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地评线】东湖评论:大江浩荡处自有脊梁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5-02-10 15:02: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长江之畔,珞珈山下。连日来,人们纷纷自发前往黄旭华曾奋斗的地方献花吊唁,缅怀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2月10日上午10时,武昌殡仪馆内,白菊如雪,哀乐低回。黄旭华院士安详地躺在鲜花翠柏中,胸前那枚“共和国勋章”在素色布幔间熠熠生辉。从北京赶来的科研后辈,自发前来的武汉市民,捧着黄老生前最爱的《文心雕龙》的学生等,共同见证着一个伟大灵魂的远行。

隐姓埋名处,碧海写丹心。1958年的夏天,黄旭华接到一纸调令,从此在家人视线中“消失”。新婚宴尔的妻子李世英不知道丈夫去了哪里,年迈的母亲三十年不曾见过儿子。在渤海之滨的荒岛上,黄旭华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丈量深蓝,用千万次实验叩响“龙宫”之门。当有人问起“父亲是谁”时,女儿黄燕妮只能在作文本上画一个潜艇的轮廓。直到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发《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这个深藏功名的故事才逐渐浮出水面。

在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试验现场,黄旭华常说:“我们搞科研的,就是要做沉默的砥柱。”面对西方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攻克7个关键领域技术难题,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在极限深潜试验中,62岁的他坚持与官兵同潜,在《出师表》的笔迹旁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的壮语。这些惊心动魄的数字背后,是一个科学家用生命丈量出的忠诚刻度。

沧海横流时,精神立潮头。在黄旭华的办公室,常年挂着“三面镜子”:放大镜里看世界格局,显微镜下察技术细节,反光镜中省自身不足。这种科学态度孕育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当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二十年造不出核潜艇时,他带领团队仅用八年就让“长征一号”劈波斩浪。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这种精神依然在量子计算实验室、深空探测基地延续。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黄旭华将这句话刻进骨血。退休后,他把获得的百万奖金全部捐出设立科技创新基金。这种家国情怀,如同长江之水奔流不息,滋养着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在贵州天眼基地,无数青年才俊正续写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新篇章。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黄旭华的爱国精神有了新的时代注脚。在武汉光谷,平均年龄28岁的研发团队攻克光子芯片技术;在宜昌船舶工业园,智能制造让万吨巨轮如积木般精准拼装。这些创新突破,正是对“核潜艇精神”的当代诠释。当我们凝视“奋斗者”号深潜器带回的万米海样,仿佛能看见黄老欣慰的笑容。

黄旭华用一生诠释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真谛。武汉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张浩坤留言说:“黄老的家国情怀,让我们年轻一代深深感佩!有国才有家,他是有大爱的一位前辈。”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东湖校区初三学生侯柯羽留言说:“黄爷爷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我们,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一辈的期待,将个人力量熔铸于新时代的建造之中,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成千上万的网友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功勋的敬意和缅怀。这或许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当长江与汉水在此交汇,我们分明看见,那承载着民族复兴梦想的巨轮,正沿着前辈开辟的航道,向着更辽阔的海天破浪前行。

对黄老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他的精神。在吊唁现场,还有一束署名为“核潜艇36棵青松”的鲜花。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中国核潜艇部队光荣历史的起点。山河念英魂,长歌送国士。无数科技工作者接过精神的火炬,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途上,继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诗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纪舒平(湖北武汉)

责编:詹蔷【责任编辑:伍佳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0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月6日,99岁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在武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让人民群众沉浸在悲痛之中,而他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
2025-02-12 18:30:00
...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对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的深情礼赞,他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光辉典范。“隐姓埋名三十载”,以忠
2025-02-10 16:05:00
...们送给了一个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这场“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的集体送别,这场跨越地域、超越年龄的全民吊唁,照见的是一个民族对
2025-02-10 18:11:00
...国的鲁迅先生似乎有着太多契合……是而立之年毅然投入核潜艇研制的他,怀揣“核潜艇之梦”作别家乡30年,那舍弃天伦不惧生死为国而战的矢志不渝,鞭策着当代年轻人。这与《大禹治水》中
2025-02-11 12:53: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走完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舰艇强,海疆固。海洋是国家安
2025-02-08 17:22:00
2月6日,为祖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作出卓越贡献的黄旭华院士因病逝世,让无数人悲痛不已。2月10日上午,黄老遗体送别仪式将在湖北武汉举行,社会各界纷纷前来排队献花,鲜花沿围
2025-02-10 11:24:00
2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群众自发前来吊唁,一束束鲜花附着信件寄托着对黄老的无尽思念。今天,我们向这位“深
2025-02-10 18:12:00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他们用“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人生故事,诠释着何为“科学家
2025-01-07 14:39:00
2月6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花白的头发、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言语……外表看起来质朴温润的黄旭华,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
2025-02-07 18:22: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