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05年,西安的建筑工地上,一个工人挖出了两块带字石板。随后,他以几千块的价格卖给了别人。买到石板的人欣喜若狂!
石板确实是“无价之宝”,其中一块居然是见证“玄武门之变”的唯一实物……
这,其实并不是普通的石板,而是两块唐代的墓志!
它们的主人正是经历了那个改变历史进程瞬间——“玄武门之变”的唐太子李建成,以及他的妃子郑观音。
更令人意外的是,李建成的墓志上出现了一个极为“奇怪”的文字。
仅凭这一个字,后世之人便足以窥探到在那场骨肉相残的惨剧中成为“胜利者”的李世民的内心世界……
历史记载是冰冷的,登上帝位的李世民心中的隐秘,如何从一块掩埋了1300多年的石板上,真实的映射出来?
01、案中案
我们,从头讲起……
2012年8月,西安公安部门关注到一则消息:在一个学术杂志上,有人发表了一篇论文,内容是关于一位朝鲜将军墓志研究的。
论文中提到,西安出土了一块唐朝时期朝鲜将军的墓志,因为墓志中提到了“日本”两个字,比此前学术界公认的“日本”提法,时间上早了八年……
西安公安之所以关注到这个事情,其实是源于另一桩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的案件。
在那起案件中,一个地下黑市文物贩子专门倒卖墓志,而在他的手里,据说有许多盗掘古墓出土的古代墓志。
这些墓志到了他的手里,都是按照墓志尺寸大小单价计算,最高价可以卖到二三十万一块。
经过朝鲜将军墓志的线索顺藤摸瓜,公安部门这一回抓住时机,一举抓捕了那条黑市“大鱼”!
经过审讯交代,公安部门缴获了这个犯罪团伙的所有赃物,而正是在这其中,有人发现了一块十分重要的墓志!
这块墓志的出现,可是说是史学家的一次重大发现,将来到非常深远的影响……
02、墓志的“秘密”
可能看官们也已想到,墓志的主人,正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唐代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的墓志,在几年前的一个建筑工地上被人挖出,当初一起出土的还有李建成妃子郑观音的墓志。
两块墓志一大一小,造型古朴典雅,极具唐代风韵。
然而,考古专家细看之下却大吃一惊!按照常理,李建成贵为唐朝开国首位太子身份尊贵,墓志理应更大更华丽……
可是,事实却完全相反。
两块墓志中更小的一块即为李建成墓志,而更大的一块则为其妃郑观音墓志。
再细看那块小小的墓志,志盖顶边长39.5厘米,斜边长10.5厘米,底边长53厘米,高12厘米,阳文篆书“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铭”。
墓志为方形,边长52厘米,高11厘米,正面刻有志文,四周为素面无纹饰。
而志文更是令人大跌眼镜,全文仅55字: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堂堂一位太子,死后的墓志文上居然未有只言片语的人生经历、功绩与评价!
再看其妃子郑观音的墓志,竟然用了1185个字,详细记录她的人生经历……
这样巨大的反差,透露出一丝诡异的不正常。
再细读志文,专家突然再次困惑不已!
只见墓志的第一行“大唐故息隐王”的称号,而其中的“隐”字,却有明显被修改过的痕迹!
专家在仔细研判中认为,“隐”字存在磨损痕迹,且相较于整篇志文,向下凹陷了0.12厘米。这是重新凿刻的痕迹。
在“隐”字下面,曾经是另外一个字——“戾”。
03、皇帝的心事
查阅史料,关于李建成的谥号,其实有过一段波折记载。
《唐会要》记载:“贞观二年正月,有司奏谥息王为戾,上令改谥议。杜淹奏改为灵,又不许,乃谥曰隐。”
说的是,李世民曾经针对李建成的谥号,与朝廷重臣有过几次商讨。一开始大家确定的是“戾”字,即“不悔前过曰戾”;而后来又有人提议用“灵”,即“乱而不损曰灵”;
不难看出,无论是“戾”还是“灵”,对李建成都是视为“玄武门之变”的发起者和叛乱者对待。
而最终,李世民将其改为“隐”,则是有淡化那场政治事件的用意。从文字褒贬之意来看,“戾”和“灵”带有强烈的贬义,而“隐”则是中性词语。
小小的一方墓志上,一个被修改过的“隐”字,却透露出那位一代帝王心中最隐秘的忐忑与伤痛……
专家认为,李建成的墓志应该是按照“戾”字篆刻完毕,已经到了下葬的最后时刻,却又被李世民下旨改为“隐”字。
这是一段波折与矛盾心路历程的完整体现……
李世民的一生,从秦王到帝王,几乎没有任何污点,除了“玄武门之变”!
然而,正是那一个血腥的早晨,他亲手用弓箭射穿了自己亲兄弟的胸膛,至此以后他的人生不可能抹去这段残忍的记忆。
得位不正,将成为李世民一生的“梦魇”。
但,仅一个“隐”字,最后时刻的修改,还是透露出这位帝王心中进退两难的纠结与痛苦。
帝位之争,你死我亡。
但以亲手杀死自己亲兄弟的方式获得胜利,这种煎熬与愧疚,终究还是跟随了李世民一辈子,如鲠在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0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