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聚“光”成炬 以新致远(走进产业地标·在高新区感受新质生产力)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11-20 06:3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西安高新区打造光子产业科技创新链条

聚“光”成炬 以新致远(走进产业地标·在高新区感受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韩 鑫 王云杉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0日 第 18 版)

聚“光”成炬  以新致远(走进产业地标·在高新区感受新质生产力)

中科微精技术人员开展飞秒激光精密制造关键工艺研究。

边文千摄

一束光,能有多少种创新应用?在陕西西安高新区可找到答案——

化“光”为刀。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加工车间,绿光闪烁间,矿泉水瓶盖大小的光栅薄片上,超高速飞秒激光雕刻出2万条线,每根线间距不到半根头发丝直径。

换“光”为电。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一款自研智能手持式测温设备,可在不受口罩、眼镜等干扰下,实现3米内非接触式热成像测温和超温预警。

以“光”为媒。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两款高端半导体外延片产品关键指标国际领先,带动光子技术在消费电子等领域加快应用。

孜孜追光十余载,聚焦光子制造、光子芯片和光子传感等三大领域,西安高新区光子产业茁壮成长,已聚集约200家相关企业,核心产业规模近200亿元。

脱胎于西光所——

增强源头技术供给,孵化更多创新企业

1飞秒,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1.3秒,光能从月球抵达地球,而1飞秒,只能走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200。相较于传统激光加工设备,用飞秒激光进行加工,高能量可瞬时注入微小区域,实现“超精细、无损伤”。

走进西安中科微精激光加工车间,由企业自主研发的一台台飞秒激光高端精密加工设备,正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进行钻孔加工。仔细观察,手掌大小的叶片上,密布着上百个绿豆大小、形态各异的气膜孔,它们是提升发动机性能的关键。

“这台设备的成功研制,一举打破了国际垄断。目前已运用在国产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上,还在向汽车、医疗等民用领域拓展。”中科微精董事长杨小君说。

企业“解锁”精细加工能力,靠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以下简称“西光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拆除围墙,开放办所。”2015年,响应所里号召,原西光所光子制造与系统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杨小君带着30多项专利成果,在西安高新区创立中科微精。如今公司已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连续5年营收翻番,并孵化出中科微星、中科聚能等4家上下游激光器企业。

“西光模式”还在不断深化。今年3月,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传来喜讯:西光所先进阿秒(1阿秒为百亿亿分之一秒)激光设施通过可研批复,计划年内开工建设。中科微精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自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助力公司实现激光设备的迭代研发,在更小的时间量级上完成更精密的激光加工。

沐光、追光、发光,中科微精只是缩影。今年3月,陕西发布“培育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提出以西光所先进阿秒激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创新源头,打造光子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高地。

“从飞秒到阿秒,西光所始终着力核心技术突破,增强源头技术供给,以技术之光照亮创业之路。”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峰介绍,截至目前,西光所累计投资孵化硬科技企业500余家,企业总估值6333亿元,带动就业超过3万人。

加速于先导院——

搭建完整服务链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让产业之“光”更加闪耀,既要持续发“光”,更要不断聚“光”。

“不同于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往往面临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和技术更新快等挑战。”唐晶量子总经理龚平感慨,克服挑战,离不开专业的服务平台和稳定的资金支持。

2018年前后,国内光子产业开始发力。手握技术的龚平在朋友邀请下回国创业。“那时,门槛高、周期长、研发风险大是最大顾虑。”龚平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半导体外延片决定着光芯片70%的性能,但它极为“脆弱”,一粒粉尘都可能将其毁坏,因此从研发到生产都必须在超净室内进行。

“西光所旗下的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提供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助力团队快速进入研发生产阶段。”龚平算了一笔账:600平方米的超净室,再加上房租、水电费以及辅助设备和运营团队的费用,这一套初始配套环境,起码需要上亿元资金投入,而在先导院帮助下,公司每年只需花费数百万元,研发成本大幅降低。

找厂房、组团队、买设备……经过技术攻关,2018年4月,唐晶量子产品经测试顺利达到可商用级别,年底便实现量产并接到订单。目前,公司研制出的两款高端GaAs外延片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带动光子在消费电子、传感测量、智能终端等前沿领域深入应用。眼下,新的生产基地正在丝路科学城加紧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预计年产量达9.7万片,年产值达3亿元。

筑起暖巢,引凤来栖。超百人的工艺技术团队、百余台(套)先进光电芯片关键设备、8000平方米的洁净厂房……如今,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已构建起光子企业从产品研发到批量供货的全流程技术服务。

“对初创企业而言,中试、检测、工程化等科研配套往往是成果转化的‘拦路虎’,借助先导院平台,起步成本能降至原来的1/10,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迭代。”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助理张晓雷介绍,目前,先导院已服务70余个项目团队,吸引40余家光电芯片领域初创企业入驻。

借势于园区服务——

分析企业需求痛点,提供精准差异服务

指着丝路科学城即将落成的研发基地,中科立德市场副总经理王周瑜充满期待。这家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光电设备研制企业,8年前创立时营收刚过600万元,近年来已突破亿元。

“度过初创期后,公司面临再次‘爬坡’。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公司搬进了高新区内的‘曲率引擎’硬科技企业社区。”王周瑜说,在这里,办公面积由原来不足2000平方米扩展到约5000平方米,满足了公司扩产能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区内聚集了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彼此之间互为甲乙方,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曲率引擎”出自科幻小说《三体》,是驱动飞船进行光速飞行的推进系统,寓意助力度过初创期的光子企业加速成长。在社区内,运营服务团队能通过分析企业痛点需求,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王周瑜回忆道,2022年初,结合前期市场调研,公司研发出了一款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亟待进行市场化推广。“经过社区团队‘牵线搭桥’,我们与陕汽集团达成车载360度辅助驾驶系统等产品战略合作,助力企业营收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打造产业发展空间、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构建全链科创生态……目前,“曲率引擎”入驻企业64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5%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去年入园企业经营收入总计超15亿元。

聚“光”成炬,驭“光”而行。炬光科技、莱特光电成功登陆科创板,立德红外、中科微精加速筹备上市……脱胎于西光所,加速于先导院,借势于园区服务,一批光子企业脱颖而出、由小变大。未来,西安高新区将持续推进光子芯片聚集区、光子制造聚集区、光子传感聚集区建设,并前瞻谋划更大规模的光子产业聚集区,让这束光更加闪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0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唯创新方能致远
...许 刚金秋时节,丰收之季。作为科技创新的高地,辽阳高新区正在不断放大“高”和“新”两大优势,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不同领域有多个项目取得了引以为豪的新突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2023-10-20 06:15:00
小小纳米长出千亿级产业(走进产业地标·在高新区感受新质生产力)
...术相关企业小小纳米长出千亿级产业(走进产业地标·在高新区感受新质生产力)本报记者 李心萍 王伟健 刘温馨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康宁杰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苏州工业
2024-11-27 06:23:00
京东方两项目落地合肥新站高新区
大皖新闻讯 5月20日下午,合肥新站高新区先后与京东方艺云合肥数字文化产业基地项目、东方聚智(合肥)科创中心项目签约。两项目都落户芯视界产业园,意味着新站与京东方长达十六年的“政
2024-05-20 21:59:00
AI技能赋能元宇宙 合肥高新区发布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
...有限公司“X-studio新产品发布暨元宇宙高峰论坛”在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举办。新产品发布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合肥孪生宇宙科技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21年的
2024-03-29 13:57:00
聚“视”成谷托举向新之力
...冠山隧道,“中国视谷”四个大字已然醒目。这里是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也是“中国视谷”窗口园区。谁能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矮的老旧工业厂房。通过一年腾笼、一年
2024-04-07 06:15:00
...新高地本报讯(首席记者 何去非)昨日,市长姚高员赴高新区(滨江)专题调研“中国数谷”建设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
2024-01-20 06:23:00
合肥高新区聚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科技日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合肥高新区聚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在合肥高新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子医学中心(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开展诊
2024-05-09 05:58:00
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擘画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新蓝图
大观楼巍峨矗立高新区正式挂牌产业发展攀“高”逐“新”基层治理有温度更有精度……今年以来,钟楼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
2025-07-22 01:47:00
投洽会期间厦门火炬高新区共有41个项目完成签约 计划总投资约433亿元
投洽会上,火炬高新区企业展示的芯片产品吸引客商关注。(本组图/厦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剑豪 摄)多家位于火炬高新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亮相投洽会。图为火炬高新区企业带来的智能制
2025-09-09 08:4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记者走基层|“黑科技”上线,让温暖精准入户
11月12日,河北邢襄热力集团邢台供热分公司二工区三班班长丁帅,在三义庙换热站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摄随着11月15日临近
2025-11-14 08:02:00
11月13日,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公交”)与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电动”)举行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025-11-14 07:50:00
记者走基层|智能安全帽,让矿工有了AI“卫士”
11月5日,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恒洋电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安全帽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摄“嘀嘀
2025-11-13 08:03:00
“长与短”周期变革,“快与慢”时效重构,“热与冷”业态碰撞—— “双11”三重奏,解读消费新变局□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11月12日中午
2025-11-13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周容璇)日前,在南京医药中央物流中心,一辆白色无人车平稳地穿梭于主仓库与宝湾库区之间,仅用15分钟便完成了一次驳货作业
2025-11-13 08:05:00
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
全链条持续发力,以硬核技术竞逐市场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实习生黄倩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5-11-13 08:05:00
江苏南京:“爆单堵件”难寻踪迹,科技赋能让“双11”物流运输“从从容容”
“爆单堵件”难寻踪迹,科技赋能让“双11”物流运输“从从容容” 直播间“秒光” 无人机“闪送”□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周容璇“3
2025-11-13 08:06:00
逐浪氢能“新蓝海”,南京加速能级跃升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链上企业持续“加码” 逐浪氢能“新蓝海”,南京加速能级跃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通讯员陈伟伟郑瑞陶炎李雪莹蹲点主题
2025-11-13 08:06:00
2025 脉脉职场新人报告:超50%职场新人想跳槽,校招生最想去字节跳动
脉脉人才智库近日发布《以能为本——互联网职场新人流动趋势 2025》报告,将校招和工作经验在3年内的社招人才界定为“职场新人”
2025-11-13 08:57:00
江苏南京:多点突破屡刷纪录 科创助推产业升级
黄维院士引领南工大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闯出新天地 多点突破屡刷纪录 科创助推产业升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谈洁姜静实习生钱逸霖在柔性电子领域
2025-11-13 09:43:00
海尔三筒洗衣机:中国第一,海外陆续上市
11月7日,一场聚焦中国三筒洗衣机的发布活动在越南胡志明市西贡河畔举行。活动以户外用户交互嘉年华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2000余名消费者
2025-11-13 10:34:00
“双11”厦门网络零售额全省第一总额397.2亿元 760家企业、1062家店铺销售额超100万元东南网11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又一年“双11”即将落幕
2025-11-13 10:48:00
辛选双十一数据出炉!销量超3000万单,总人气突破5亿
鲁网11月13日讯历时超一个月的“双 11”大促正式落下帷幕。作为快手头部直播电商企业,辛选集团在新任董事长初瑞雪的带领下
2025-11-13 11:10:00
打破学科壁垒,贯通产学研链条:宁诺以“”无边界理念回应智能时代命题
10月31日至11月2日,机器智能与自然启发计算国际会议(MIND 2025)在厦门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主办
2025-11-13 12:05:00
长春万达滑雪场启动造雪 12.25解锁四季滑雪自由
不用等寒冬、不用等降雪,长春净月高新区万达茂里藏着一座“四季不打烊的滑雪天堂”!吉林省首家室内滑雪场长春万达滑雪场已正式启动造雪模式
2025-11-13 14: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