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有学生父母因曲解两字,提议课本撤除《陋室铭》,网友:大可不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14 13:3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引言

在西汉刘向编订的史书《战国策》中有一篇《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一直让人印象深刻:“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子女的爱最是无私,为人父母自然处处为孩子考虑,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

01

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见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希望替孩子扫除一些不好的事物,绝不让孩子受到一点点伤害,也生怕孩子学坏。然在《论语·先进》中,子贡与孔子对答时也说过:“过犹不及”。表明了有些事情做得太过,也是不合适的,甚至有物极必反的可能。

有学生父母因曲解两字,提议课本撤除《陋室铭》,网友:大可不必

▲古代男女幽会绘画

在中学课本中有一篇出自《诗经》的古诗《静女》,诗中描绘了男女幽会时的情景,构思灵巧,生动有趣,体现了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然而有些家长却觉得这种情诗不应该让孩子读,会教孩子早恋,应该从课本中删除。

有学生父母因曲解两字,提议课本撤除《陋室铭》,网友:大可不必

▲“红杏出墙”照片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描写春日游园所见所感的《游园不值》,叶绍翁写的“一枝红杏出墙来”所描绘的不过是园中的杏花一景,却被有些家长歪解了其含义,质疑这样的诗为何会录入在课本中。对此我只能说,或许有什么样的心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事物吧,质疑别人前还是先审视一下自己吧。

02

写诗无非是抒发自己的情感,爱情也是情感的一种,没有什么可羞耻不能提及的,描写爱情的诗在古诗词中亦是占了极大的比重。的确,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什么很重要,但过分的关心不是爱的表现,有时反而会害了孩子。不想让孩子学会不好的事情的方式,不是闭口不谈,而是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无知才容易犯错。何况孩子也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其在家长和老师不知道的地方接触到不该接触的,不如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留下正确的认知。

有学生父母因曲解两字,提议课本撤除《陋室铭》,网友:大可不必

▲刘禹锡雕像

无论经历过多少次课改,都依然留在教材中的经典文章《陋室铭》,最近也遭到学生父母质疑,就因为“往来无白丁”一句中,“白丁”两字被他们曲解、误解含有歧视的意味,于是便提议课本撤除《陋室铭》。对此小编想试问一下,提删除建议的家长,是否有认真去理解过《陋室铭》,在念书的时候又是如何学习《陋室铭》这篇文章的。《陋室铭》能多年来一直入选在教材中,不止是因为刘禹锡的文笔有多好,也在于其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

有学生父母因曲解两字,提议课本撤除《陋室铭》,网友:大可不必

▲刘禹锡纪念馆照片

03

刘禹锡是在被贬至安徽和州县任刺史时,作的这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才是这篇诗作的主旨。时值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而当时的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谪而来的,便处处欺压刁难。连续逼迫刘禹锡换了三次住所,居住地自城南的面江而居,到城北的德胜河边,再到城中的斗室,居住面积越来越小,到最后的斗室时,屋内仅能容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

有学生父母因曲解两字,提议课本撤除《陋室铭》,网友:大可不必

▲刘禹锡画像

正因为受到如此不公正待遇,刘禹锡才遂愤而在门前立下石碑,并在其上刻下了这篇《陋室铭》。《历阳典录》之中就有对于陋室的记载“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陋室铭》全文渲染了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意在借陋室抒写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有学生父母因曲解两字,提议课本撤除《陋室铭》,网友:大可不必

▲禹锡园西广场照片

在古代,人们的衣着的确是有等级区分的,“白丁”也的确是泛指普通的平民,然而作者的“往来无白丁”表达的却并不是歧视平民的意思。然而阅读不能单字品读,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在文中“白丁”是与前一句中的“鸿儒”相对应的,两者分别指的是没有什么学识的人和博学的人。所以这里的“白丁”并不是泛指平民,自然也不是歧视平民之意。

有学生父母因曲解两字,提议课本撤除《陋室铭》,网友:大可不必

▲刘禹锡墓地照片

除此之外,我们结合刘禹锡的生平来看“白丁”二字,也能理解到这并没有带着歧视平民的意思。刘禹锡仕途坎坷,屡屡遭到贬谪,在地方为官多年。在地方当政期间一直深受百姓的爱戴,向来是一个与民同乐的人。其诗作:《竹枝词》《堤上行》等皆证明了这一点。这样的一位深受百姓喜爱的好官又如何会歧视平民呢?对于学生父母的提议,网友也表示,大可不必,想太多了。

结语

俗话说堵不如疏,当你难以判断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是否会造成不好影响的时候,不妨采用疏通引导的方式,将其引向好的方向去发展,总好过因一味的压制而造成反弹的后果。清代李扶九的《古文笔法百篇》中是这样评价《陋室铭》的:“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这样一篇历朝历代为人称颂的千古名篇,又怎能因为部分人的歪解而从课本中删除呢?

参考资料:

《战国策》

《诗经》

《游园不值》

《陋室铭》

《历阳典录》

《古文笔法百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4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哪个13岁小孩说《陋室铭》有错
...常的文采,今天分享的是一个13岁男孩对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的质疑。质疑《寒舍铭》的孩子们对《陋室铭》提出质疑的孩子名叫张。他来自南京的一所小学。按理来说,他13岁
2024-04-24 19:33:00
刘禹锡被小人逼得忍无可忍,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几乎人人会背
刘禹锡于唐代诗林独树一帜,以非凡才情与坚韧意志,赢得历史长河中的广泛赞誉。鲜有人知,仕途坎坷,他屡遭奸佞构陷,终至忍无可忍。于重重困境下,他挥毫泼墨,铸就传世佳作,为后世文人所景
2024-11-17 10:59:00
“诗豪”刘禹锡,甘居陋室的精彩人生〔171〕
...出处:1、清·董皓《全唐文》;2、后晋·刘昫《旧唐书·刘禹锡传》;3、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禹锡传》;4、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刘禹锡传》。刘禹锡画像二、刘禹锡三及第,参加
2023-01-01 10:19:00
刘禹锡的《陋室铭》,竟然是被“气”得写出来的
刘禹锡:中唐时期的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文学家,也堪称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乐天派”,后人称其为“诗豪”,刘禹锡的作品,处处透露着乐观豁达、豪放不羁,其诗风、文风影响了不少人。在刘禹锡
2023-05-13 05:51:00
...古朴的椅子,高朋满座,谈书论道,此即书屋之大成也。刘禹锡的陋室并非因为“往来无白丁”而扬名,其陋室还是搭上主人的名望红了上千年。我不是刘禹锡,我的书屋也不是“陋室”,我的书屋
2023-07-09 04:24:00
AI创新课堂进入《超级语文课》第四季 支教老师匠心诠释语文深度
...铭》课堂上,他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带领学生领略刘禹锡的豁达与超脱。关于古文的解读,也有26岁的年轻教师崔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课
2025-03-07 09:50:00
刘禹锡的《柳枝词》:28字情诗被誉为神品
在唐代诗坛,刘禹锡是很特别的存在。他其实并没写过雄浑的边塞诗,但却得了一个“诗豪”之名,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倔强和不服输。刘禹锡一生有三大豪情之作,第一篇是《陋室铭》,“斯是
2024-03-02 13:52:00
...经济学原理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当代价值。诗豪刘禹锡曾被贬和州(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著有《陋室铭》。陋室铭,其实就是“物性各自得”“身在和州思争辩”“人在历阳心在京”
2023-02-27 09:05:00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初夏,细雨迷蒙,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禾县(今浙江嘉兴)。刘禹锡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跟刘备同宗,纯属冒籍。他的祖上其实是匈奴人,北魏孝文帝大搞胡人汉化,率
2024-06-05 06: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