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赵高冤案:被误解的\\\'宦人\\\'身份与真实形象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赵高为“宦人”,有“宦籍”,所以东汉以来,赵高被说成宦阉,其家族也被说成宦阉家族,一直流传到现在。很多影视剧为了丑化赵高,也同样将太监的身份强加于赵高,丑化他的形象。其实史记中记...……更多
李斯那么聪明,为什么选择暴虐的胡亥
...就这样,秦国朝廷建立起“言而有信、法度严明”的官方形象,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彻底抛弃“礼治”,确定“法治”的正统地位,以奖励军功代替世禄的传统,以中央集权代替领主分治,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秦国迅...……更多
《史记》中汉朝时期的三大冤案
史书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是来自于不同的人的回忆,人的记性不会太完美,所以难免会有偏差,加之史学家自身也有立场和观点---尤其是早期的史学家们,历史学的中立性精神还没有被完全觉悟,因此书写中会有超乎寻常的主...……更多
赵高权利达到巅峰,为何大秦就灭亡了
...犯了重大罪过,牵连整个家族被贬为奴隶阶层,而且这种身份已经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秦律:通过几年的劳作、服徭役、兵役等立功事项,可进阶为平民),而结合“隐宫”一词推测赵高出身于官奴一类的家庭。二、赵高仕...……更多
聊聊秦始皇继承人之谜
...政治阴谋提出真实性质疑。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曾指出,《史记》中李斯和赵高的密谋、赵高劝胡亥夺位的计策是“秘中之秘”,不容他人知晓,当事人更不会事后外泄,沙丘之变应有后人“创作”的成分。然而,我们毕竟没有接...……更多
中车府令赵高,迷惑了两代皇帝,一手倾覆了大秦帝国
...上眼的人,却有满腹的才华,连始皇都对他刮目相看。《史记.蒙恬列传》载:“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秦始皇统一文字所作范本之《爰历篇》六章,就是赵高用小篆书写的。所以,当赵高因为触犯法律...……更多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一件事情,两种说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人说《史记》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跟《三国演义》刚好是反着来的。因为太史公自己也说了,他写有两部《史记》:一部“藏于名山”,即正本;一部献于京师,即副本。见于...……更多
赵高:秦朝历史上的谜团与误解
...录了赵高的一些生平。即使如此,这些书也没有将赵高的身份定义为宦官。后世史学家遍寻东汉史籍文献,依然没有发现哪一本书明确指出,赵高的身份是宦官。既然没有史料记载,那他是如何成为宦官的呢?《蒙恬传》中写道...……更多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从亲政到统一六国的传奇之路
...秦计”终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与此同时,郑国的间谍身份也随之暴露无遗。面对赢政的审问,郑国毫不隐讳自己韩国间谍的身份。赢政闻言勃然大怒,立即下令砍掉韩国间谍郑国的头以谢天下。应该说,作为一个在秦国卧底...……更多
...第二次发生在秦始皇时代。提出者是李斯。这次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都有提及,比较详细。所以重点聊聊第二次焚书。焚书的缘由是一次争论。争论的主角一个叫周青臣,一个叫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更多
介绍赵高三步谋国最大险招
...官,不是阉人)走向前朝的机会,而学生胡亥正是他转换身份的跳板,他需要做的,是拉拢李斯加入夺权联盟。正如赵高怂恿胡亥时所言:“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于子与高及丞相耳”。 李斯的加入,让胡亥未受臣民质疑就顺...……更多
项羽冤案揭秘:阿房宫未遭焚,真凶竟是咸阳宫
前言:秦朝的阿房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过后,迎来了“天下第一宫”的美名。但有着如此美名的阿房宫在历史的变迁中却并未留存下来,让人觉得惋惜不已,这时人们不禁把愤怒的矛头指向了纵火三月的项羽。但其实项...……更多
从《左传》到《史记》:勾践忍辱负重事迹的争议
...,将文种赐死。勾践擅猜忌,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的小人形象,便在此凸显而出。司马迁关于勾践忍辱负重的记载也与前人不同,“置胆于坐,坐卧乃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尝胆也是《左传》、《国语》未提到的。司马迁“加...……更多
聊聊战国最后的宗师荀子
...,荀子广收门徒,李斯、韩非等人,皆拜于荀子门下。《史记》记载,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荀子曾去过秦国,打算劝秦昭襄王以儒治国,但遭到了秦昭襄王和秦相范雎的反对,荀子无奈而去。荀子在齐国待的时间最长,在稷下学...……更多
:近日热播的古装大剧《王的女人》毁誉参半,成为近期观众和网友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将项羽、刘邦、虞姬、吕雉4人的故事进行重新编写。对于观众的质疑,编剧于正颇为不满,称虞姬这个人物《汉书》里面...……更多
秦始皇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结局如何
...泡影。公子将闾将闾,一个看似很陌生的名字,不过他的身份却绝对不一般,毕竟他也是秦始皇的儿子,按照年纪来推算,他是秦二世的亲哥哥。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赵高掌权后,开始怂恿胡亥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将闾自然也...……更多
胡亥效仿父亲巡视天下,却是一场充满鲜血与杀戮的阴谋
...的联系,舜帝制定了“五载一巡守”的制度,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录了舜帝崩于南巡路上的故事。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后,效仿古人,称帝十一年间,五次巡视天下,远远高于“五载一巡守”的...……更多
...李斯临终前的遗言,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记载和传说。据《史记》记载,李斯在被处决前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感慨万分地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句话流露出了,他对往日平凡生活的怀...……更多
为何说秦国公子扶苏未能继位与楚国外戚集团叛乱有关
...是秦王政决定罢免昌平君相邦职位,利用昌平君楚国人的身份,令其到楚国旧地郢陈安抚当地楚人。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由于秦王政的这次命令,不仅没有成功安抚楚人,反而将楚人的反叛行动越发壮大,又一次拖延了...……更多
《赵正书》揭示:秦始皇的真实遗嘱与扶苏的命运之谜
...一定能让秦朝持续下去,为扶苏的命运而叹息。司马迁在史记里就记载了这个故事。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和李斯合谋,伪造了遗诏,逼领兵在外的扶苏和将军蒙恬自杀,然后扶植秦二世胡亥称帝。然后在秦二世的残暴昏庸统治下...……更多
古人的样貌到底长什么样了
...眼睛又细又长。这样的描述好像并不符合一个帝王的威严形象,相反倒像是一个病人。《太平御览》中记载:“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准,长八尺六寸,大七围”,好像大多数帝王的描述都差不多,例如史记描述...……更多
秦始皇24—29岁期间在做什么?
...,他也只敢自封为皇叔父摄政王,并没有用“父”这样的身份来压迫顺治帝。嬴政却直接认了吕不韦为父亲,吕不韦也是欣然接受,这样的情形实在是不正常。虽然历史上关于嬴政的生父究竟是谁争论不休,可是在场面上,君臣...……更多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会下令“焚书”?
...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史记·秦始皇本纪》周青臣的话一说完,秦始皇坐在上方要多满意,有多满意。在群臣当中,除李斯之外,终于有人肯认同他的“郡县制”了。要知道刚刚开始的时候,除...……更多
秦国为何不把匈奴一块收拾了
...成威胁1、战国末期,匈奴南下侵扰中原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匈奴其实与华夏民族同根同源。他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后来这一部落的百姓来到北方草原生活,与草原上的...……更多
李斯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美誉吗
...居然没有安排。可见,秦始皇死的时候非常仓促。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临终前,只是让人写信给公子扶苏,让扶苏快点回来。至于回来干啥,秦始皇没交代!大概率是让扶苏继位,可秦始皇没有指明这一点,这也就让赵...……更多
李斯祺:着力构建“智慧110” 打造可信、可爱、可敬的“漳州110”新形象
...。同时,着眼警民关系和谐提升,推出“漳州110”专属IP形象和表情包,打造可信、可爱、可敬的“漳州110”新形象,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奋力谱写漳州...……更多
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密谋,司马迁怎么知道的
...李斯,一起炮制出“传位于胡亥”的假诏书。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录三人的言行,简直像拿摄像机拍录下来一般。正是太史公充分的细节,令后人不得不多想:是不是太详细了,会不会是司马迁编的?更何况沙丘密谋的参...……更多
李斯:推动秦朝中央集权和文字统一的重要人物
...越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一,李斯的主要成就(一)政治上废分封原来,周统一以后,周文王、周武王封的子弟很多,后...……更多
扶苏究竟是怎么死的?史记很隐晦地告诉你:是蒙恬出卖了他
正史中对扶苏的记载不多,他是秦始皇的长子,按照长子继承的传统,理应由他继位为秦二世。扶苏的理念偏向于儒家,与秦始皇信奉的法家背道而驰,在“坑儒”之事发生后,扶苏当面指责秦始皇,称:“臣恐天下不安!”...……更多
赵高与秦朝的覆灭:一个宦官的权力之路
...亥的信任和赏识,位置后揽权当政埋下祸患。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一次赵高犯了重罪,蒙恬为人刚正不阿,按秦国律法应该将赵高处死并除去宦籍,后来秦始皇以赵高做事麻利有度为由,赦免了赵高的罪行还让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而明朝在第二代就江山易主,朱元璋死后,朱棣就发动了著名的政变,原因如下:第一是因为蓝玉和太子沾亲带故,所以又怎么会为了朱棣一个外人来抢夺自己家的江山呢
2024-06-23 19:55:00
可是因为他的骁勇善战造成了他不拘小节好大喜功,飞扬跋扈的性格,这使得他极其容易得罪皇帝,更何况这位皇帝正好是一个小心谨慎疑心十足的人
2024-06-23 19:55:00
那是因为他的“军神”之名可是名副其实,是实打实地用每一场战功换来的。那时的中原大地无人不知道他的威力,即使当时的人才数不胜数
2024-06-23 19:54:00
站队雍正的两个光头阿哥,为何获封的爵位有多高
康熙末年,众皇子夺嫡之战中,不是所有的阿哥都选择了亲自下场争锋相对,有的则以独到的眼光和圆滑的处世哲学,选择了正确的队伍
2024-06-23 19:56:00
天启七年,在一次掉落水的熹宗朱由校受到惊吓后,身体开始出现不佳并服用所谓的“仙药”一命呜呼,时年23岁,在闭眼前将信王朱由检拉到其跟前,遗诏驾崩后传位于他。天启驾崩后,朱由检继位
2024-06-23 19:58:00
嘉靖帝朱厚熜一生有八个儿子,八个儿子当中只有三子裕王和四子景王长大成人。本来裕王是与皇位无缘的,奈何三位长兄早夭,其中被立为太子的朱载壡也不幸病逝
2024-06-23 19:58:00
他比和珅贪的更甚,为何官运亨通权倾朝野
说到贪官,大家脑袋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用说,肯定是和珅,因为他太出名了,就说电视剧里的和珅吧,真是让人印象太深了,大家都知道他很得乾隆帝宠信
2024-06-23 19:58:00
其实是决定性的原因,那就是糜芳投降,致使关羽兵败后失去退路,最终被东吴围攻而死。故而糜芳害死关羽,是历史的定论。《三国志》中便是这么写的
2024-06-23 19:56:00
分析糜芳,无论怎么说,都绕不开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皇亲国戚一枚。可惜三国历史中,对这一点很含糊,根本找不出啥关键原因
2024-06-23 19:56:00
其一:事分轻重缓急对于诸葛亮来言,刘备死后留下了一个近乎于崩溃的局面。以至于当时,曹魏方都认定了,蜀汉唯有归降一条路。故而曹魏的王朗
2024-06-23 19:57:00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
2024-06-23 19:59:00
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起了襄樊之战。彼时,关羽率领大军包围了曹魏的襄樊之地,而在襄樊之后,就是南阳等中原之地。因此
2024-06-23 20:00:00
朱祁镇虽然在后宫中,但他仍对皇位抱有幻想,石亨的到来显然给他的复辟之路点燃了火把,两个人经常凑到一起去谋划复辟之路。石亨也明白
2024-06-23 20:02:00
姜维经常往甘肃跑,显然是在践行避实击虚这一兵法理念。避实击虚,意思是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2024-06-23 20:01:00
封建王朝皇位的继承一般是皇帝传给自己的嫡子,但有的时候也会发生一些例外,比如明朝,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被俘,当时的孙太后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
2024-06-23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