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向北极进发 第13次北冰洋科考有何不同?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8-09 22:4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问到底丨向北极进发 第13次北冰洋科考有何不同?

极昼的北极,有绝美的清晨和黄昏、有斑驳交错的海上浮冰,也有覆盖在静谧大洋之上的浓浓海雾,此时此刻,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正在北冰洋楚科奇海上作业,目前已经抵达北纬77度左右。科考队于7月12日正式起航,总台央视记者王楠也随船出发,全程记录我国此次北冰洋科考进程。

当前在楚科奇海有哪些科考任务?科考队员24小时连续科考面临哪些挑战?今年科考的难点在哪里?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北极的海冰是什么味道的?一路向北极进发,都有哪些新鲜见闻?

此次北冰洋科考有哪些重点任务?

这次科考全程80天左右,除去往返路途时间,预计总共有40多天可以开展科考作业。此次北冰洋科考有哪些重点任务?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个就是“雪龙2”号的科考作业协同系统,上面不仅可以显示冰情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显示当时的温度、经纬度等信息以及科考作业进度。目前,在北冰洋楚科奇海域的科考任务已经完成过半。

这次北冰洋科考有哪些重点任务呢?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我们这次北冰洋科考是聚焦北极快速变化下的生态系统的变化,主要有四个重点任务,一是中北冰洋的太平洋扇区的生态环境的调查和海冰的综合调查。二是加克洋中脊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三是一些科学研究计划,主要还是针对环流、海冰开展研究。四是国际合作,包括中泰微塑料的北极的调查,以及中俄加克洋中脊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

在这些任务中,对加克洋中脊进行调查,是继2021年首次科考后的第二次。加克洋中脊又是什么呢?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加克洋中脊是一个新的火山脊,它是我们全球扩张速率最慢的一个洋中脊,应该说它对于我们研究全球板块的扩张,还是有重大意义的。通过我们这个航次的进一步调查,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加克洋中脊的结构的变化以及扩张的过程,也为我们揭示超慢速扩张的洋中脊热液的循环机制,提供一些坚实的基础。

研究北冰洋气溶胶 有哪些黑科技?

在所有科考任务中,和大气科学相关的作业非常多,除了释放气象探空气球以外,还要对大气中的气溶胶进行研究,据了解,我国曾在2016年对北冰洋气溶胶情况进行过激光雷达观测试验。我们为何要研究北极的气溶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年的北冰洋科考在开展这样任务时又有哪些黑科技?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乐凡阁:这台仪器叫做气溶胶散射激光雷达,主要是观测从近表层到高空1万米,气溶胶浓度的垂直分布以及它相关的一些物理参数。这张是实时生成的数据图,初步推测的话,这主要可能是由于海洋排放的大量一次海盐气溶胶,所导致的PM10气溶胶浓度升高。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乐凡阁:北冰洋是当前海洋气溶胶研究的热门地区,由于当地特殊的水文环境,包括海冰的覆盖以及密集度的变化,包括当地特有的浮游生物种类及其丰度的变化等等,这些影响因素可能会显著影响气溶胶的生成以及排放,但是它们相关的影响机制以及过程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这也是我们在北冰洋开展气溶胶观测的重要原因。

科考队员24小时连续科考 面临哪些挑战?

北冰洋自然条件恶劣,海况复杂多变,户外温度低,而很多作业项目,需要在科考船的艉甲板进行,这样的作业条件下,科考队员们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冷是一方面,由于这次在楚科奇海上的作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水体环境、生物生态等方面,大量的海面浮冰也给科考作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雪龙2”号实验室实验员 刘丛舒:我们这个网放下去以后,假如这个冰移动了,它很有可能会动,就把绞车的钢缆给勾住了,有可能设备就会丢。

在北冰洋科考,上冰作业必不可少,但是频繁的海雾,会给队员们带来另外一重风险,那就是北极熊。除了安放安全屋、防熊笼外,考察队也会采用多种手段。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目前来说,主要是通过瞭望,我们在驾驶台几个方面观察作业的区域有没有熊。有熊的话,就让作业人员赶紧撤回来。另外碰到能见度不高,有雾过来,就赶紧停止作业,撤回来。第三个,我们会通过无人机、一些红外设备感应有没有熊,包括直升机也是待命。

北极的海冰有味道吗?和南极海冰一样吗?

北极的夏季,是一年中海冰最少最薄的时期,受潮汐、大风、涌浪影响,海冰会不断破裂,形成一条条冰裂隙。北极的海冰是什么味道的?和南极的海冰一样吗?来听听科考队员的介绍。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陈晓东:浮在海面上的冰,总体上来看,北极的冰盐度更高一些,更咸一些。

这种海冰,它一般的盐度,是在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大概我们说是盐水(海水盐度)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左右。在南北极,除了海水直接冻结形成的浮冰以外,还有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叫做冰山。那么冰川的形成,是通过积雪长年累月堆积而形成的,所以冰川本身是没有盐分的,它产生的这些冰山也是没有盐分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这种淡水冰。

北冰洋,主要的地理特征是海洋,但是南极是有大陆的,存在很多的这种冰川,它会形成特别多的冰山,所以在南极,冰山所占的体量是相当大的。北极因为冰山很少,淡水冰占比相对比较少,这也是为什么北极的冰总体上比南极的冰更咸一些,盐分更高一些。

极地那么远 为何要去科考?

一眼望不到头的蓝色海洋,连绵不断的白色海冰,无论北极还是南极,对于人类来说,都是遥远的极地,不仅气候恶劣复杂,而且人迹罕至。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远万里,排除万难,到北极去科考呢?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极地,首先它是我们地球的两大冷源,对我们大气环流来说,它是一个驱动器。对于我们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极地对我们研究板块运动,包括气候变化以及空间这块的科学家来说,它也是个宝库。

不仅如此,极地和海洋、外层空间、网络空间都是全球发展的新疆域,对世界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 王金辉:极地科考,它本身是人类认识自然奥秘以及探求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中国开展了39次南极考察以及12次的北极考察,应该说我们无论是在极地的冰川学、海洋学、地质学、生物生态学以及气候气象学这些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我们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和一些新的科学发现。特别是对于北极来说,北极的气候变化,这些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在来说,应该说整个的极地科考的事业应该是稳步向好的一个趋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0 00: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第13次北极科考启程 将在北极海冰上架设自动气象站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缓缓驶出港口,载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征,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科考预计总航程约1.55万海里,计划于今年9月下旬返回上海。
2023-07-13 15:28:00
首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取得多项突破,这届科考队带回北冰洋哪些“秘密”?
今天(27日)我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上海标志着本次北冰洋科考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考察顺利结束《新闻联播》带你了解历时78天、总航程15000余
2023-09-28 10:52:00
... 陈雪柠)记者昨天获悉,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于9月5日13时55分抵达北纬90度暨北极点区域。考察队在北极点重点围绕
2023-09-08 03:55:00
...球性问题。此前研究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塑料碎片漂浮在北冰洋上,但它们究竟来自哪里并不确定。德国亥姆霍兹极地与海洋中心的研究人员2016年-2021年间,在北极海域收集了2300
2023-02-14 14:27:00
...24日 11版)【光明时评】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于7月12日从上海出发,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2023-08-24 07:26:00
“雪龙2”号抵达北极点彰显我国极地装备能力提升
...:央视网央视网消息: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向南驶出北极圈,离开北极地区。在此之前,考察队于北京时间9月12日17时
2023-09-15 13:19:00
青岛科技助力我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青岛科技助力我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为超远距离通信提供解决方案“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本报资料照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通讯员 黄琳本报8
2023-08-14 04:55:00
中国北冰洋科考开展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正在北冰洋楚科奇海上进行作业。在本次科考过程中,采用多种新手段对极地大气进行研究。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在北冰洋科考过程
2023-08-09 17:06:00
... 北京时间8月20日下午,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加克洋中脊附近海域,开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作业。根据计划,地质和地
2023-08-22 01:1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