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为何不敢染指曹魏时期东线兵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5 16:48: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249年高平陵兵变发生,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夺取天下建立西晋,至此曹魏统治彻底结束。

朝代更迭权利能否平稳过渡便显得十分重要,曹魏时期建立的3大防区中司马懿最担心的就是东线防区,司马懿尚未夺取帝位之前就已经染指了西线和南线两大防区,将这两个地方的兵权尽可能多的控制在自己手中。

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为何不敢染指曹魏时期东线兵权?

然而,东线始终是司马懿的心头大患,那么司马懿为何不敢染指曹魏的东线兵权呢?若你看一看历任的征东将军是谁就懂了。

曹魏四征将军

魏蜀吴三分天下其中魏国的实力是最强的,曹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盘并且对于蜀国和吴国形成防卫之势,便延续汉制设立了四征将军。

准确的说是三征将军,曹操设立的分别是征东将军、征西将军以及征南将军,之所以没有设立征北将军主要是当时草原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

当时,包括吕布在内的猛将重创草原各部落,曹操更是亲自率军攻打乌桓让乌桓元气大伤再也成不了气候,考虑到实际情况他就没有设立征北将军。

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为何不敢染指曹魏时期东线兵权?

曹魏的主战场始终是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其中征南将军是为了防备蜀汉,曹魏先后有六位征南将军。

公元219年,曹氏宗亲曹仁被任命为征南将军,襄樊一战中率兵挡住关羽的进攻而被曹操加赏识。

继曹仁之后第二位征南将军是夏侯尚,第三位征南将军同样也来自夏侯家族,他就是夏侯儒,后来夏侯儒官至太仆,此后征南将军分别为王昶、王基以及陈骞。

随着司马懿的崛起,南线逐渐被司马懿家族控制。

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为何不敢染指曹魏时期东线兵权?

曹魏时期担任征西将军的一共有8位,第一位就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渊,曹操在夺取了汉中以后任命夏侯渊为征西将军。

第二位征西将军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公元231年张郃奉司马懿的命令追击蜀汉军队,最终丧命。

后面的六位征西将军分别是赵俨、夏侯玄、郭淮、陈泰、邓艾、司马望……

从历届征西将军可以看出西线到了后期同样也被司马懿把持,剩下的最后一条防线就是东线,尽管曹魏后期衰落但司马懿却始终没有办法染指这条防线。

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为何不敢染指曹魏时期东线兵权?

东线多战事

西线、东线、南线这三条防线中,从曹操开始历届统治者最重视的就是东线,为了争夺合肥曹魏、东吴双方从公元208年12月一直打到公元253年5月,中间一共有五次战争而东线一直被曹魏牢牢把持。

曹魏时期的东线防区也一直都是以合肥为中心,三国时期施水和肥水在合肥交汇,通过水上道路可以进入淮河也可以到达许昌等地,顺着淮河可以到达徐州地区;在江淮一带的陆上交通合肥同样也是必经之地。

无论是谁控制了合肥谁就会在东线战场上占据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陆战也可以水战……这也是为什么曹魏时期东线多战事。

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为何不敢染指曹魏时期东线兵权?

随着曹魏势力的逐渐衰弱,司马懿夺权之后不是没有想过控制东线,可是他不敢控制东线,因为曹魏时期东线的历任将领足以让司马懿望而却步。

历任东线将领

曹魏时期三条主要防线中东线将领的人数是最多的,第一位就是曹操麾下的猛将张辽,虽然张辽是半路投靠曹操的,但无论是其个人能力还是对曹操的忠心程度都可圈可点。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利,东吴军队想要乘胜追击一举夺下合肥,危机时刻张辽迎战东吴并取得了胜利保住了合肥。,也正是这一次经历让曹操有了两个认知。

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为何不敢染指曹魏时期东线兵权?

第一个认知就是合肥对于曹魏非常的重要,第二个认知张辽确实是一员猛将,于是曹操便任命张辽为曹征东将军,张辽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待,面对孙吴一次次的进攻始终将合肥控制在自己手里。

曹魏时期第二位征东将军是曹休,当时曹休投奔曹操的时候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仅有十多岁,曹操对于这位小辈寄予厚望,将其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夏侯惇去世之后,曹操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后来曹休立下大功接替张辽被任命为征东将军。

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为何不敢染指曹魏时期东线兵权?

第三位征东将军同样也是曹操的爱将满宠,曹休去世之后曹操任命满宠为征东将军,名将辈出的三国时期满宠的存在感并不高,但是他的实力却非常强悍,属于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全面型人才。

后期司马懿夺权之后还曾经感叹:满伯宁若在,我司马家焉能如此?一句话足以证明满宠的实力,而满宠也颇得曹操信任属于曹魏的嫡系部队。

曹芳继位之后,任命了第四位征东将军王凌,王凌曾经跟曹休征讨东吴立下大功。第五位振东将军叫做胡志,第六位真东将军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名字叫做孟建。

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为何不敢染指曹魏时期东线兵权?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对于孟建的描述并不多,但孟建先是担任凉州刺史后来又被任命为征东将军,从职位变动可以看出孟建一直都被曹魏统治者委以重任。

第七位真东将军是胡遵,他曾经征讨东吴,胡遵的孙女后来嫁给了司马炎。第八位征东将军是诸葛诞,后来诸葛诞起兵反对司马昭,被胡奋斩杀。

第九位征东将军是司马昭的好朋友兼下属王基,司马昭控制了曹魏朝廷之后直接任命王基为征东将军。第十位征东将军名字叫做石苞,而石苞是司马懿的朋友。

石苞在担任东征将军没多久西晋就已经建立,司马家族成为统治者,天下已定曹魏时期最重视的东线防区此时已经无法发挥作用了。

司马懿父子弑君之后,为何不敢染指曹魏时期东线兵权?

由此不难看出,从第九位征东将军开始就已经是属于司马家族的势力,而前八位征东将军都有一个特点,他们不仅能力强,对于曹氏家族也非常忠诚。

就拿诸葛诞来说,面对司马昭把持朝政不惜拼上自己的性命维护曹魏统治,其忠心耿耿的程度可见一斑,所以东线若是不被染指司马懿很难控制曹魏大权。

总的来说,司马懿大权在握的时候西线和南线就已经被其控制,他一直没有染指东线就是因为这些将领不仅实力强悍手握兵权,而且对于司马家族十分不屑,司马懿自然也不敢将东线的将领们逼得太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5 23: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谁的突然离世,才让司马懿执掌兵权
公元226年,曹丕临终之际,让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四人为托孤大臣,辅佐太子曹叡即位。魏明帝时期,司马懿历任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要官职。公元238年,魏明帝临终之际,托
2024-04-12 22:00:00
...义中相关描述,曹操第二次梦到的“三马同槽”,应验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身上。公元249年,司马懿父子三人趁曹爽陪伴小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扫墓之时,发动政变,控制京城洛
2024-05-29 06:27:00
卫瓘一人灭掉三个顶级名将,风光过后结局如何
263年8月司马昭发动三路伐蜀之战,战前曹魏朝中上下反对者多,原本以为这是一场要持续较长时间的战役,却没想到邓艾兵行险着突破阴平小道的天险,连续拿下江油、涪城、绵竹后一路挺进到成
2023-04-22 16:41:00
曹爽与司马懿:权力斗争中的军事力量对比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的绝地反击,此前他被曹爽步步紧逼,不得不装病闭门不出,可以说错过这次机会,司马懿几乎再无翻身的可能,不过说到底高平陵之变其实是一场风险极大的军事冒险行动,其他的
2023-10-18 21:25:00
他们是为曹操和司马昭。曹操不用小编多说,大家对这一人物应该有深刻的认知,毕竟每个人在上初中的时候都会学古代史,都会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聊一下司马昭。明明司马昭想当
2024-06-18 06:50:00
司马懿熬死了多少足以抗衡他的人物?一个对手三位君主
...的格局,曹魏几代人的努力因为曹爽的怯弱而毁之一旦,司马懿的冒险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司马懿在朝中和军中的根基很深,政变发生之时朝野上下无人可与司马懿抗衡,换句话说和他
2023-05-13 20:17:00
司马懿是如何吞噬魏国,建立西晋王朝的?
曹操做丞相的时候,逼司马懿做文豪。曹操是个多疑又聪明的人,他总想找机会杀掉司马懿。因为曹操暗暗钦佩司马懿的大才,同时又深为忌惮,生怕自己的子孙无人能驾驭。曹操曾提醒曹丕:“司马懿
2023-02-24 19:12:00
曹丕临终前为曹魏留下了两员大将是谁
公元249年,司马懿抓住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的机会,起兵控制了曹魏的都城洛阳。紧接着,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从而架空了曹芳等皇帝,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在司马懿
2023-05-04 16:06:00
司马懿有篡位之心吗
我们都知道,曹魏政权最后落于司马氏之手,司马懿起了奠基作用。同是权臣,司马懿与曹操有相似之处。但相比于曹操复杂的形象,除了一部《军师联盟》,司马懿在各类文学影视作品中一直呈现出老
2023-05-28 16: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