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辛弃疾一生不忘恢复中原,可却再未踏上故土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齐地历城人(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自幼父亲早逝,祖父辛赞带着辛弃疾在金军占领区生活。辛赞虽然担任朝散大夫...……更多
辛弃疾的军事与政治才华,未实现的恢复中原之梦
...如虎的豪情壮志,也有宝马雕车香满路的脉脉柔情。他是辛弃疾,是南宋朝廷唯一的风骨,是滚滚狼烟里的一杆气节,一曲繁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更多
辛弃疾:南宋的铁血诗人与民族英雄
他只是一个词人吗?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的一生似乎总是与“词”这个字联系在一起。他谱写的词章,描绘了许多美好而凄凉的画面,抒发了无尽的落寞和怀念。似乎辛弃疾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并没有更多的可能。但是,...……更多
辛弃疾:从抗金英雄到宋词巨匠的传奇人生
...在青史上所留下的才名远超过勇武之名,他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辛弃疾的影视形象。来源/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截图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山东历城(今济南)。这是靖康之难(1127)后的第十四个年头,宋朝...……更多
中国的文人向来不缺豪杰之辈,比如辛弃疾,他以五十骑勇闯五万敌营的壮举告诉后人,什么叫“中国文胆”。辛弃疾出身陇西辛氏,这是一个充满血性的家族,西汉时期有辛武贤、辛庆忌、辛通祖孙三代为国戍边,魏晋南北...……更多
南宋北伐再起风云:韩侂胄力主收复中原
...劝说韩侂胄,希望韩侂胄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就来到朝廷,不仅向韩侂胄提议要北伐,还面见宋宁宗,分析天下大势,认定金朝就要灭亡了。 辛弃疾的劝说,让韩侂胄北伐的意志更加坚定。一生盼望国家能够...……更多
辛弃疾为何既能留下了金戈铁马,也能留下了灯火阑珊
...变后,北宋南迁,他的祖父辛赞不得不致仕金朝,所以在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尽管“身在曹营”,又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又在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更多
...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北宋西北地区得以和平。TOP、1辛弃疾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更多
辛弃疾单骑闯敌营,是是真实历史还是传说?
...实的历史事实?这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将带领我们深入探寻辛弃疾的豪情壮举,挖掘历史中那个激荡的时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审视历史文献,分辨夸张和事实,还原辛弃疾的巅峰之战,为读者呈现一场跌宕起伏的历史史诗。...……更多
南渡前,辛弃疾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济南
...国。在中国文学史上,能把这两者结合得最好的,莫过于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出生于济南历城四风闸。尽管辛弃疾的主要文学活动发生在南渡之后,不过大致可以考证,除...……更多
他为收复故土付出一生心血,又为权势不择手段
...失败后,不被重视的南宋主战派,其中就有闻名于后世的辛弃疾和陆游,随后又将岳飞追封为王,对金朝态度强硬,以示战心。后来,他一手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却因为南宋当时并无良将,而招致惨败,此后,他仍旧坚...……更多
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
辛弃疾南归为何不受重用?监察御史:花钱如沙,杀人如草!辛弃疾的悲愤:谁能问,廉颇老了,还能谋生吗?1/简介唐代浪漫诗人李白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名叫《侠客行》,其中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痕”的诗句,给人一...……更多
此人是著名词人更是猛将,率50人闯几万人敌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写的这句诗是用来怀念年轻时候的情景,在辛弃疾的一生当中,充满了跌宕起伏和坎坷,晚年的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词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慨和复国之愿。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一位词人...……更多
辛弃疾独闯敌营擒拿叛贼,却难以实现北伐抗金之志
金戈铁马的辛弃疾,曾在22岁时独闯敌营擒拿叛贼,然而,为何他一生都被授予文职?这位英勇无畏的将军,明明表现出色,却始终没有迎来更高的军职。这一段看似矛盾的经历,是否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奥秘?少年豪情万丈,志...……更多
说到辛弃疾,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吧?毕竟在上学的时候学习了很多关于他的诗词,他的诗词可是非常出名的,而且寓意很深。但是对于辛弃疾到底是哪个朝代的并不是很清楚,而且他的一生可是非常的传奇,一共分为四个阶...……更多
辛弃疾的叠字“腰箍”别立一宗
...神思,把词的意境“箍”在里面。济南府的“词中龙凤”辛弃疾与李清照,都好叠字。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组浅俗叠字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登峰造极,妙之毫巅。辛弃疾则以《采桑子》...……更多
古代文武双全的巅峰人物:曹操、岳飞、辛弃疾与范仲淹
...对军事的贡献让他成为古代文武兼备的典范。 文武傲世辛弃疾辛弃疾,中国文坛的巨星,豪放派大家,与苏轼并称“苏辛”,被誉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破阵子》、《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更多
...于武将中,还表现在文人团体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名武将,他自然是反抗派的典型代表。然而,李清照不同。她是一个弱女子,但却有着豪情壮志,喊出了“生当作人杰,...……更多
他是北宋能文能武的全才,豪放程度堪比李白
...尾。巧合的是,宋朝也有一个长得像李白的人物,他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出生时,晋兀术撕毁了宋金契约。岳飞进行了第四次北伐。宋军如火如荼。金沦陷区的百姓,包括山东在内,都盼着王的到来,却要等上一年。后来,岳飞...……更多
辛弃疾的传奇:勇闯敌营,擒贼先擒王
自古燕赵多豪杰,少年幼安侠风传。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虽然,其一生的成长历经沧桑,但是一腔爱国热情却是历久弥坚。可以说,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除恶惩奸的侠士,到决胜疆场的良将,再到治理一方...……更多
辛弃疾:南宋爱国诗人的政治抱负
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个爱国人士,作为文人,更多的了解是辛弃疾的文艺作品,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够收复失地,打败金国。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辛弃疾一生以恢...……更多
辛弃疾与岳飞:壮志未酬的两位抗金英雄
...第一出现的就是精忠报国的岳飞了。之后就是伟大的词人辛弃疾。英雄之间常常会有惺惺相惜之情。但在辛弃疾留存在世的六百多首词中却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岳飞,这是怎么回事呢?一、精忠报国岳飞是南宋时期出了名的爱国将...……更多
声势浩大的开禧北伐,为何会无功而返?
不论是写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辛弃疾还是写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他们都是南宋积极的主战派。而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都与韩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彼时人人\"直把杭州作汴州\...……更多
辛弃疾花重金送落魄才子回乡写下平生最得意之作是什么
能和辛弃疾成为好朋友是不容易的!如果要用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来形容他的话,那辛稼轩绝不是郭靖,他是乔峰。当年为了追杀偷盗帅印的义端和尚,他埋伏于对方必经之路上,一刀将对方砍了,这等嫉恶如仇只有江湖一哥才有...……更多
辛弃疾为何被传为犀牛精投胎
...豪放派的全球里,惟一能和苏轼一概而论的人,好像只能辛弃疾。他是比苏轼更豪爽的人,风花雪月在他的眼中,从不是文人墨客该迷恋的事儿。它用一辈子来树立文人墨客报国的另这种方法——“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更多
\\\
...年,民不聊生”,“府仓空匮,赋敛日烦”,浙东安抚使辛弃疾也曾预言“金必乱”。韩侂胄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兴师北伐,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北伐前夕,韩侂胄严禁道学,将道学的‘\"语录”之类全部销毁,订立伪学逆...……更多
南宋不愿意北伐,既有政治上的因素,更多是经济上的考量
...,就此心安理得地偏安,将北方中原当成了“外国”,把辛弃疾这样的主张派当成了必须防范与警惕的“归正人”!对“归正人”,南宋一直加以各种打压歧视,“只许添差某官职,而不厘务差遣”,官职升迁上更直接设置“隐...……更多
聊聊南宋著名诗人、将领——辛弃疾
...霍去病同出一辙。没错,他就是南宋著名诗人、将领——辛弃疾!说起辛弃疾与霍去病,两人确实很像,不光名字像,而且都是少年成名,都是意难平。一个是英年早逝,一个是生不逢时。理论上说,辛弃疾应该是金国人,因为...……更多
辛弃疾:南宋的杰出词人与英勇将军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与苏轼的词一起并称为“苏辛”,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其实,辛弃疾原本并不是词人,他在年青时就是一名征战疆场、血染战袍的将军。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就率领两千多人在...……更多
沿着辛弃疾的足迹 一路南下
...落下帷幕。参与者穿越鲁、赣、闽多地,重温了著名词人辛弃疾悲壮亦豪放的代表词作、曲折又壮阔的人生轨迹。此次活动由《辛弃疾传:剑胆诗心北国魂》的作者、济南文旅主播分会会长赵林云发起,可九茶客厅参与。众多辛...……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三国演义》一直吹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让大家忘了其实最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董卓,紧接着就是李傕郭汜二人,而这三个人都没有落得好下场
2024-06-28 17:05:00
马超身为西凉难得的青年才俊,自然有数不清的女子想要嫁给马超。而马超也是在年轻时,便娶了自己的正妻,杨氏。而杨氏婚后,便与马超生育一子
2024-06-28 17:05:00
而在三个儿子之中,长子与庶子皆是死于敌人之手,唯有幼子马承平安长大。而马超的后人却不仅仅是指这三个儿子,还有他的女儿——马氏
2024-06-28 17:06:00
李渊把一个太子之位扔给了李建成,但是你没有明确说明这个太子之位给她,他就是你的法定继承人,或者说你以后的继承就是它了。你应该把这个东西当面锣对面鼓的跟自己的儿子跟所有人都讲清楚
2024-06-28 17:06:00
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可以寄打又骂,哪怕自己的孩子出去以上饭钱,这种事情很正常,你就是替我干这种事儿的,要是自己的孩子犯了错
2024-06-28 17:07:00
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因此他在定鼎天下后采取了分封制,即将国家的边远地区分封给刘氏诸侯王(消灭异姓王之后)
2024-06-28 17:07:00
到了一千多年后的明代初期,大明第二任天子建文帝也面临着藩王尾大不掉的局面。可是建文帝没有学习汉武帝的成功经验,而是采用了汉景帝用拳头说话的方式
2024-06-28 17:08:00
当年刘备带着几十万的百姓一起逃亡。可是甘夫人和刘备的儿子刘禅却被冲散了。赵子龙作为刘备的贴身保镖,却跑过去救他的儿子。这就是不称职啊
2024-06-28 17:09:00
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故事。我们先来看看刘备摔阿斗的前因后果:首先赵云是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他被称为三国第一儒将,可见无论是在武力方面还是头脑方面
2024-06-28 17:10:00
后来刘备有了阿斗,不但开始疏远刘封,还防备刘封对阿斗不利,这也是后来有人认为关羽失荆州之前刘封不肯出兵救助的理由:关羽明显是阿斗刘禅的最大支持者
2024-06-28 17:11:00
正史互相冲突,导致建文帝的下落之谜,成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各地甚至是不是便会冒出一些建文帝曾出没的“痕迹”,不过正是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太多
2024-06-28 17:12:00
至于郑和下西洋是不是为了寻访朱允炆,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胡濙却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担负寻访朱允炆下落的官员。而正是由于朱棣的命令
2024-06-28 17:13:00
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忧国忧民,心系家国,他感慨生民,为无数普通人留下历史的注脚。就如BBC关于杜甫的纪录片中诠释的那样
2024-06-28 17:13:00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名门之后,官宦世家。他恪守着积代相传的“奉儒守宦”的信念,他文采飞扬,雄心壮志,一心希冀“致君尧舜上
2024-06-28 17:14:00
由此,我们读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昔盛今衰,读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隐隐忧伤,读到“日长唯鸟雀
2024-06-28 1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