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05:00 来源:戏说三国

秦始皇传位于胡亥的记录见于《赵正书》:

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

而赵高、胡亥、李斯联手篡改了始皇遗诏的记录见于《秦始皇本纪》:(赵)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帝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崩诏于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谁能继承朕的理念?)

一件事情,两种说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史记》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跟《三国演义》刚好是反着来的。因为太史公自己也说了,他写有两部《史记》:一部“藏于名山”,即正本;一部献于京师,即副本。

见于副本之《太史公自序》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後世圣人君子。

正本里面到底写是什么?秦始皇到底是想传位给谁?赵高有没有篡改遗诏?这个问题,因为年代久远、实物欠缺基本无考。后世之人,就只能根据秦始皇的政治立场与秦国的发展脉络去推测答案了!

第一种情况:秦始皇传位于扶苏,是赵高篡改了遗诏。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赵高剧照)

据《秦始皇本纪》记录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巡视天下,随行者有李斯、赵高、胡亥等人。返回到了“沙丘”这个地方时,秦始皇已经病得非常厉害。

于是他便写了封信,信中要求公子扶苏回咸阳处理安丧事宜,书信写好,玉玺也盖好,放在中车府令赵高的办公室里。然而,信还没有交给使者,始皇就死在了沙丘平台。

丞相李斯认为,这个消息不能泄漏,否则会引起各皇子争夺皇统而造成天下大乱。他便严守死讯外泄而不发布丧事信息,把装有始皇尸骨的棺材放在既密闭又通风的辒车中,让皇帝曾经信任的太监宦者陪乘,到了合适的地方也像往常一样献上饭菜,百官也像平常一样上奏,宦者们则在车里降诏批监。

一切看似风平浪静,只有李斯、胡亥、赵高和五六个宦官才知道,那个曾经威压六国的始皇帝已经死去多时了。

赵高原受皇帝所命,教诲胡亥读书以及学习各种律令法事,胡亥私下很喜欢他。赵高便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拆开始皇写给公子扶苏的那一封信,把其中的内容更改为:

“丞相李斯受始皇遗命,立胡亥为太子。”

又另写了一封书信给公子扶苏和蒙恬,以秦始皇的口气,在里面列举了他们的各种罪状,命令他们自杀以谢罪。

见于《史记李斯列传》:

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使者传诏)

当时正值夏天,汉车队过井陉抵达九原郡时,秦始皇的尸体开始发臭。李斯、赵高等人又假借皇帝之命,装载了一石又酸又臭的鱼类,以乱其臭。

等到了咸阳之后,这才开始发布治丧的布告。此时,扶苏已死,胡亥便继承皇位,为二世皇帝。

其实,剥开李斯、赵高矫诏的这个剧情之外,他们的做法倒也算是老成谋国。试想,如果在途中就急急忙忙地发布始皇帝死的消息,这肯定会引起纷纷乱象,更哪堪那风雨飘摇的咸阳城?

第二种情况:按《赵正书》的记录,是秦始皇自己要传位给胡亥。

2009年,北大收购了一批流失海外的西汉竹简。在这竹简里面,比较详细地还原了秦始皇传位于胡亥的场景,这批竹简后来被命名为《赵正书》。赵正,即秦始皇也!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海外购回的《赵正书》)

《赵正书》,共50枚木简,近1500字。书中大部份篇幅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李斯被害前的陈词以及子婴的谏言等等,成书于西汉早期。书中也明确记载了胡亥继位是在李斯等人的建议下,得到了秦始皇认可的过程。

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环(还)至白(柏)人而病,病笃,喟然流涕长大(叹)息,谓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谋所立。”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杀其兄父骨(扶苏)、中尉恬、大赦罪人。。。——《赵正书》

看了《赵正书》,有一种如释重负的错觉。这,才符合实际情况。而《史记》中无限拔高了一个马车夫以及专门保管“符玺”的赵高,让他参与了“谋立”,这就不符合实际情况。

李斯、冯去疾才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两人为左右丞相有十年以上,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势力庞大又相互制衡。秦始皇想要立谁继位,必须要经过他们参与和支持。如果他们能大力支持,愿意支持,那么,王朝的架构才会稳定,“二世皇帝”的位置也就稳了。

第三种情况:每个人都可通过思考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胡亥剧照)

本人完全倒向了《赵正书》的传位说法,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其一:公子扶苏死后,竟然成了关东人反秦的标杆。那么他活着时候,也肯定和秦始皇走不到一块去。

“沙丘”是断送两代帝王的伤心之地,一个是赵武灵王,一个是秦始皇。

而公子扶苏,是历史上最为悲情的人物之一,就连他死了之后,大秦的敌人仍然没有放过他。每个人都想方设法地要榨干他身上的剩余价值。他,竟然成了反秦的标杆,竟然成了秦帝国不合法理的证据之一。

见于《史记》: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陈胜在大泽乡举旗)

陈胜要进行反秦大业,却将始皇帝的长公子扶苏抬了出来;太史公所写的《史记》,为了迎合当朝的统治者,为了否定秦始皇的功绩,为了否定前朝的正统性,也把扶苏抬了出来。

陈胜将扶苏抬了出来,那就是“用你的儿子来反对你”,这才是秦始皇最大的讽刺!对于陈胜以及六国旧贵族来说,

“彼之英雄乃我之仇寇,彼之仇寇乃我之盟友”

,仅此而已!

其二:从秦始皇的政治理念出发,他不可能选择扶苏继位。

那扶苏是秦始皇的仇寇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从扶苏的所作所为来看,秦始皇与扶苏的关系也非常明了——

名为父子,实为政敌。

秦始皇热衷于法家集权,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摧毁“分封制”,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大一统帝国。

“分封制”就是八百年周朝四分五裂、战乱不休的罪魁祸首,有“分封”就有分裂,有“分裂”就意味着战乱。从“春秋无义战”到“战国七雄”,天下就没有和平过,反而更乱了。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分封制下的周朝各诸侯国)

始皇灭六国,暂时性地实现了“疆土统一”。然而,周朝的八百年实在是太久了,“分封文化”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骨髓之中。在春秋人眼中,分裂才是常态,分封才是古制、才是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管是六国旧贵族、关东士人、诸子百家还是秦国内部的贵族豪门,他们都在反对秦始的“大一统”理念。

因此,为了统一思想,实现“文化统一”,秦始皇以及一众法家大臣一手炮制了“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意图通过焚书,使得承载着“分封”的旧思想文化直接断层。然而,就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过程中,他不仅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也遭到了扶苏的大力反对。

引爆“焚书坑儒”的导火索就是那一场“咸阳辩论”,是李斯等法家大臣与关东七十博士在咸阳宫殿里的那一场关于“师古(分封)”与“师今(集权)”的辩论。

公元前213年,大儒淳于越(扶苏的老师)在大殿上提出要依古制重新“分封”,他的理论是“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李斯则反驳,“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他认为三皇五帝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要再讲什么古制,国策就应该与时俱进。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焚书场景)

秦始皇建立“七十博士议政制度”,本来是让他们充当润滑剂,以便“郡县制”向天下顺利推行。但是以大儒淳于越为首的关东七十博士,不仅把“郡县制”说成了秦始皇的过错,并且还为“分封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秦始皇心情大坏,便起了“焚书坑儒”的心思。“焚书坑儒”其实就是一次统一思想的文化运动,当然其过程也肯定是鲜血淋漓的。

因此,扶苏反对秦始皇的做法,反而支持关东七十博士提出的所谓“仁政”,从此走向了秦始皇的对立面。

秦始皇没杀掉扶苏,因为父子相残终为天下笑也!扶苏被赶到了北疆,虽然还活着,但他的政治生命在彼时彼刻已经完结。秦始皇怎么会把位置交给一个“政敌”、一个倾向于“分封”的儿子呢?

其三:从各个角度来推衍,李斯也同样不会选择扶苏。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志同道合方能君臣相得)

李斯是法家大臣,始皇帝想立谁继任为帝就不可能绕过李斯,继任者也要倾向于“集权”。才能使得秦始皇死后,秦国朝堂上君臣相得,大秦国策才会沿着他的理念一直走下去。

因此,秦始皇放弃扶苏之后,开始培养胡亥,他命令精通律法的赵高来教诲胡亥读书和学习各种律令法事。

李斯先是任事于吕不韦的相国府,后来靠着一纸《谏逐客书》,投入了秦始皇的怀抱,成为了秦始皇部下最重要的一名集权推手。

“法家集权”是秦始皇的执政理念,是他统治新帝国的理论依据。对于李斯来说,“法家集权”是他博取高位的一种政治手段,他必须依附于皇权而生存,必须依附于坚持法家理念的君主而生存。

所以,他不会选择扶苏,所有的法家大臣都不会选择扶苏。

秦始皇遗诏之谜: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篡位?

(没人支持的扶苏)

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如果没有相同的理念,不管是夫妻、还是父子或者君臣,最终都不会走到一条道上来,古人诚不欺我!秦始皇如果选择了扶苏,那就代表了他自我否定了自已多年以来的政治信仰,自我否定了秦王国灭六国的十二年功绩,也否定了秦帝国的建立在法理上的合法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8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始皇遗诏内容有哪些?赵高又篡改了哪些内容
秦始皇虽然成就一统全国的霸业,却没办法使得秦朝千秋万代。没想到秦始皇最后遗诏竟会被赵高、李斯擅自篡改,不仅将原本的继承人扶苏给逼死,还使得赵高成了秦的实际掌权人。其实对于秦始皇来
2023-05-13 16:08:00
扶苏顺利继位的话秦朝的历史会有所不同吗
...统一全国,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谓的,被后人称为秦始皇。秦朝在秦始皇执政的时候,国力颇为强盛,有着足够的大国风范,然而在秦始皇死后,胡亥通过篡改遗诏扶逼苏自尽。扶苏看到遗诏
2023-07-20 14:48:00
探讨扶苏之死的真相
...苏之死的真相,并揭示这段历史背后的谜团。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原本被视为秦朝的合法继承人。然而,在秦始皇去世后,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据史书《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巡游期间
2024-09-29 21:49:00
扶苏登基后,秦朝便能延续吗
...,而且都是传了两代。比起隋朝来,秦朝其实更为可惜,秦始皇雄才大略,却匆忙病逝,没有为接班人做什么准备,也没有料到李斯和赵高会狼狈为奸,一起扶持胡亥上位。被寄予厚望的大公子扶苏
2024-05-26 19:26:00
揭秘秦始皇继承人真相:扶苏为何未能继位?
扶苏,秦始皇的长子,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秦始皇的皇位继承人。也一直存在一个说法,那就是在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秘不发丧,篡改遗诏,将扶苏赐死。当扶苏接到赐死
2024-02-24 18:33:00
千古一帝秦始皇创建的强大帝国——秦朝,在二世皇帝胡亥继位的第三年,就走向了灭亡。胡亥是个亡国昏君,这是历史爱好者的共识。如果二世皇帝是由公子扶苏担任,秦朝就不会灭亡得那么急促。扶
2024-06-04 10:49:00
如果扶苏听蒙恬建议,能否打赢项羽刘邦
...为其辩解,秦皇并未焚烧医学、占卜、工事等书籍,以为秦始皇正名。但秦始皇还焚烧了除《秦记》以外其他诸侯国的史书以及所有被视为不利于秦朝的书籍,这对于整个中华文化和历史研究都是极
2023-01-05 14:27:00
赐死公子扶苏的诏书, 是谁留下来的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是千古一帝,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的先河。可是一世雄才伟略的秦始皇却在沙丘病逝后下旨给远在上郡协助蒙恬抵御匈奴和修建长城的公子扶苏,赐死扶苏和
2024-05-01 20:30:00
...一六国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221年齐国投降,十年时间,秦始皇便一统天下,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然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的时候突然驾崩于邢台沙丘,少子胡
2024-05-25 11: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