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父母经常吵架,父亲走后三年,母亲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去年是父亲去世的第三个年头,按照习俗,应该要举办他的三周年忌日。四年前的春天,父亲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走进院子。我曾提前告诉他,我可能会在那几天回家看望他们。然后母亲说,那天父亲起得很早,想去买些豆腐,准备等我回家一起享用。但是,他在院子里走动时突然绊倒,抽搐了几下,就再也没有呼吸。母亲被吓坏了,连忙去请村里的医生前来,可惜即便医生来了,也已经无能为力了。父亲离世得很突然,没有给任何人留下反应的机会。
我回到家里,发现母亲正被人扶着走出西屋。她的眼睛通红,明显在控制情绪,努力不让眼泪流下来。她告诉我:“你爹走了,早上就走了,现在在屋里,你去看看吧。”
母亲的眼泪打转着,我竭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眼泪流下来。我知道,接下来几天会很艰难,需要我和大哥一起面对,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想到母亲的哭泣,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回想起父母一生的吵吵闹闹,没想到父亲离开三年后,母亲的身体却日渐衰弱,看来她快扛不住了。
我童年记忆里,家里经常传来父母的吵闹声,甚至天还没亮,父亲就坐在床上抽着烟,把母亲从旁边床上喊醒,两人开始了新一天的争吵。
他们的吵闹原因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似乎都无法服输,谁稍微占据了上风,就要强势地压制对方。
每天早晨,邻居们都在家门口看着我们出来吵架,一边端着碗饭,一边笑谈:“又是一天的开始,又要吵架了吗?这次是因为什么呢?”
我们家五个兄弟姐妹,我排行老五,是最小的孩子。我记得,家里经常吃不饱,尤其是我,父亲总会责备说孩子多,吃的也多。
大姐曾告诉我,当时母亲怀我时,父亲不想要我,觉得家里穷得连口饭都难以维持。但母亲坚持要留下我,她说,只要家里还有口饭,就会有我的一份。
即便家境贫寒,母亲每顿都做很多菜,怕孩子们吃不饱。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了很多年,直到父母晚年。
父母年纪渐长,家境虽然有所改善,但母亲仍然做很多菜,结果总是剩下很多,这让父亲很生气。他责备母亲浪费,甚至恶言相向,令人心痛。
大姐说,母亲心疼我们,小时候吃苦,如今看到家里有吃的,心里也是欣慰的。只是,浪费了食物。
大姐和二姐都结婚了,而三姐则因受不了家里的氛围,毅然决然地嫁到了遥远的外省,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一次了。
大哥也外出打工了。
我有幸上了学。
那时,家里常常停电,我在小方桌下写作业,母亲在旁边缝补衣服,点亮煤油灯。
每到深冬,村里人都忙着收获,我们家也不例外。父母经常拉着白菜去集镇上卖,但由于父亲腿脚不便,每次都颇为艰难。他想让我一起去,但母亲担心我受冻受累,影响学业,坚决不让我去。
每次这时候,他们就会争吵。一个说我能帮上忙,一个担心我吃苦。我不想看到他们吵架,所以会积极帮忙,让他们停止争执。
后来,我和大哥都结婚生子了,也在外地工作。孩子们像其他留守儿童一样,白天在家自己照料,晚上我们回来。他们告诉我,爷爷奶奶常常半夜吵架,影响他们的睡眠。
我告诉孩子们要习惯这种情况。我自己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
但很奇怪的是,自从孩子们提到这个问题后,父母的吵架似乎少了很多。
孩子们还告诉我,有一次他们吵架,孩子拿出菜刀和剪刀放在地上,说如果再吵就动手。这一招竟然奏效了,父母不再大声争吵了。
我有些担心,于是把孩子们接回了家。如此一来,老家就只剩下了父母。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都长大了,父母也老了。他们的脾气变得温和了,但偶尔还会吵架。想起他们的一生,我不禁思考,他们为什么要结婚,要生下我们五个孩子?如果是我,也许早就放弃了。
然而,他们的家庭生活继续,孩子们也渐渐长大。
我们常年在外,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寥寥无几。父亲腿脚不便,但态度逐渐平和,每年回家过年时,我们会提前几天回去陪伴他们。
某年春天,我定了回家的日期,父母很期待。然而,就在我准备出发的那天早晨,接到了家里通知,父亲已经离世。
接到电话的瞬间,心里一阵慌乱。我想到了各种可能,但却没有想到这个最终结果。
父亲虽然年纪尚轻,但他的离去仍让我们心痛不已。回到家,看到母亲黯然失色,强忍泪水,心情更加沉重。
父亲去世后,母亲变得无精打采,形容憔悴,甚至连话都不愿多说。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家里的一切,不愿离开这个曾经属于他们两人的家。
我们想带母亲离开,但她不肯,坚持要留在家中照顾家务。尽管我们劝说再三,但她始终坚守着这份责任。
我常常回家看望母亲,尽量照顾她的生活,但她的状态却没有好转。在这三年里,母亲身体逐渐衰弱,老态愈显。
在父亲逝世三周年之际,我和大哥再次提议母亲跟着我们走,但母亲却坚持说自己年纪大了,担心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我们不在乎,但母亲还是拒绝了我们的提议,坚持要留在家里。
父亲去世的第四年,母亲的听力更差了,有时候得对她大声说话,但大声说话又会招来她的责备,说我们态度不好。
她的牙齿也掉得差不多了,只能吃软食,但她的食量还好,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
过年回家的几天里,我每天都为母亲做饭,给她准备水果,特别是草莓,她最喜欢吃。我会慢慢地为她泡水果,细心照料。
可是,大哥已经回去工作了,我也要离开了。今年依然没有说动母亲去跟我们,我打算让大姐过来照顾她,我们愿意支付费用,但母亲担心大姐已经很辛苦了,不想给她增加负担。
看着母亲,我不禁感叹,她和父亲一直吵架,我以为他们互相讨厌,但现在父亲不在了,母亲老得如此迅速,令我猝不及防。
如果我能在老家找到工作,我绝对不会外出打工,只想留在家里陪着母亲,无论收入多少。只要能陪伴在她身边就好。
希望母亲身体健康,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别老得太快,千万别老得太快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