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抢抓科技发展先机 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
...行器设计专业,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微纳系统动力学和飞行器结构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王立峰告诉记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国防特色院校,为我国在航空航天、船舶、...……更多
...狂沙始到金。“30多年来,我们既是赣州稀土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又是见证者。”龚斌表示,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将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聚焦稀土的应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速稀土功能材料项目建设,完善自身...……更多
(乡村行·看振兴)大荒地村备耕充满科技味:农忙不再凭力气
...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的变迁,61岁的赵广文就是变迁的亲历者。种了一辈子地,从10公顷到110公顷,赵广文也从农民变成了农场主。这几天,他正和工人研究如何设置全自动播种机的语音播报。这是为了今年备耕,农场新购置...……更多
...次到达北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海南中学1991届校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周清曾于1998年至2011年两次登上南极,两次到达北极,在科考路上留下了海南人的足迹。近日,谢周清受邀回到母校海南中学参加...……更多
...,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杨继超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归来,他携带的山科大自研的“嵙海六号”智能无人船出色地完成了极地海域测量任务,填补多项近岸多波束水深数据空白,展现了极地科考的“山科”...……更多
逝者|告别95岁出版家巢峰:人会老,《辞海》不会老
...会名誉会长。作为《辞海》一路走来多个版本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巢峰太明白编舟渡海中的苦与甘。他有几个“金句”,从上海辞书社出来的人都记得很清楚:养之三年不足,毁之一旦有余;书比人长寿;三分编写,七分组织…...……更多
...名院士进百校讲科普”活动首场报告会近日在武汉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孙和平带来《无处不在却又充满神奇的万有引力场》的专题报告。孙和平从时间与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牛...……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香港4月8日电 (记者 刘大炜)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结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后,于8日上午抵达香港特区,展开为期5天的访问行程。这是“雪龙2”号首次访港,也是...……更多
第40次南极考察|中国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开展考察作业
本文转自:新华社北京时间1月5日,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开展中层鱼拖网作业,考察队员在放网约两小时后回收拖网。北京时间1月5日凌晨,在“雪龙2”号艉甲板,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开始了抵达阿蒙森海后的首次...……更多
...雪龙2”号12月18日电(记者周圆)当地时间12月18日上午,中国第40次和第39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越冬队在长城站完成交接工作。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越冬队于12月11日从上海乘机出发,途经法国巴黎、智利圣地亚哥等地机场,...……更多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1月1日电 (欧阳易佳)据中国气象局消息,11月1日,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在上海启程,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正式启动。本次南极科学考察气象部门共有4名队员参与,除完成南极地区常规气象...……更多
专家院士进校园 启智润心促成长
...日常选拔、训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专家委员会委员胡建民教授,向孩子们展示了恢宏的南极考察站、磅礴的冰川、惊险的南极路线...……更多
新华社“雪龙2”号11月28日电 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于北京时间28日下午相继驶过南纬60度,“雪龙”号已于日前驶离该纬度。至此,此次中国南极考察队3艘船全部成功穿越西风带。“雪龙2...……更多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建成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建成。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3个常年考察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更多
蛋白质含量远超牛肉 小小的南极磷虾潜力巨大?
...布放时间将持续一年,将于明年第41次南极考察时回收。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 王金辉:我们选这个区域进行布放主要是根据历史的调查资料,这个区域的磷虾数量还是比较多的,所以通过传感器一年的监测,我们可以看...……更多
...华社“雪龙2”号4月16日电题: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新华社记者周圆4月16日,时隔160余天,“雪龙2”号再次驶过长江入海口。至此,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3艘船均已安全返航。踏浪万里,本次考...……更多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成功测定全年空天观测
2月27日消息,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官方消息,日前,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昆仑站首次开展了近红外天文观测及近地空间环境全时段监测,成功测定了昆仑站全天空的近红外天光背景等关键数据,为昆仑站开展全年空...……更多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
...网新华社上海2月19日电(记者张建松)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日前圆满完成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南极冰盖国际合作“环”计划航空调查任务。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冰雪与气候变...……更多
中国完成南极冰盖“环”国际合作计划航空调查
...,随着“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顺利在中山冰雪机场降落,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完成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南极冰盖“环”行动组(SCAR RINGS)国际合作任务,填补了东南极我国中山站至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之间冰盖沿岸...……更多
广州开发区建区40年,听亲历者讲述那两万元起家的故事
...这四十年里有着怎样的奋斗故事?3月28日,“潮起40年·亲历者说”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首期活动在广州开发区的发祥地夏港街道举行。首期活动以“创业维艰 奋斗以成——从两万元起家的广州开发区奇迹”为主题,邀请了...……更多
中国首批南极科考中最年轻的他:无悔40年前的极地岁月
“再过几天,最后一名仍在工作岗位的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员亦将跨入退休这一人生新阶段。”这几天,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研究员杨关铭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作为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更多
中国南极“第5站”要来了!
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新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3个常年考察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考察站,也是首个面...……更多
...华网新华社“雪龙2”号3月29日电(记者周圆)记者29日从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获悉,本次考察期间,考察队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首次开展了冰下基岩无人机电磁探测,成功采集基岩电磁数据并实现了三维电阻率成像。这标志着...……更多
记者手记:克赖斯特彻奇,通往南极的门户
...克赖斯特彻奇市利特尔顿港。新华社发(孙晓桐摄)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本航次已3次停靠克赖斯特彻奇市的利特尔顿港。克赖斯特彻奇具有临近南极的地理优势。早在20世纪初期,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长春3月14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4日从吉林大学获悉,吉林大学科研人员利用自主研发的极地深冰下基岩无钻杆取芯钻探装备,穿透东南极545米冰盖,成功获取冰芯及冰下基岩。吉林大学科研人员张...……更多
中国观众泰国观演与主办方发生纠纷,亲历者:观众被圈在座位区不让进出,一度全场熄灯
...公民。事发两天后,主办方公开致歉,同意作出赔偿,但亲历者在向红星新闻回顾时表示,这起事件在她心中留下的阴影尚未消散,希望不再经历这种非理性处理纠纷的方式,可以拥有安全和愉快的海外出行体验。▲演出海报,...……更多
...(记者周圆)考察站是南极考察的重要基础设施。日前,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考察站运行工作有哪些?如何支撑科学研究?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一一作了解答。“好的考察站是建出来的,更是...……更多
...华社“雪龙2”号1月7日电(记者周圆)北京时间1月6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成功布放深水生态潜标,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极地布放生态潜标。考察队副领队王金辉介绍,这套潜标的主要生态传感器依托重点研发项目...……更多
你好,中国南极秦岭站(探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刘诗瑶 胡润新中国南极秦岭站。祝 贺摄(影像中国)数据来源:自然资源部队员们在风雪中施工。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更多
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我国在南极都有哪些考察站?
...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学考察站。据悉,南极秦岭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设完成;随后,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也先后落成。南极秦岭站秦...……更多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中新网2月11日电 据朝中社报道,当地时间11日,朝鲜国防省发言人发表谈话回应美军核潜艇停靠韩国,表示朝鲜“已做好了使用任何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与地区和平的准备”
2025-02-11 12:36:00
隐姓埋名数十年,“深潜”人生的黄旭华院士,用无声与无悔、用挺身与献身,将他对父母的孝和对祖国的爱“潜”到最深处。海有多深
2025-02-11 12:53:00
越南搞大规模无人机表演,居然找韩国二道贩子,难怪“大火特火”
越南想要搞一次,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无人机表演,果然是“大火特火”。咱们在过新年,在过农历的春节,中国的新年,那越南,作为受中华文化深刻影响的地区
2025-02-11 00:08:00
央视新闻讯 2月6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离世。连日来,送别黄旭华的鲜花汇成了海洋,人们纷纷自发前往黄老生前工作研究所
2025-02-10 17:27:00
2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群众自发前来吊唁,一束束鲜花附着信件寄托着对黄老的无尽思念
2025-02-10 18:12:00
国内核电厂首次完成发电机定子更换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获悉:2月9日下午,中国核电旗下秦山核电的秦山第二核电厂在217大修中首次采用厂房开顶吊装方式
2025-02-10 19:45:00
【高清组图】贵州武警反恐演练锻造利刃尖兵
特战小队行动前展开部署特战队员全速出击向目标机动 对目标周边展开细致搜索接近目标准备行动 强势突入对“人质”实施营救临危不惧协同配合打击 特战队员背后突袭“暴徒”成功营救人
2025-02-10 21:01:00
长江之畔,珞珈山下。连日来,人们纷纷自发前往黄旭华曾奋斗的地方献花吊唁,缅怀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2月10日上午10时
2025-02-10 15:02:00
乌军周日4次试图用无人机袭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卫星城
扎波罗热市代理市长马克西姆·普霍夫表示,乌军周日4次试图用无人机袭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卫星城埃涅尔戈达尔市,未有人员受伤
2025-02-10 15:10:00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
2025-02-10 16:05:00
2月6日,为祖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作出卓越贡献的黄旭华院士因病逝世,让无数人悲痛不已。2月10日上午,黄老遗体送别仪式将在湖北武汉举行
2025-02-10 11:24:00
中新网2月10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当地时间9日凌晨,一艘139吨级大型拖网渔船在全罗南道丽水市附近海域翻沉,最新消息称
2025-02-10 12:00:00
锤炼舰载航空兵实战水平 歼-15最新训练画面公布
日前,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组织歼-15舰载战斗机开展飞行训练, 进一步锤炼了部队的作战本领。飞行训练之前,部队组织人员深入开展机务装备安全大检查
2025-02-10 12:00:00
技术派|六代机提速、无人机迭代……空军武器发展趋势如何?(下)
高超音速飞机或成“黑马”高超声速飞机通常指采用吸气式动力、最大飞行速度5马赫以上、可在临近空间长时间进行高超声速巡航飞行的飞机
2025-02-10 12:16:00
中新网2月9日电 据俄新社报道,当地时间9日,俄罗斯联邦船运公司表示,停泊在列宁格勒州乌斯季卢加港的一艘轮船发生技术事故
2025-02-09 20: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