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自主避开浮冰,测线110公里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4-20 00:3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自主避开浮冰,测线110公里

山科大自研新一代无人船勇“闯”南极,填补多项南极近海海域数据空白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金震通讯员郭菁荔图/受访者提供

作为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天然实验室、全球环境和资源的新空间,南极是科学考察和全球治理的焦点所在。不久前,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杨继超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归来,他携带的山科大自研的“嵙海六号”智能无人船出色地完成了极地海域测量任务,填补多项近岸多波束水深数据空白,展现了极地科考的“山科”担当。

更智能、更轻盈

极地考察中显优势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无人船研发也迈入了新的阶段,其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水面无人船成为关注焦点,广泛应用于海洋科研、环境监测、海洋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并在极地考察任务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021年9月14日,山科大校庆前夕,两艘略显简陋的无人船在学校小西湖下水,自主完成了数字“70”的绘制,这被认为是山科大自研无人船从“0”到“1”的突破。2022年上半年,山科大海洋学院凭借海洋测量、导航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被极地中心选中,参与第39次南极考察。这也是山科大首次承担南极考察相关任务。

“出师小西湖,进击积米崖,决战罗斯海”……相比去过南极的“嵙海一号”“嵙海二号”,“嵙海六号”更加聪明,它的控制系统更加先进,结构更加轻盈,动力更加充沛,整船自主化率达到80%,比“嵙海一号”“嵙海二号”的整船自主化率提升30%。

杨继超介绍,山东科技大学无人船技术目前处于国内并跑的阶段。“嵙海”系列无人船采用双体结构,船长4米,在极地海洋中有着独特的优越性。

暴风雪频繁是长城站的最大特点,每年大风(大于17米/秒)日数在60天以上,最大风速可达40.3米/秒,相当于8级风速。极寒的气温对船体平台、动力系统、电子设备和测绘仪器提出了极高的可靠性要求。此外,复杂的海域条件,包括大量移动浮冰和冰山,增加了极地海洋测绘的操作风险。

走得准,看得清,避得开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此次南极考察中,杨继超承担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让“嵙海六号”完成长城站附近的测量任务。在长城站的31天中,杨继超“见到”太阳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天半,每周能放船出海的好天气只有1~2天。2月7日~2月9日,无人船作业终于迎来了珍贵的作业期。

杨继超告诉记者:“风速5级以下,涌浪较小,且最好没有雨雪的天气,才是最适合无人船出海执行任务的时候。船体抗横摇能力是影响海洋测量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基于耐撞性考虑,‘嵙海六号’采用充气式船体,有一定的弹性,钢性船体在撞到冰山和暗礁后,容易破损,现场维修困难。我们还带了两个备用的船体,船体一旦被划破,可以现场替换。”

“嵙海六号”采用海洋学院自主研发的智能避让路径规划系统,搭载双目摄像头,实现了“走得准、看得清、避得开”。杨继超介绍:“我们会给无人船提前设定好条件,比如朝着哪个方向跑、在哪个区域执行任务,无人船接收指令后就可以自己‘干活’了。无人船的‘大脑’经过系统学习训练,掌握了浮冰、冰山的外形特点。如果遇到障碍物,它可以自己做出决策,选择最佳避让路线,再回到任务点。”

三天的时间里,杨继超只睡了两个小时,瘦了8斤。在杨继超拍摄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他的野外工作环境。在一处相对开阔的山坡上,摆放着一张简易工作台,可接收“嵙海六号”传回来的海底测量数据。他和搭档需要守在电脑前,不能走远,直至无人船归来。“气温零摄氏度,但南极湿寒,体感温度特别低,在工作台前呆一会,脚指头就冻僵了。我们后来搭了个简易帐篷试图用来挡风雪,结果8号下午刮起了西风,帐篷险些被推倒。”

这次南极作业期间,“嵙海六号”累计完成110公里测线,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无人船曾与浮冰等危险海况“狭路相逢”,“思考”后,它成功做出了避险动作,完成了挑战,展示出了良好的自主性、智能性和稳定性。

助力秦岭站建设

为极地科考续写篇章

在此期间,我国科考领域又迎来一个重磅历史性事件——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这背后,就有着山科大的力量。在第39次南极科考任务中,山科大教师王磊带着“嵙海一号”“嵙海二号”无人船超额完成了相关海域测量任务,为秦岭站的顺利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杨继超告诉记者:“目前无人船搭载多波束测量系统,大多与无人船系统是分离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远程访问’来操纵和监控多波束,受网络质量和带宽影响很大。今年,我们拿到了山东省重大项目,任务就是要让两个系统充分融合,实现整套系统由一个‘大脑’指挥。”

记者获悉,山科大无人船已确定参加第41次南极考察。杨继超表示,“新一代无人船还没有敲定名字,但目前确定的是船体会比上一代更轻便,‘大脑’也会更灵活。在极地海域,由于浮冰的颜色与海水颜色相似,并不好识别。另外,摄像头也只能拍到海面的浮冰,沉在水下的浮冰部分是巨大的威胁。除搭载双目摄像头外,新一代无人船还将配备激光雷达,让它学习大量的浮冰等障碍物知识后,更精准地识别水上水下的障碍物。”

新征程上再出发,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山科大智能无人船团队将继续前行,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填补更多极地海域数据空白,为南极科考续写更多篇章,留下更多山科大印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0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继续冻结,这就是沿岸的固定冰。固定冰破碎就变成了浮冰。固定冰和浮冰在潮汐和气旋的作用下层层堆积,厚度可达好几米。我们把固定冰与浮冰统称为海冰,它随着季节发生变化。海冰的融化
2024-12-27 09:35:00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雪龙2”号和 “天惠”轮结伴破冰航行
...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于北京时间11月29日深夜进入浮冰区。两船随即开启冰区航行状态,“雪龙2”号开始为“天惠”轮破冰引航。两船刚进入浮冰区就遭遇9到10级风和密集浮冰,
2023-12-01 07:04:00
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采访日志:跟着“雪龙”探南极
...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图②:“雪龙2”号和“天惠”轮在浮冰区行驶。祝 贺摄(新华社发)图③:KA32直升机吊运物资前往中山站、内陆出发基地。本报记者 胡润新摄图④:雪地车进行海冰
2024-01-25 10:00:00
“雪龙2”号和“天惠”轮正在穿越浮冰区
...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目前正行驶在浮冰区。经过磨合,两船配合协作更加默契,预计将于12月6日前后穿越浮冰区,抵达罗斯海新考察站附近。新华社发(祝贺 摄)12月
2023-12-03 23:21:00
...?极昼的北极,有绝美的清晨和黄昏、有斑驳交错的海上浮冰,也有覆盖在静谧大洋之上的浓浓海雾,此时此刻,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正在北冰洋楚科
2023-08-09 22:49:00
豆瓣9.7,对话最了解冰冻世界的纪录片团队
...岸的北极偏远地区,曾经稳固的海冰平台已碎裂成数千片浮冰。几年前的一个春天,纪录片《冰冻星球II》摄制组听到老船长比约恩·克维恩莫说:“这片海洋以前被冰层覆盖广达海岸之外的一两
2023-01-16 19:46:00
筑梦南极 青春飞扬
...极地的海豹一点也不怕人,露出肚皮晒太阳;巨大的方形浮冰,还有梦幻般的碧蓝色大海;他们背负着采样工具,在冰雪里徒步10公里寻找最佳采样点……南极科学考察虽艰难,但处处充满惊喜。
2024-03-27 00:35:00
...。接下来,“雪龙2”号和“天惠”轮将驶入罗斯海外围浮冰区。作为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将为“天惠”轮破冰引航。两船预计于12月上旬抵达罗斯海新站附近,开展新站建设物资卸货
2023-11-28 16:15:00
研究:南极出现极地放大效应,当地气候变暖速度远快于预测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5日,南极阿德利岛,食蟹海豹在浮冰上。视觉中国 资料图日前,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发布了一份由其主导的研究报告,其中证实了南极出现了极地放大效应,当地气
2023-09-08 13:0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天眼记者Vlog|2025数博会抢先体验
8月27日下午两点,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专业展在贵阳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开馆仪式,正式拉开2025数博会的序幕
2025-08-28 06:03:00
清晨7:30,当手机铃声准时响起,拿起手机查看天气预报与空气质量指数——这是一天中我们与大数据的第一次相遇。一次手机支付
2025-08-28 06:03:00
LV美妆精品全球首店落户南京上半年我市共开出首店超200家,其中江苏及以上首店超43%南报网讯(记者黄琳燕)南京首店上新
2025-08-28 07:37:00
大多降价千元左右,有的品牌降了四五千元中高档自行车价格:从“居高不下”到“集体跳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近年来
2025-08-28 07:37:00
南报网讯(通讯员张炎张烨陶炎记者徐宁)记者昨天从扬子石化获悉,该公司不久前成功通过裂解炉燃料系统回收碳四,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2025-08-28 07:37:00
河北日报讯(张辉、王继军)日前,由阿特钚锐秦皇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特钚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最大振幅三质体电磁振动给料机发往上海
2025-08-28 07:51:00
首届炒菜机器人大赛精彩回顾 添可食万星厨彰显智能烹饪科技实力
近日,一场汇聚了政、产、学、研顶尖力量“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暨首都共享中央厨房产业峰会”在北京平谷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2025-08-27 08:54:00
山推(德州)公司:靠“智造”省出大效益!成本降30%销售额反增15%
鲁网8月26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8月26日,德州市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记者见面会第四场,聚焦高端装备产业链
2025-08-27 09:02:00
欧瑞电子:全国60%超算中心都用它!三年营收增速超40%
鲁网8月26日讯(记者 吴美琳 实习记者 李安琦)8月26日,德州市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记者见面会第四场,聚焦高端装备产业链
2025-08-27 09:03:00
吉镜头|高清大图!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展馆一一看过来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开幕在即A2馆内的吉林市展馆 A2馆内的延边展馆A2馆内的辽源展馆 小米汽车展馆布置完毕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已经抵达现场 印度尼西亚展馆正在进行最
2025-08-27 09:13:00
近 日 ,DeepSeek发 布DeepSeek—V3.1,基于下一代国产芯片训练。DeepSeek—V3.1采用UE8M0FP8精度训练
2025-08-27 09:14:00
从家庭式代工坊到“厦门品牌” 厦门制造“衣”鸣惊人
独立设计师王在实位于红顶艺术社区的工作室。时装工作室的师傅在制作样衣。(设计师 供图)“金顶奖”设计师曾凤飞的时装作品
2025-08-27 09:22:00
厦门软件园:人工智能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
厦门软件园已形成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人工智能全产业体系。(厦门软件园 供图)厦门软件园企业美图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2025-08-27 09:22:00
从普惠金融看厦门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今年5月,“中情中意 消费一夏”购在厦门消费季活动吸引超20万人次打卡,金融活水与企业让利深度融合,吸引市民游客共赴这场夏日消费盛宴
2025-08-27 09:22:00
ZWO振旺联合格林尼治天文摄影大赛,共创全球天文盛事
国内独家冠名赞助,聚焦全球星空影像2025 年 8 月,中国天文摄影领军品牌 ZWO 振旺宣布,正式成为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主办的"第 17 届格林尼治天文摄影师大赛"(Ast
2025-08-27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