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合葬墓,颠覆了传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4:08: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封建王朝是男权主导的时代,男尊女卑,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合葬墓,却颠覆了传统。

1985年6月,位于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的一个村在兴修水库过程中,挖出一批青砖,人群中有人认出了那是墓砖,意味着很可能挖到墓葬,消息很快报到了奈曼旗博物馆。

报信的人因过于激动,急匆匆赶往博物馆,刚进大门,逮着大爷一通说;这位看门的大爷,没见过这阵仗,皱眉听得瞠目结舌,半天才明白咋回事,领着人找到馆长。

哇塞!这还了得?馆长顿时来了精神,立马跟着来人奔赴现场,但也吃不准,只好到省里搬救兵。

慎重起见,派出的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经过多次现场论证,得出了墓葬属于辽代高等级墓葬的初步结论,文物部门旋而组织考古研究所专家,会同当地相关部门对墓葬展开了65天的发掘。

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合葬墓,颠覆了传统

墓志铭

根据墓中墓志铭记载,这是一座陈国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陈国公主耶律氏是辽代第五位皇帝辽景宗的孙女,其父是辽景宗次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耶律氏最初的封号是太平公主,此后封为越国公主,陈国公主是追封的。

驸马萧绍矩也是名门望族,辽景宗皇后(即萧太后)萧绰的侄子,与陈国公主属于甥舅关系。这不是乱伦吗?辽代与中原王朝不同,专任外戚,立国之初,为了确保皇室血统纯正,便定下了耶律氏只能和萧氏通婚的祖制。

辽代公主地位尊贵,就不难理解了,其被等同于皇帝的女儿,不仅生前待遇优厚,而且身后也修建了高规格的墓葬。墓葬前有墓道,后有主室,两边是东西耳室,典型的中原墓葬布局,其中有什么玄机呢?

契丹因支持北汉,与致力于统一的北宋正面遭遇。公元1004年,辽国上演了一出“上阵母子兵”,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军南下,攻入澶州,大有直扑北宋都城之势,一时间老实巴交的宋真宗慌得一批。

耿直的寇准认为气势不能输,力挺宋真宗前往澶州,朝堂之上,属于实打实地赶鸭子上架,还不能下的那种。万般无奈之下,为了江山社稷,宋真宗也只有硬着头皮赶往了前线。

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合葬墓,颠覆了传统

下车伊始,宋真宗强作镇定,在澶州城中四处视察,慰问将士,这一行为艺术显然是有效的。守军一看皇帝御驾亲征,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战斗力立马“5档”起步,加之有主场“优势”,很快打退了辽军;而辽朝很快选择了议和。

萧绰是辽代伟大政治家,有种看法认为,辽之所以主动挑起事端,就在于圣宗之前,因战功封王的宗室势力过大,曾发生数次谋反,若和北宋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宗室将失去封王的机会,从而解决了谋反的隐患。但直接议和,必然招致满朝文武的不满,有鉴如此,萧太后主动挑起战争,当然了,战的最终目的是和。

宋真宗获悉后,喜出望外,派出了曹利用前往和谈,并给予100万两的底线;但寇准定下30万的“KPI”。曹利用不辱使命,与契丹签订合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边界,史称“澶渊之盟”。

总的来说,北宋占便宜,保持将近200年的和平不说,双方在边境之上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结果是北宋净赚100万两,仅仅付出了“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代价。

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合葬墓,颠覆了传统

耶律氏与萧绍矩死亡相隔数月,墓葬修建于1017年,距离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已过去10余年。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原文化开始影响契丹人,合葬墓仿照中原墓葬格局修建。

但也只是外表而已,墓葬内部还是带着浓浓的契丹民族色彩。墓道两旁分别绘制了一幅牵马侍从图,东壁牧马稍大,用的是木质马鞍,应是驸马的坐骑;西壁牧马稍小,马鞍上铺有毛毯,应是公主的坐骑;墓室中的壁画则反映了契丹人游牧狩猎的真实场景。

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合葬墓,颠覆了传统

侍从牵马图

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合葬墓,颠覆了传统

鎏金银冠(女)

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合葬墓,颠覆了传统

鎏金银冠(男)

耶律氏与萧绍矩遗体被发现于墓葬主室,没有置于棺椁之中,而是放置在柏木铺成的尸床,两人身穿银丝网衣,戴着金面具以及鎏金银冠,装束的作用与金缕玉衣不一样。汉代人认为,金缕玉衣是防止尸身腐化的“神器”,而耶律氏与驸马的这套装束,更多来源于契丹人的现实考量。

契丹人继承了东胡人树葬的习俗,将尸身放置在树上,待尸身自然晾干后,再收拾安葬。为了防止尸身散落或遭到动物叼食,造成尸身不完整,在尸身套上了结实的网衣;人或死于疾病,或死于外部侵害,面部会呈现痛苦的表情,故戴上面具,可以让死者留有最后的“尊严”,是对死者的尊重。

耶律氏夫妇的金面具,呈现半浮雕状。不得不感谢当时的工匠,没有模子的情况下,完全靠着一双慧眼捕捉相貌特征,配合着一双巧手,留下了往日陈国公主和驸马的“芳容”,完全可以与公元前14世纪希腊的迈锡尼国王黄金面具相媲美。

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合葬墓,颠覆了传统

金面具

内蒙古发现的一座合葬墓,颠覆了传统

银丝网衣

对于三星堆、中山国历史,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无不惊叹于中原之外民族的创造力,还是眼界太局限了,多少犯了文化沙文主义。区域的文化虽然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仍保持着独特性,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中原文化尽管强势,也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板块,加上了其他区域文化,中华文化的版图才算是完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5:45:3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金枝玉叶水晶印
...”篆字,现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院。荣宪公主和驸马乌尔衮合葬墓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陵寝规模堪称历代公主之最。墓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45米,南北长105米,占地面积50
2024-04-23 03:37:00
陈国公主墓,公主为何戴着神秘面具下葬
...现了一座古墓,并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是一个合葬墓,其中女主人却带着神秘的黄金面具。它是根据女子的脸型,用薄金片在模具上捶击成形,呈半浮雕状,边缘有33个小孔。这面具制
2024-05-07 10:16:00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发现两座辽代墓葬
...道的甲字形辽墓,两墓朝向基本一致,距离近,两墓均为合葬墓,且由两层砖铺就棺床。图为发掘现场。李婥 摄据考古工作人员推测,墓主人之间为同一家族,其墓葬M2规格相对较高,为八角形
2024-06-21 09:58:00
现场|首次聚焦辽代女性,苏博新展“北方有佳人”
...场展出的镂花金荷包 1986年通辽市奈曼旗 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代女性文物展”现场 首次聚焦辽代女性:展现契丹女子的自信豪迈
2024-03-30 10:21:00
聊聊大明王朝第一个战死沙场的驸马都尉宋瑛
...其坟户。”—《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宋瑛与咸宁公主的合葬墓最早发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但直到本世纪初才进行考古发掘。其墓在溧水团山,总面积约六十平方米。墓中因有咸宁公主和宋瑛的两
2024-05-16 19:37:00
太监死后葬在那里呢?考古专家在成都发现一座古墓群
...揭晓了答案,不仅如此,在其中还发现了一座极为特殊的合葬墓。合葬的习俗由来已久,自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出现,不过一般都是夫妻合葬,最常见的就是皇帝皇后合葬一起了。然而,成都发现的这
2024-04-19 13:19:00
魏晋名士的执念,一代才女难婚配,竟是亲父逼服“毒药”古墓探
...个个惊人的发现接踵而来。这座被专家定义为"罕见妇女合葬墓"的建筑,其规格和陪葬品的等级都远超一般贵族墓葬。"从出土的器物来看,墓主的身份一定非同寻常,"考古队长王建国一边记录
2024-12-05 10:40:00
黑龙江出土金国合葬墓,墓主用金丝布盖全脸,尸检结果令人揪心
说起文物古墓,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西安了,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西安就是“古墓”之都,秦朝,隋唐时期的古墓出土最多,比如在地铁二号线发现的一座古墓群,一共有140多座,根据专家们
2025-03-11 18:28:00
探秘西辽河畔熠熠生辉的亘古文明!西辽河文化研讨会在通辽开幕
...民遗址F32木质结构坍塌遗存吐尔基山辽墓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的琥珀柄银刀、刀鞘及金捍腰(摄影:张力军,中国网记者王金梅)分享到
2023-08-21 15: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馆获捐88年前日机轰炸南京照片是侵华日军首次空袭南京的重要物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昨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通过网络展示了部分最新获捐的珍贵抗战文物史料
2025-08-16 09:21:00
我们的抗战|大青山祭:用生命搏突围,以忠魂铸丰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董萌 岳致呈 李岩松 郭辰昊 陈晨初夏的费县,清风裹挟着草木的微香。登上686.2米的大青山
2025-08-16 11:03:00
血色丰碑|东北“小鲁迅”金伯阳与吉林的故事
金伯阳1907年出生原名金永绪,化名金赞文,别号“北杨”“白杨”大连旅顺铁山乡金家村人曾在大连中华工学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与组织过1926年的“福纺”大罢工1931年12月金伯阳
2025-08-16 13:06: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浪浪山”上在吉林竟有个“古代亲戚”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看了吗?让小妖们忙活刷洗的那尊鼎,在吉林竟然有个“古代亲戚”,那就是吉林省博物院的西周夔龙纹宝鼎,可比动画里的道具硬核多了
2025-08-16 14:09:00
光耀太行|左权外孙沙峰:我想对姥爷说……
大皖新闻讯 8月16日,在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左权将军外孙沙峰来到现场。1942年5月25日
2025-08-16 17:14:00
齐鲁·菏评|探寻鲁西南乡村文化记忆
齐鲁·菏评,一档关注菏泽热点、聚焦市民冷暖、畅谈城市发展的时评栏目。欢迎您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一起为菏泽发展发出您的最强音
2025-08-16 22:21: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高艺上 伦歆然 摄制
2025-08-16 23:03:00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厦门受降地为何有两个?
第一次受降●时间:1945年9月28日●地点:鼓浪屿海滨旅社旧址(现鹿礁路2号)●厦门受降代表:海军少将李世甲、厦门要港司令刘德浦第二次受降●时间
2025-08-15 08:39: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⑩|青纱帐里的“阿庆嫂”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张海音 陈亚飞文案:张灵 刘杰 刘岚制作:齐媛媛 赵燕杰 马然 刘彤瑶鸣谢:中共容城县委组织部灵韵数字艺术工
2025-08-15 09:07:00
1966年上映的影片《地道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2025-08-15 09:4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田恬)8月15日,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荣誉出品,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出品
2025-08-15 09:53:00
大禹文化②丨九州与德州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15 11:07:00
文学里的抗战·红旗谱三部曲丨烽烟淬笔绘红旗
梁斌。 散襄军供图盛夏,蠡县辛兴镇梁庄村。天空湛蓝如洗,干热的风裹着草木芬芳,拂过冀中平原。土地变得滚烫,像燃烧过一样
2025-08-15 11:19:00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分享一个热知识:《恭喜恭喜》不是拜年歌,而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
2025-08-15 11:20:00
文学里的抗战·平原枪声丨从未远去的“平原枪声”
抗战时期的李晓明。 肖张镇政府供图夏风,从平原上涌起,掠过无垠的青纱帐,晨曦里的肖张镇从酣睡中醒来。合上《平原枪声》最后一页
2025-08-15 1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