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平民史诗与时代记忆——叶兆言《璩家花园》作品研讨会”9月27日在北京十月文学院举办。
研讨会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叶兆言自1980年起发表文学作品,40余年笔耕不辍,近千万字的作品占据当代文学史要津,《璩家花园》是其现有14部长篇小说中体量最j大、故事时间跨度最长的作品,以南京城南一座老宅院,两个家庭,三代人悲欣交集的人生故事为主线,书写共和国70余载平民史。小说首发于《十月》杂志2024年第一期,单行本近期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叶兆言在《璩家花园》中塑造了一个像“阿甘”一样的傻小子璩天井,一生一事无成,每一步都踏错时代的节拍,却甘之如饴。这个善良又窝囊的小角色被许多评论者喜欢。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谈道:“天井这个人物耐人寻味,南方庭院里的天井,很低很低,这个最低洼的地方,恰恰是阳光最充足的地方,雨水来了接着,阳光来了也接着,它是盘活房子的东西。这就是在小说的历史叙述、空间变换中,天井这个人物的位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刚认为,天井是当代文学中很独特的一个人物:“他有最不幸的过往,一出生就没有母亲,被送到遥远的地方寄养,又被许多人欺负。他迟钝、隐忍、老实、无怨无悔,这样一个人又是最幸福的人。一生只爱一个人是幸福的,一生只写一座城也是幸福的。这个人物身上,有作者的自我投射。”
历史与文学的双重变奏是叶兆言小说的独特风貌,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以“从历史的边缘发现中心”来解读《璩家花园》,“叶兆言从来不是一个跟风的作家。《璩家花园》体现的历史观,不仅是以小历史匡正大历史的偏见,更是从边缘发现中心的空白。他掠过璩家花园的历史辉煌,讲述边缘地带的小人物命运。全书12章,也是以12个年份荡开去写前后时期的故事。叙述像一渠活水在中心和边缘之间流动,足见叶兆言不一般的史识和史见”。
叶兆言曾说,《璩家花园》是他想留给女儿的书,与会的青年批评家也将其看作“通向父辈”的一部作品。
在《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看来,“《璩家花园》某种程度上是叶老师的一部精神自传,他回到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回到自己经历的时代,我读出‘追忆似水年华’的理想主义残迹”。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教授张晓晴认为《璩家花园》是一部“以文字渡己渡人”的小说,她说:“璩家花园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见芸芸众生。”【责任编辑:郭韶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1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