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安史之乱之所以经历七年之久,兵乱席卷大半个大唐。个中原因除了是燕军(安禄山的军队)蓄谋已久,为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和唐王朝自身内部自相倾轧相关,承平已久的大唐军队在平叛过程中的战场拙劣表现。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燕军从范阳起兵,刚开始的时候安禄山等起兵的主要还是以分割河北诸地为目标,而非取代大唐王朝入主中原。虽然燕军接连攻下洛阳、潼关和长安等重镇。但却丝毫没有深入追击的意思,天宝十五年,安禄山选择了在洛阳称帝,目光短浅的安禄山现在只想巩固河东和关中等地,消化从这些地方劫掠的财富。中原的财富和土地消磨了安禄山进取河西、四川的决心。
此时的燕军内部,由于安禄山脾气暴躁加深了其与儿子安庆绪的矛盾,最后也被自己儿子取而代之。在安庆绪上位后,进攻的重心也发生改变,主攻方向由关中变成了江淮地区。以李子奇部进攻睢阳、武令珣进攻安阳。
安庆绪这个战略目标很明确——只要将江淮富庶之地占领,唐王朝就失去了支撑起战争的本钱。但却没想,这两地的唐军整整坚守一年以上,大大消耗了燕军主力。而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唐肃宗李亨继位,从江淮、朔方、西域、河陇聚集起来的勤王之师已经抵达长安前线。这个时候的战场主动权也重新回到唐王朝这一边,各路大唐军队开始要大举反攻了。
大唐军队反攻的重点——主要围绕在京畿长安周边与燕军展开了两次长安战役,而这两场战役中的大唐军队表现,正印证了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燕军,就怕猪一样的友军”。两场战役下来,即使有着李光弼、郭子仪等名将压阵的大唐军队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十月,唐肃宗便命令房琯为宰相,统领兵马乘势收复长安。而后面的事情也恰恰证明了,很多时候忠诚并不于等同你的能力,虽然房琯的太爷爷是太祖时期名臣房玄龄,但志大才疏,情商感人的房琯很显然没有继承他祖上的优秀基因。史书记载“房琯喜宾客,好谈论,多引拔知名之士,而轻鄙庸俗,人多怨之。”虽然唐肃宗也知道房琯打仗不行,但这个时候的唐肃宗因为安禄山造反,对于武将的信任值已经跌到谷底,因此只能选忠诚度高的房琯带兵作战。
按理说房琯一介文臣带兵,身边怎么也要配一个压得住阵脚的武将。但很遗憾,偏偏不信邪的房琯的这一套核心领导班子里却全为文臣,史书记载以“以御史中丞邓景山为副,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给事中刘秩为参谋。”,最后怕别人说清一色文臣带队,勉强带了一个大将王思礼。这样一套文臣班子很快在和大燕名将安守忠的作战中败了下来。安守忠何人?大燕五虎上将其二(第一是史思明)。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房琯在战场上的表现着实搞笑。至德元年十二月。房琯和安守忠在长安郊外的陈涛斜展开会战。这个时候大唐正好缺马,面对安守忠手下的大燕骑兵一筹莫展。为了弥补大唐骑兵劣势,于是房琯照猫画虎学填单用牛车来对阵骑兵,驱赶牛群进攻安守忠本阵。安守忠看到牛车过来则利用火攻来驱赶牛车,这让阵脚大乱的牛群,立马扭转牛头,直冲房琯的中军,面对着疯了的牛群还有后面掩杀过来的安守忠,大唐军队很快就败下阵来。四万大军仅千人逃走。而房琯所信任的那几位文臣,见势头不对立马投降了安守忠。
就这样,第一次反攻长安就在一阵聒噪中结束。
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后,就召见了当时的著名谋臣李泌。李泌就唐军反攻路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主张的就是一个字——拖。李泌建议让李光弼从太原出兵,郭子仪东渡黄河出兵洛阳附近,打击一字长蛇阵的燕军,让他们疲于奔命。《资治通鉴》记载“今所恃者,皆西北守塞及诸胡之兵,性耐寒而畏暑,若乘其新至之锐,攻禄山已老之师,其势必克。”唐肃宗表面上认同李泌的意见,但实际上心里打的算盘确并非如此。虽然知道李泌说的很有道理。但他的王位并非很正统,在四川还有一个随时复辟的太上皇(唐玄宗)。他亟需一场胜利来稳固自己的皇位,而光复长安无疑是一个最大的筹码。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这次唐肃宗吸取了房琯的教训,不再让文臣担任主帅,而是以郭子仪为大元帅,于四月对长安发起进攻。虽然郭子仪的名将,但这个时候也是一筹莫展,一方面是唐军新败士气低落,另一方面是在平原作战,唐军缺乏骑兵(对面的安史叛军有精锐的李归仁骑兵)。本来之前答应过来的回纥骑兵因为南方天热,马匹生病为由直接跑路。但深知君命难违的郭子仪和另一位大将王思礼也只能硬着头皮进攻。双方大战七天,叛军佯败,吸引唐军进入包围圈,骑兵从两翼杀出,大败唐军。郭子仪的儿子也在战斗中阵亡,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经过半年修整,同年十月,得到回纥骑兵(仆固怀恩)和李嗣业安西北庭军助阵的郭子仪,纠合了十五万大军,又一次展开了对长安的第二次反攻。战场前期的剧本和第一次很像,李归仁的骑兵连续冲击唐军的步兵阵地,就在唐军快失利的时候,安西节度使李嗣业率领陌刀阵,杀退李归仁骑兵。作为预备队的回纥骑兵也压上来,前后夹击最终击败叛军。看着一路大败的安史叛军,本来想追击的郭子仪却让李俶阻止了,这也同步说明了李唐王朝是怎么保守。
从这两次长安战役中,可以想象到大唐军队拙劣的作战水平,让人大跌眼镜。而造成唐军战斗力弱的因素也是多样的。雨田私以为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的问题在唐肃宗:他虽然是靠着朔方军上位,但却不相信武将,后期甚至用宦官鱼朝恩直接掌握神策军。在第一次进攻长安的房琯惨败后,不得已而启用郭子仪和王思礼等。而在燕军大败之后,也害怕武将拥兵自重,停止追击燕军,造成燕军死灰复燃。
其次是缺乏骑兵:两次长安战役中虽然由郭子仪和王思礼领军,但基层的唐军除了朔方军,其他均为乌合之众,而且骑兵接近于0,第二次长安战役如果不是靠着从西域驰援的李嗣业边军和仆固怀恩领导的回纥骑兵,唐军有很大可能重蹈覆辙。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两次战役来看,综合国力下降让唐军对于平叛是有心无力,而后期唐军作战也更多的依赖边镇和回纥骑兵。边镇兵力的空虚和让吐蕃趁虚而入,大唐王朝也在叛乱之后,逐渐走下坡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9 1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