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共话文明传承,共商文化交流。9月12日上午,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论坛上作《长江流域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华龙网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王巍表示,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流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源远流长的长江流域,也孕育了丰富的史前文化。论坛上,王巍展示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图片。“特别在两次发掘中均发现有稻谷遗存,经专家鉴定为栽培种,尚保留野生稻、籼稻及粳稻的综合特征,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王巍说道。
王巍还介绍了长江流域最早的龙的形象——黄梅焦墩出土的“卵石摆塑龙”。1993年,黄梅焦墩出土距今6000年的“卵石摆塑龙”。龙身长4.46米,东西走向,由大小不等、各色卵石摆塑而成,周边另塑有鱼、蛇等。
王巍归纳了长江流域史前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有十二个方面:
——水稻栽培技术(一万年前,长江中下游);
——制陶术(一万六千年前,长江中游);
——彩陶(九千年前,长江下游);
——太阳信仰(九千年前,长江下游);
——独木舟制作与水上航行(八千年前,长江下游);
——髹漆工艺(八千年前,长江下游);
——刺点兽面纹(七千年前,长江中游);
——榫卯木作技术(七千年前,长江下游);
——城墙建造和水利技术(六千年前,长江中游);
——玉琮玉壁玉钺代表的玉礼器(五千年前)
——犁耕(五千年前,长江下游);
——原始瓷器(四千年前,长江下游)。
王巍表示,长江流域史前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华龙网记者 董进 梁浩楠 田韵沁/文
点击图片看专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