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记者跟随联合收割机手走进秋收一线
“网约农机”下田
科技增粮有“稻”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通讯员 胡宏 郭荣
霜降过,秋收忙。10月29日早上7点,六合区文龙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承松就开着载有联合收割机的运输车,直奔郑克全家庭农场而去。
运输车辗转奔跑20分钟后,在机耕路上缓缓停下,只见田畴铺金,饱满的稻谷压低了稻穗。“这300亩的收割作业订单前两天就接下来了。”王承松告诉记者,今年是他从事机手工作的第23个年头,与往年不同,这个秋收季的订单都是从网上抢来的。
王承松一边说,一边打开“北斗智慧农服”小程序,指尖轻点“我是机手”,一条条订单信息瞬间弹出。记者看到,收割作业订单从9月中旬开始,一直排到了11月份,作业面积、单价、时间以及地址等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小程序,种植大户可以指定具体收割时间,提前下单预约,就像打网约车一样方便。”王承松笑着说,没承想自己有一天也开上了“网约车”。
说话间,王承松将收割机从运输车上卸下,清扫灰尘、加油、检查运转部件……“磨刀不误砍柴工。”当被问及为何不抓紧下田作业时,王承松解释道,机器磨损、脱粒系统出现故障,都会导致稻谷收不上来、脱不干净甚至“跑冒滴漏”,造成机收损失率提高,“丰产在田”很难转化为“丰收到手”。
一番检修下来,一个半小时已经过去,王承松坐下来歇口气,等候稻田里的水汽蒸发。“减损就是增产。湿气太大,也会导致脱粒不净,稻谷白白流失。”对于科学增粮,他说得头头是道。在日前举行的六合区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中,王承松收割的田块机收损失率仅为1.1%,远低于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对水稻机收损失率(半喂入机收方式≤2.5%、全喂入机收方式≤3.5%)的现行要求。
不知不觉,已到上午10点。王承松麻利地爬上收割机,打火启动、转向下田、升降割台……收割作业正式开始。王承松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老司机”,自己见证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耕地质量逐年向好……如今,收割机作业效率越来越高,每天作业面积可达50-60亩;粮食亩均产量明显增加,“开展收割作业一个多月发现,今年水稻普遍丰产,高产田块可达850公斤/亩。”他说。
下田不到15分钟,王承松就驾驶着收割机返回田头,“由于稻谷饱满、产量高,机器800公斤的粮仓很快装满。”快速卸粮后,他又赶紧投入到收割作业中。“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颗粒归仓,200亩粳稻下月成熟,还要交给老王。”望着满车金黄的稻谷,郑克全家庭农场主郑春伟说道。
连日来,记者辗转六合龙池、马鞍等地发现,这样的丰收场景处处可见。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29日,全区58.45万亩秋粮已收割23.25万亩,进度达39.8%。其中,水稻已收割17.5万亩,玉米、大豆等其他杂粮已全部收割完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