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秦穆公:一代霸主的陨落与人殉制度
...太多了点,要知道同时期的东方各国已开始逐渐废除人殉制度,偶有人殉,也不过三五人罢了(如邾庄公、晋景公、楚灵王等),最多二十来人(曾侯乙墓);就算是号称凶残的秦武公(秦穆公的伯父),殉葬人数也只有六十六...……更多
盘点历史上死法最惨的九大名人,他们是如何惨死的?
...斧的改革。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大片失地。在他的努力下,秦国成了当时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一...……更多
...向解体,而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支撑性制度,即郡县制和官僚制,仍处于萌芽发展状态。如果是在封建制度运行良好的时期,可以利用裂土封侯的政策酬谢文种和范蠡对灭吴的功绩,但晋国有六大夫把持朝政,鲁国有三桓凌驾于...……更多
楚国百万雄师败于秦:吴起被杀背后的权谋与教训”
...间比秦国商鞅变法要早30年的时间。吴起主张废除一些旧制度,像贵族的世卿世禄这些对国家没有好处的制度都要废除。与商鞅的命运相似,吴起触动到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在楚悼王死后,吴起立刻受到针对,最终被杀死。这时...……更多
魏国出走九大人才,秦国成为最终赢家
...的大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尉缭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其著作《尉缭子》问世后,受到后世统治者和兵家的重视。魏国,真是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从魏国出走九个人,个个都是顶尖人才!这九个人,一人去了齐国,...……更多
乱世之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改革
...和发展。但这些问题最初的原因都应该归咎于周朝的分封制度,周天子稳坐天下,授民授疆土于四方,这是历史上人们对于分封制的见解。这一点,其实也与宋朝的杯酒释兵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前者是由于疆土与兵权的结...……更多
商鞅之死:秦国崛起的助推器
...会放过吏治,楚国之所以国势衰微,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官僚之风不够清明,所以他准备杜绝“权门请托”,又要求官吏公私分明,力图给新兴政权拓宽道路,最后还要裁官;然后他最熟悉的军事更是改得彻底。 所以吴起变法...……更多
楚国的灭亡原因:改革不力的影响
...他的爵位,在经济上可以继承俸禄,这就世卿世禄。这种制度是西周时期非常普遍的。这种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当代的那些杰出人才。由于他的祖先没有立功,他没有这个继承权政治上的特权,这些人才对国家有很大的...……更多
魏文侯:乱世英雄的崛起与拯救魏国的奋斗
...觉中减弱了。就连秦国官员也有不少前来观摩魏国的教育制度。其中,最让秦国学子艳羡的是魏国重视人才培养、学生受教育机会广泛的政策。魏文侯的文化影响如此深远,秦国朝野上下都为之心惊。他们意识到,这种“文攻”的威...……更多
李斯:从秦始皇的宠臣到身败名裂的遗憾
...工作,前去齐国求学最终拜在荀子的门下。荀子的思想和法家很接近,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颇有研究,也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在荀子的教导下,勤恳学习,当学有所成之后根据当时的格局考虑,他最终选择了秦国!李...……更多
被秦始皇尊为仲父的吕不韦,为何饮毒酒自尽
...崇农业科技,提高了秦国粮食产量;三、吕不韦重视吸收人才,增加了秦国的人才储备。四、吕不韦崇尚以人为本,君王要重视人民的意见,为了防止暴政,君王要将权力分给大臣,利用大臣的智慧去治理国家。相比较于商鞅变...……更多
赵高与秦朝的覆灭:一个宦官的权力之路
...藏的是波涛汹涌的政治斗争。深得统治者的信任秦国深受法家思想影响,非常注重法制,丞相李斯就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赵高也凭借自己精晓司法的优势被秦始皇任命为中车府令,还被派去做胡亥的老师,教他学习秦法,因...……更多
秦国的崛起与统一:魏国人才的外流与秦国的吸纳
...地。事实上,通过魏文侯的改革,魏国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人才培养基地,但由于君主的昏庸和贵族的保守势力,人才自己培养,但却为他国所用。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顶尖的人才都跑去了秦国,因为秦国也在图强...……更多
胡亥与扶苏:秦朝末年的兄弟争位与李斯的抉择
...朝诸侯国,自然也遵循着周礼之中立嫡立长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扶苏自幼便被当作储君进行培养,成年后更是文武双全,连赵高都不得不表示敬佩。 不过成年之后的扶苏因为信奉儒家治国方略而与以法家经典治国的秦始皇产生...……更多
为何说商鞅与秦孝公是双向奔赴
...法。商鞅也针锋相对,他认为只有墨守成规,尸位素餐的人才会追求安于现状,夏商周三国、春秋五霸的法令都不相同,但是他们却能够称王称霸。另一个代表杜挚也出来反驳商鞅,他说没有百倍的利益,不改变旧法;没有十倍...……更多
秦国历代国君的历史使命与国家崛起
...也”,这不是我的功劳啊,这是主公对我的信任。在那个制度之下,如果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你能干成点什么,你什么也干不成。 讲完这三点,甘茂说,你说我敢去打宜阳吗?宜阳,我一年能打下来吗?我要打不下来,有多少...……更多
为什么秦始皇穿黑龙袍,而后世皇帝大多穿黄龙袍呢
...黑色。于是秦始皇以水德为准则,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比如我们在本文要重点说的秦朝尚黑色的传统。秦始皇穿上了黑色的龙袍,还下令将秦宫里的一切,包括书简都涂上黑色。至此,整个秦国都笼罩着一股黑色的肃穆...……更多
为何说秦国的转机就在商鞅变法
...,既使国家富裕又能使“民不失职”。这种按军功行赏的制度,大大刺激了秦人“多立功为荣”的心理,从而达到了迅速增强国力的目的。商鞅起草新法的工作完成后,便开始在秦国实行变法。在变法过程中,商鞅遭遇到了守旧...……更多
统一融合的中央集权到魏晋时期的大分裂
...为代贵族奴隶主而起的新兴力量。春秋时期的铁器在政治制度上,原来的“封建”制逐渐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郡县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由封建王国到帝国的转变。郡县制的实行,强化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更多
作为战国首强的魏国为何早早衰落?
...之后,晋国被三大卿族瓜分,原本周王室赖以生存的礼乐制度受到极大挑战,如果这个时候的周王号令天下,对三大卿族讨伐的话,或许历史就不会走进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很可惜,同时也很可笑,周威烈王竟然分封篡国的三...……更多
周朝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兴衰:从管国的覆灭到卫国的辉煌与终结
...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更多
商鞅变法:铁血手段下的国家崛起与个人悲剧
...了严刑峻法,商鞅还推行了一项极为重大的改革——分家制度。在这之前,秦国仍然保留着一些旧有的氏族制度,家族成员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商鞅认为,这种模式不利于提高生产力,因此下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在中书省(即宰相)、枢密院(相当于中央六部之一)的官僚机构里,这些地方都是权倾朝野的官僚集团。另外元代科举还存在着“殿试”一说,即由皇帝亲自出题进行考试,但并不是所有皇帝都喜欢这个“节目”,比如在宋真...……更多
秦朝灭亡之谜,强大的帝国为何快速覆灭?
...精图治,每一代国君都会努力的任用当时天下最为贤能的人才来帮助自己。《过秦论》当中这样说到:“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更多
盘点魏国流失的人才,走向衰弱的导火索
...是有才能的人你想呆在基层,它还不给你机会呢?秦国的制度设计会倒逼着人才拔尖,为国家建功立业。范雎在魏国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差点连命都丢了。须贾作为魏昭王的使者出使齐国,范雎也是随行者之一。齐襄王由于特欣...……更多
“稷下学与先秦法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理工大学召开
...讯员 霍耀宗 范卫波报道10月14日至15日,“稷下学与先秦法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山东理工大学举行。校党委书记胡兴禹,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蒋重跃...……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论鼻祖。在孔子之前,官吏的产生是通过“世卿、世禄”制度。所谓的“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的国君及其下贵族,他们世代连任卿这样的高官,永远秉承父死子继的规则。相对于“世禄”,也就是说,还是上面这些贵族们...……更多
春秋战国:文武双全的士文化与秦国称霸之路
...识自己的人,在哪发挥余热都可以。这就造就了战国时期人才济济的现象。战国七雄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一段历史预示着分分合合的天下慢慢要往一起凝聚,而秦国最终从这多年的土地兼并战争中笑到了最后,我们可以看...……更多
秦统一后的政治与军事策略
...和项羽争天下。汉朝拿着老秦国的资源,复制着老秦国的制度,你说秦国有没有复国?只不过,这个秦国姓刘不姓嬴而已。 要不是胡亥和赵高瞎搞,失了民心,加上章邯阵前倒戈,只要稳住老秦国的基本盘,哪怕是项羽加韩信...……更多
开局即高光的魏国,是怎么衰落的?
...旧秩序、创立了集权制的新秩序。魏国相当于第一个搞了制度创新。这之后,是不是有吴起、是不是有魏武卒,统统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国已经完成了内部挖潜和资源整合,拉出去打仗,一定见谁灭谁。 所以,魏国刚刚升级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2024年,名人大讲堂全新启程,正式推出“蜀道文化季”,邀请专家学者聚焦蜀道价值、蜀道考古、蜀道保护
2024-06-17 09:05:00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执掌封神榜,负责对战死的将士及枉死的魂魄封神,一共分封365路正神。这些正神包罗万象,囊括了方方面面的神仙
2024-06-17 09:34:00
天启乳母客氏为何成了东林君子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关注明末奸臣阉党历史的朋友,聚焦点多在魏忠贤等前台人物上,很少注意魏忠贤本身的崛起。魏忠贤实际是靠一个女人崛起的,这个女人就是天启帝的奶妈客氏
2024-06-17 09:37:00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所谓“周易”,按照传统解释,其中“周”为周朝,或为周全,意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备;“易”为变化,有日月变化为易之说。因此
2024-06-17 09:38:00
为何说老三胤祉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八王议政逼宫了,这也是雍正帝正面硬刚老八胤禩的最终决战。老八胤禩之所以在这场斗争中失败
2024-06-17 09:39:00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司马炎小时候有个至交好友,名叫羊琇。在司马昭当权的时候,羊琇多次帮助司马炎,为司马炎谋取储位立过大功
2024-06-17 06:24:00
到了朱瞻基,大明朝已经风风雨雨的到了第三代。他亲爷爷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打进了南京的金銮殿,坐上了龙椅。朱棣一生戎马
2024-06-17 06:25:00
胡善祥能成为皇家钦点的太孙妃,一方面是占卜结果,另一方面足见她的品貌举止都是很出众的。而胡氏入宫后,从太孙妃做到太子妃
2024-06-17 06:25:00
朱棣崩逝后,仁宗当了10个月的皇帝也随着自己的爹去了。朱瞻基登基为帝,然后就得册封皇后。现成的胡氏是太子妃,理所当然的皇后
2024-06-17 06:25:00
后宫绯闻起,失宠复得宠凭资历、年龄、家世,阿巴亥可以说都不占优势,因此她后来居上成为大妃,自然有的是人不服气。于是后宫前朝开始有了大妃与二皇子代善之间的暧昧传闻
2024-06-17 06:29:00
即使后宫佳丽如云,他们只会宠爱怜惜这一个人。比如说皇太极与海兰珠,顺治帝与董鄂妃,而他们这些专情可能都是遗传于自己的祖辈
2024-06-17 06:28:00
公元234年,诸葛亮从汉中出发,发动了第五次北伐,当时魏国将领魏延被任命为前锋。不过此次北伐并取得很大的进展,虽然诸葛亮实行屯田
2024-06-17 06:26:00
不仅事迹广为流传,之后的历代王朝都还表彰他的贡献,将其塑造为武圣人。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有祭拜关二爷的传统,更有一些帮派团体入会集会都要祭拜
2024-06-17 06:26:00
更重要的是,于谦的少时偶像,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他非常佩服文丞相的人品与气节,一直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引和模板。他一方面用功学习
2024-06-17 06:30:00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打下成都后,王建想约束自己的小弟时,有人竟然口放狂言:你当初说过,打下成都后,节度使大家轮着坐,现在我们在你面前只是稍微缺乏点礼数
2024-06-17 0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