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有洗发水吗,古人用什么洗头发?
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不怎么剪头发,连小哥哥们也是及腰长发并梳成发髻的。而古代的美女们都是一头秀发,其不光能提升形象,关键时刻还能撩人,甚至是皇帝。汉朝的卫子夫,当年就是靠一头秀发征服汉武帝的。《太平御览》记载:“(卫子夫)头解,上见其发鬓,悦之,因立为后……更多
古代夏天的特色风味食品有哪些?
夏日酷热,不仅在习俗上颇多讲究,在饮食上也别有风味。苏州夏日的饮食以清淡为倡,忌食过多的油腻荤腥,《吴郡岁华纪丽》中记载:“三伏烈日炎蒸,易感痧暑,食宜淡泊,薄滋味,凡腥臊肥腻食品,咸屏除弗御。”一般而言,苏州的男女老少在这个季节都会选择“清斋素食,一月方复荤”……更多
古城苏州的标志性景观虎丘塔,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虎丘是古城苏州的标志性景观,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虎丘的文物古迹很多,人称虎丘十八景,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秦始皇、孙权大帝曾到此寻剑,康熙帝曾在此留下御笔,乾隆帝也曾七游虎丘。“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苏东坡的这句千古名言使得虎丘更加名扬天下……更多
中国丝绸的织造技艺
中国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绸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家蚕丝织品。从汉代到唐代,大量精美的丝织品经由陆路和海路向外输出,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绸及纺织技艺的外传,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多
古代的钱长什么样的?
钱,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为其奋斗终身。古人也是如此,司马迁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至理名言。古代的钱是什么样的呢?人类最早没有货币,都是以物换物。交换的过程中,有些物品受大家普遍欢迎,而且价值比较好估计,就慢慢演化成了早期的货币。人类文明最早的货币多是贝壳……更多
古人常说的“学富五车”有多厉害?
古人常用成语“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这个成语源自《庄子》一书,说的是战国时的政治家惠施的故事。《庄子》的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很多朋友将这句话理解为他读过五车书,的确很厉害!那古代的五车书到底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算算。“学富五车”中的五车书……更多
在古代买卖房屋不容易,还得先过邻居这关
在中国历史上,邻居在房屋交易中拥有着想不到的话语权。从西汉到唐宋再到民国,虽然邻里在房屋交易中的地位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革,但影响却从未消失。西汉,邻居话语权的初登场西汉,公元前186年,长安。商人站在自家宅邸的庭院中,阳光一半照在他的脸上,一半被半瓦当式样的房檐遮挡……更多
上海现存十三座历史悠久的古塔
塔,名自梵语“浮屠”。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上海现存古塔13座:金山的华严塔、松江的方塔、李塔、圆应塔、秀道者塔、护珠塔,青浦的泖塔、万寿塔、青龙塔、嘉定的砖塔(2座)、法华塔,,徐汇的龙华塔等。松江方塔(兴圣教寺塔)松江……更多
晋国名将先轸“免胄入狄师”力战而亡,送死一般的行为是为什么?
前627年,狄人进犯晋国,晋襄公率兵在箕地设伏,大败狄军,欲缺俘获狄人首领,史称箕之战。这一战虽然激烈,但是晋国可算是稳操胜券,谁料晋国的中军元帅先轸却不穿甲胄驾车冲入敌军,力战而亡。战后,狄人将先轸的首级送还晋国,面色仍然栩栩如生。先轸送死一般的行为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更多
在古代朝廷如何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土地面积少,所以住房成了人们生活当中的一个困难问题,政府也制定和更改过很多措施,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很多城市的中低收入者仍然买不起房,而官员的住房,更是历代政府都很重视的问题,古代是怎样解决官员住房的呢?官员的住房名叫“官舍”……更多
浅析古诗词中的夏日
国风里的夏日,暑热蕴清凉,荷田满幽香,午憩有青簟,夜晚闻蛙鸣,宜携琴访友,宜调香品茗,动则清风弄月影,静处潭畔听松风。国风里的夏日,是遥远的;诗歌中的夏日,惬意悠长。《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很喜欢写荷花……更多
宋徽宗的“艺术大考”有多难?
最近大火的古装剧《梦华录》看了没?那个“负心汉”欧阳旭中了探花。这个探花在古代什么水平?简单来说,可以这样理解:古代“高考”分为三等:一二三甲。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称“三鼎甲”,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更多
来看看宋朝女性的梳妆台上都有哪些化妆品?
宋人的日常生活,风雅处处是寻常。没有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更懂美。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穿越千年,一起进入宋人风雅生活。看看宋代“女神”梳妆台上,有哪些化妆品?宋代仕女妆奁装有梳、篦、妆镜、白瓷化妆盒阳春三月……更多
中国古代的“茶官”,考茗饮盛于唐
“考茗饮盛于唐,至南唐始立茶官。”—五著录《宣和北苑贡茶录》茶马司官署名。宋有都大提举茶马司,掌以川茶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换马匹。明初于洮(治今甘肃临潭)、秦(治今甘肃天水)、河(治今甘肃临夏)、雅(四川雅安)等州,清于陕西、甘肃皆置茶马司,有大使、副便等官,其职掌与前代同……更多
这是历史上一个被低估的“幸福朝代”
如果能够穿越,你愿意回到中国哪个朝代?这道来自知乎的热题,回答指向略出乎意料。有人倾慕大汉风骨,有人向往大唐气象,但多数网友希望穿越至宋朝——尽管处于非国力鼎盛期,但打开《清明上河图》卷轴品一品,柳岸长堤、望楼饭铺,桥头观水、小憩闲坐的人们是如此怡然自得。如果有一份“幸福朝代排行榜”……更多
中国古代是整形鼻祖,整形术有千百年的历史
关于古代之美,美在妆容的淡妆浓抹,美在发饰发型的多样化,美在衣着,各个朝代都各领风骚。其实,除了这些外在的装装点点之外,古代人们也试图从人体本身出发,做了一些后天修饰的努力,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整形术。你一定没想到吧?是的,整形术竟已有了千百年的历史。之前美妆博物馆有介绍过北宋时期的面部磨削术……更多
聊聊北时期领导的聚餐规定
北宋元丰五年(1082),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由二人牵头,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老领导,仿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形式,置酒相乐,定期聚餐。文彦博非常赞同富弼的提议,一拍即合。于是……更多
大西军后期孙可望与李定国的矛盾
大西军入云南后,与明军的融合并不顺畅,由本来的民间义军改换身份逐渐变成明军,大西军的内部反而产生诸多矛盾。尤其老大孙可望与老二李定国之间愈演愈烈,哪怕相对更加正直忠勇的李定国取代了孙可望,同样导致大西军和明方残余整体西南大局的失败。一、孙可望的野心背后:保持联合而非归顺孙可望作为长兄兼首领……更多
聊聊古代文人的酒令趣闻
酒令在西周就已出现,它发展于秦汉时期,成熟于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是它的繁荣期,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它是古时人们在宴会中助兴取乐的游戏,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人士子追求闲情逸致的产物。酒令有俗有雅,饮者的身份、文化水平和趣味不同,在宴会上使用的酒令也有所不同。市井百姓经常用通俗好懂的射覆划拳类……更多
古代的粮食作物有五谷、六谷和百谷
古代的粮食作物有所谓五谷、六谷和百谷。按照一般的说法,五谷是稷(jì)、黍(shǔ)、麦、菽(shū)、麻(五谷还有别的说法,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六谷是稻、稷、黍、麦、菽、麻。六谷比起五谷来只多了一种稻,这显然是因为水稻本是南方作物……更多
古代的茶文化:皇帝是怎么喝茶的?
追根溯源老祖宗的茶文化,几千年前,古代人喝茶可比现代人讲究多了,喝茶的步骤、伺候的人员...看到这些古人的喝茶文化,真是担当“风雅”二字。今天我们穿越历史,体验皇帝们的喝茶趣史~唐玄宗茶艺中的斗茶游戏唐朝的茶大多以茶饼为主,吃之前将茶块敲下碾碎,再筛出小颗粒……更多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时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服饰文化
清代服饰在保留了本民族传统服饰元素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服饰元素,形成了清朝独树一帜的服饰文化。清代的服饰流行色是杏黄、朱红、天青、苍蓝。-杏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黄色作为中和之色,是百色之首。清朝将黄色看成阳光色,既灿烂又温暖,也认为黄色是黄金色,既稀有又珍贵……更多
聊聊古代文人与茶有关的别号
除名与字外,古人还有别号,也可叫做别字,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名和字通常由长辈所取,号则由本人而定,用以表示自已的喜好、志趣。用别号在文人雅士中很盛行,有的取一个,有的取几个,多则十几个,这在书画家中多见。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宋文学家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更多
在古代是否有中秋团圆的说法?
中秋节是中国人一个重要的团圆的节日。在中国,中秋节家人要团聚,要赏月、吃月饼、祭月。除此之外,许多地方还有当地独特的习俗,如烧塔、烧瓦罐焚醋、点橘灯、夜晚游街、踏舞、上坟祭祖等等。从2008年,中秋节与清明节、端午节同被列入公共假期,各放假一天。然而,影响面广泛……更多
宋代服饰的色彩质朴素雅,以淡雅为尚
宋代服饰的色彩特征是质朴素雅,强调本色,以淡雅为尚。色彩均偏中高明度,纯度偏低,对比色应用则较少,色彩不如以前那样鲜艳,颜色搭配十分协调。淡红、珠白、淡蓝、浅黄,是宋人最喜爱的颜色。-淡红-宋代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压抑人的个性,对服饰颜色的约束也推到了极点……更多
聊聊明朝时期服饰中的流行色
明代崇尚儒家“礼乐仁义”的道德思想,把五色与“仁、德、善”相结合、定为正色,是尊卑、等级的象征。大红、宝石蓝、葡萄紫、草绿是明代服饰中最为流行的颜色。明代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是华夏衣冠的典范,对后世及周边国家的服饰和审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多
带你看看中国古代文人的酒局是什么样的
说到文人,我们总想起古代文人,诸多响当当的名字经过了历史的考验,配得上文人二字。倘若谈论现在的文人,则很危险,说着说着,人设可能就崩塌了。前两年不是有个“文化人”写了雄文《饭局之花》吗,“把每一个在座的女人幻化成一道可以入口的菜”。文里说,如果没有女人,再荤的饭局也都是“素局”……更多
中国古代服饰用色最特殊的时代
元代是中国古代服饰用色最特殊的时代,因为它是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在色彩运用上,元代审美崇尚自然,流行色主要有金、蒙古蓝、灰褐、翠绿四色。-金-公元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欧亚。蒙古高原集八方珠宝,汇四方人才,收中外工艺技术……更多
古人也理财,古代百姓的理财方式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中,“老百姓”是指与帝王、官员相对的普通民众,正所谓“平民百姓”。这是一个带有浓厚阶级色彩的称谓,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称呼,被统治者最终也完全认可了这一称谓,自己也开始称自己为“老百姓”,形成了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等级意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更多
唐朝服饰风格与色彩,体现了社会包容开放的特征
唐代服饰风格华贵典雅,色彩明快鲜艳,花纹细腻繁复,喜爱采用明艳的对比色进行搭配,体现了唐代包容开放的时代特征。唐代的服装颜色,以绯红、明黄、绛紫、青绿最为流行。-绯红-如果朝代有颜色,大唐一定是花红柳绿的娇艳之色。绯红色是唐时最流行的颜色,且常常与间色的绿进行搭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侯畅 济宁报道9月12日下午,济宁市兖州区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徐州路校区四楼会议室开展“李杜”诗歌文化培训活动
2024-09-13 11:26:00
砖头厚的《本雅明书信集》 怎么读
全书853页共64万字,出版历时8年《本雅明书信集》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著 [以] 格肖姆·肖勒姆 [德] 特奥多·W
2024-09-13 11:35:00
带着传说和期待,《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真迹再次现身。六百多年过去了,世人对黄公望的喜爱依然是热烈的。最近,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的“富春山居厅”人头攒动
2024-09-13 11:35:00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2024-09-13 11:35:00
风流人物、龙与“精灵”
《三国气度:大时代中的个人命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佳玮 著 2024年8月爱哭的刘备、持羽毛扇的诸葛亮、偶像派赵云
2024-09-13 11:36:00
新重庆推荐官丨铜梁储能,蓄势迸发!
·· 编辑:封雪责编:李奇,郑亚岚 审核:冯飞,宋岩
2024-09-13 12:57:00
12日,由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江图书馆共同主办的“江山如此多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书画展在杭州开展。此次展览汇集了100多幅书画作品
2024-09-13 08:00:00
学习绘文|赏青铜国宝,品文化之美
秦岭南屏,渭水中流。宝鸡,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古称陈仓。周人从这里发祥,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先河。千年历史传承,文脉绵延不绝
2024-09-13 08:31: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9月开学季,高校新生陆续入学;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大国名师备受关注。广义上的贵州人倡导或创办了一系列大学
2024-09-13 06:19:00
缙云丨张家恕:春心永远尹老师
重庆师范大学尹从华教授 图片由作者提供春心永远尹老师文/张家恕每当曙光初照,就可能在师大苑小区的大道上遇见年逾百龄的尹从华老师散步晨练
2024-09-13 06:45:00
第一观察|总书记赴陕甘考察,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
新华社讯 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行程之中,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
2024-09-12 21:44:00
太原宝藏地 寺殿接庙宇 叙述古城太原的文脉传承
“太原宝藏地”辑录太原,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岁月的长河中,众多寺庙如璀璨明珠,散落于阙外城中。走进太原寺庙,精致的建筑
2024-09-12 22:06:00
2006年河南护士杀医案:医生大搞“潜规则”,护士未进编制起杀心
在职场中有一种令人厌恶却不得接受的东西暗中操控着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人,它没有明文规定,却也得到广泛认同,它虽看不见,但却是人们心照不宣遵守的规则
2024-09-12 16:50:00
丧夫丧子后她决定出家,却在寺庙找到真爱,两人诞下一子闻名世界
旧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特别严重,权贵之家的女子一生没有自由,即便被锦衣玉食地养大,实际上都只是家中用于联姻的筹码。而生在贫寒家庭的女子就更加可怜
2024-09-12 16:54:00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2004年6月,文学杂志《当代》刊登了一篇署名“飞花”的文章《卖米》。此文一出,便赚足了读者的眼泪。原来真的有人,光是活着
2024-09-12 1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