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谋圣”张良的智慧与明哲保身之道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都可谓一时人杰,他们一个擅长谋略,一个擅长管理,一个擅长打仗。连刘邦都承认自己没本事,能取得天下主要靠这三位人中之龙的帮助。刘邦真是太谦虚了,他能够将这三个人捏合在一个团队...……更多
贵族公子张良的一生奋斗史
张良是一个经历坎坷的人,当秦军攻破阳翟,韩国灭亡的时候,他的生活改变了:由一个贵族公子变成了浪迹天涯的沦落人。起初,他幻想可以刺杀秦始皇,为韩国复仇。于是,他就散尽家财,寻找刺客,等待行刺的机会。终...……更多
楚汉之争,有哪些人与诸侯参与了
...,刘邦忍忿前往汉中(郡治南郑,今汉中市城东)就国,而张良亦回韩国就任韩相。刘邦去汉途中烧毁所过栈道,防止诸侯军偷袭,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项羽亦于同时班师彭城。韩信亦在此时背楚投靠刘邦,但没...……更多
郦食其之死,是韩信和刘邦默契配合的谋杀
...刻印。然后去找了另外一个有封建复辟思想的韩国老贵族张良:子房你看怎么样。这其实就是刘邦搞的假象,测试一下张良还有没有封建思想遗毒,要是张良误以为:刘邦上当了,我再加把火,陛下圣明。刘邦应该不会介意把张...……更多
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为什么拒绝封邑成为留侯?
“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之一的张良(字子房)是汉高祖刘邦战争年代的重要谋士。他智慧过人,屡出奇计,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汉初三杰(张、萧、韩)(剧照)一、张良拒受刘邦...……更多
刘邦病逝前,张良为何3年不吃五谷,5年闭门不出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病逝前的那段时间,他身边的张良竟然做出了惊人的行为。据载,张良三年不吃五谷,五年闭门不出,换来了子孙两千年的平安。这种行为究竟有何深意?他如何以一臂之力,辅佐刘邦登基,最终化险...……更多
张良刺杀秦始皇、鸿门秀刘邦、汉中逗项羽,真会玩
“汉初三杰”中张良被誉为“谋圣”,刘邦直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书当中,记载了张良五大谋算“刺秦”“鸿门斗智”“暗度陈仓”“下邑之谋”“献计借四皓保住太子之位”,件件...……更多
汉初三杰之一张良为何能成为千古良辅被后人仰慕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审时度势,功成身退。被誉为汉初三杰。三人中,萧何遭受了被金错囚禁的灾难;战功赫赫的韩信,最终被汉高祖刘邦斩首;西汉建立后,他能审时度势,功成身退,保全自己,成为千古良佐,为后人所敬...……更多
萧何、韩信和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追随刘邦多年,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功劳之大,已经盖过刘邦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光辉。一个臣子功劳比皇帝还要大,能赏赐给他什么?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皇位,另外一个就是棺...……更多
被后世尊为谋圣的张良为何为刘邦献毒计
...,接着,刘邦抛出了汉初三杰的概念。所谓汉初三杰,即张良、萧何和韩信,三人分别负责谋略、后勤和战场,三人中,被刘邦评价为“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排在首位,张良不仅得到汉高祖刘邦的高度评价...……更多
乱世里的忠诚,有什么底层逻辑
...有“战必胜,攻必取”之能,萧何有“镇抚国家”之能,张良有“运筹帷幄”之能。虽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这些能力都需要。而能够最终夺得天下的,是综合能力最强的英雄或英雄集团。纵观秦末的乱世博弈,可以发...……更多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陆三强张良(?—前186年),字子房,传说为城父(今河南宝丰东)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臣,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秦灭韩后,张良图谋复韩,结交刺客,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城东郊)袭...……更多
萧何为何能在刘邦的开国功臣里位列第1
...则想依靠稳固的后方实力,选择一个最佳时机决战项羽。张良助刘邦用谋制胜此时,西楚的谋士张良投奔了刘邦。张良本是秦朝遗老,深谙军国大计。他早年追随项羽立下汗马功劳,后见刘邦心思缜密、深得人心,便转投刘邦麾...……更多
众所周知,“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另外还有汉初三大名将之说。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在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更多
汉初其他名臣的后裔为什么没有出现呢
...吕后就诛杀了韩信三族,所以韩信没有什么后代留下来。张良的祖父是战国时韩国的相国,在韩国被秦始皇攻破以后,张良从此家破人亡,为了报仇,他还组织了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事件。可惜误中副车,在张良帮助刘邦取得天...……更多
韩信与刘邦:从信任到猜忌的演变
司马迁曾评价韩信,认为韩信是领衔萧何与张良的“汉三杰”之首,在整个楚汉相争的战场上,韩信功高,莫可比也。但是,就是这样一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臣将领,却出来没有被刘邦视为“自己人”。韩信最先是项羽...……更多
汉初三杰的终局:韩信的荣耀与悲剧
...汉初三杰中,萧何坐镇后方,为前线刘邦保证后勤补给,张良运筹帷幄,为刘邦提供诸多良策,韩信领兵作战,为刘邦征战天下。可以说汉朝能成功建立,这三个人功不可没,尤其是韩信,相对于其他两人的“低调”,屡战屡胜...……更多
揭秘“兔死狗烹”的铁律:张良如何打破宿命
...剧”成了正比,功劳越大的人,下场更惨烈,这些人当中张良却是一个例外,从始至终都深受刘邦宠爱,即便刘邦去世之后,也得到了吕后足够的尊重。张良究竟有什么过人才能,可以让刘邦对他如此信服,张良有又使了什么手...……更多
楚汉时期的几位著名谋士,为什么只有一位跟随项羽?
...也有分不开的关系,那个时候都有谁给他们出谋划策呢?张良张良在那个时候是非常有名的,他有勇有谋,还曾经在博浪沙攻击过秦始皇,他的才能连刘邦都自叹不如,在争战中,刘邦很多次都能够取得关键性的胜利,都跟张良...……更多
张良作为汉朝最大的开国功臣之一,只分到一个小小的留县,其实不是刘邦不给他更好的赏赐,而是这个正是张良他自己的选择。至于萧何,则是长期从事后勤工作。正是因为他后勤搞得好,汉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张良心...……更多
...队非常给力。其中大谋士郦食其曾为刘邦献上一计,却被张良称为亡国之计,这是怎么回事呢?特别是被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韩信、萧何三位文臣武将,文韬武略,辅佐刘邦建立汉室,为西汉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实...……更多
韩信之死背后的主谋到底是谁
...知,韩信曾受“胯下之辱”,而后他就去投奔项梁,此时张良的也在项梁阵营。公元前208年,项梁因为自大而被章邯率秦军围攻,力战而死。没了项梁这个靠山,韩信只好跟着项梁的侄子项羽,可张良却投奔了刘邦。韩信跟随项...……更多
张良为何能幸免于刘邦的屠刀?
...众多的开国功臣中,韩信善战,萧何善筹(筹措军需),张良善谋。韩信南征北战,给刘邦打下了大片国土;萧何在后方积极筹措,给前线源源不断接济军需;张良则运筹帷幄之中,让刘邦能最终决胜千里之外。那么,刘邦在先...……更多
项羽有范增为何还会败
张良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他是刘邦能够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的功臣之一。很多人都喜欢把张良和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作比较,他们两位究竟谁的谋略更厉害呢?范增被项羽称为“亚父”,他曾帮助项羽建立西楚政权,还多次献计让...……更多
2022-12-22 17:42项羽
韩信惨遭吕后处死,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项羽封为“汉王”的诸侯,为了向项羽示弱:刘邦特意在张良的建议下,烧毁了大军北上的栈道,表示自己无意与西楚霸王争天下。这时,颇有识人眼光的萧何发现帐下的韩信是个人才,恰逢此时刘邦集团,正缺乏一位征杀讨伐...……更多
为何陈平的历史地位远逊于张良
...。然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是汉丞相、开国功臣。而反观张良,不仅是“汉初三杰”之一,在武庙中独占一档,武庙亚圣,还被世人誉为“千古第一谋圣”,他的谋略水平、历史功绩真的远超陈平吗?为何陈平的历史地位远逊于...……更多
秦末时期三个神秘人物,一个成就张良一个害了项羽一个坑了秦始皇
...讲的是秦末时期三个神秘人物,他们的出现,一个造就了张良,使刘邦崛起成为了可能;一个害了项羽,使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身亡;一个坑了秦始皇,长生梦碎,帝国陨落。三试张良,圯上传书黄石公张良,本来是韩国...……更多
韩信为什么最后的死因是因为谋反罪呢
...谁,他可是打败过项羽的人,他的智谋不在刘邦、萧何、张良之下,在宫里就谋反,身边也不说有个助手什么的,就这么单枪匹马的谋反!所以,吕后的说辞是具有疑点的,这也是韩信造反的谜团之一。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更多
刘邦能大败项羽,全靠智囊团张良、韩信等助攻
...军攻丰邑。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遇见了也要投奔景驹的张良。两人于是兵合一处。张良与刘邦二人一见面交谈之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刘邦授张良为厩将。此一时刘邦迎...……更多
谋臣张良得以善终的六大秘诀
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首,为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首功之臣,刘邦赞其“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外之外”,功成被封留侯,为历代谋臣首推偶像,名垂青史。张良成功是因为把握住了六大要素:其一,胸怀大...……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提起甄宓,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后来,她先成为了袁绍的儿媳妇,又成为了曹丕的正妻,身份一直非常显赫。虽然真实历史上,她并没有留下名字
2024-06-21 06:20:00
虽然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卞太后是一个非常有品德的人,也偶尔会干涉曹丕的决定,但是她出面的,一般都是大事,例如事关重臣曹洪的生死
2024-06-21 06:20:00
这个问题实际上可大可小,最惯用的处理方式就是按照军规小惩戒一下就够了。钟会明显有借题发挥的成分,把这件事无限度的进行了放大
2024-06-21 06:21:00
有关萧淑妃的生年,史书记载不详,只知道,她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嫁入东宫,这么一看,和李治应该属于同龄人。有关萧淑妃的名字
2024-06-21 06:21:00
封建国家统治者,有很多种叫法,但并不是一个开始就有“皇帝”这个称呼。夏朝,人们管君主称呼“后”;商代的君王叫做“帝”,例如纣王即帝辛
2024-06-21 06:22:00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都长安,国号“汉”,我们习惯称之为西汉王朝。刘邦登基之初,对名份和赏赐是毫不吝啬的,不仅分封了九个同姓王
2024-06-21 06:22:00
两人在少年时代曾经是同学,共同就读于儒学宗师卢植门下。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中,两人先后起兵,但公孙瓒的早期发展历程,要比刘备顺畅得多
2024-06-21 06:22:00
649年,太宗李世民驾崩,没有生育过子女的武才人来到感业寺,出家为尼。第二年,李治前往感业寺祭拜先皇,与武才人相遇。《唐会要》记
2024-06-21 06:22:00
从“皇帝置之不理”开始,再没有出现过萧淑妃的独立记载,等到她再次出现时,已经是“655年,王皇后被废,萧淑妃也一同拉出来
2024-06-21 06:22:00
曹操霸占了张绣的婶娘,还给张绣封侯,让他参加了官渡之战;曹操霸占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养大了秦宜禄的儿子秦朗;曹操霸占了何进的儿媳妇尹夫人
2024-06-21 06:23:00
田豫离开刘备后,观察天下大势,认定“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认为曹操才是能一统天下之人,于是改投曹操门下。田豫在曹操手下发展得一帆风顺
2024-06-21 06:23:00
名臣周亚夫的结局可谓是十分悲惨。一代功臣周亚夫,导致他走向悲剧的应该是这两件事情,第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还有一件是匈奴将军封侯
2024-06-21 06:23:00
在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而在平叛中,周亚夫立了汗马功劳,平叛有功,自然要封赏,周亚夫也被拜为丞相等职,位高权重。然而他在这当中却得罪了一个人
2024-06-21 06:24:00
在刘备感叹要为国家效力,奈何囊中羞涩时,张飞主动表示:“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2024-06-21 06:24:00
陈宫是兖州人,自然要保护兖州人的利益,而曹操不过是将兖州当做自己的地盘看待的,有人不听话那就要杀了谁,兖州名士边让就死在了曹操手中
2024-06-21 0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