法。人们已经认识到,只要得过一次天花,就可获得终身免疫,这成为采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重要理论之一。

清代是天花治疗和预防理论与实践技术进步集大成的时代,有关天花的医学著作大量涌现。如冯兆张《痘疹全集》、喻昌《痘疹生民切要》、汪昂《痘科宝镜全书》、何梦瑶《痘疹良方》、叶大椿《痘学真传》、朱奕梁《种痘心法》、张琰《种痘新书》、曾鼎《痘疹会通》、程文囿《痘疹精华》、王文选《痘科切要》、曹禾《痘疹索隐》、朱凤樨《时痘论》、张璐《张氏医通》、叶向春《痘科红炉点雪》、董维岳《痘疹专门秘授》、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而天花这一病名也首见于清中叶袁句的《天花精言》(又名《痘症精言》),他在此书中仍用传统的“痘”“痘疹”称呼这一疾病,“天花”只在书名与序言中出现。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探索,人痘术在清代发展成熟,并通过政府力量传播开来,人痘术的发明是天花预防史上的重大进步,人痘术也成为中医药学对世界医学免疫学的杰出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天花,中国古代又称“痘疮”“痘疹”等,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继黑死病之后对人类生命与健康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据记载,18世纪的一百年中,全世界约有1.5亿人死于天花
2024-05-16 21:39:00
邱熺:汇通中西 引痘战疫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陈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天花,又名“痘疹”“痘疮”,是一种烈性瘟疫,具有高传染性、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点,尤其对儿童的伤害最为显著,民间有谚语云“生娃只一半
2023-10-09 09:35:00
人痘术是通过接种天花患者的痘浆、痘痂,用人工方法使健康者轻度感染一次天花,从而产生对天花的免疫抵抗力,以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这种方法是中医“以毒攻毒”免疫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
2024-05-16 21:40:00
清朝王室对抗天花300年
小小的天花病毒,始终是大清朝的心腹大患。“战痘”的成功,奠定了清朝稳固江山的基础;而固守祖宗的“人痘”防治法,不接受被欧洲人发展出的“牛痘”疫苗,则成为清王朝气数丧尽的象征。16
2023-02-20 15:08:00
《红楼梦》刘姥姥的原型是谁
...)的子孙最终归入了满清的统一之下。孝庄辅佐康熙三、天花在清朝初期,天花可以说是一种不治之症,但凡得过天花的人基本上不会有存活下来的希望。康熙小的时候也得过天花,厉害就厉害在他
2023-04-25 17:31:00
...深。在同治帝19那一年,他就已经患病而死。据说是得了天花,也就是痘疹。在清宫档案《万岁爷天花进药用药底簿》中,就有说到同治皇帝生病以后的诊断和用药的记录。还有《翁同龢日记》里
2024-05-26 10:38:00
同治帝登基之后,为什么一蹶不振
...亲的阴影之下。直到19岁那年,同治帝在热河行宫感染了天花,这才唤醒了慈禧身上为数不多的母爱。不过可惜的是,不足两月的时间,同治帝便不治身亡,对于他而言,生命的最后三十五天,多
2023-02-04 12:10:00
哪味药材,具有养心益肝、安神敛汗之效
...,经常会和养阴生津的药物相须使用,比如生地、麦冬、天花粉等。总之,酸枣仁这一种药材虽然看似极为平常,但却是非常宝贵的药材,尤其是在安神、缓解失眠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无论是
2023-07-13 11:45:00
...人免费施药。其二,隔离病人,防止传染。清初京城一带天花流行,为避免传染扩散,清廷命令:“凡民间出痘者,即令驱逐城外四十里,所以防传染也。”但由于“所司奉行不善,有身方发热及生
2024-05-16 21: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