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8 21:14:00 来源:戏说三国

李世民处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方式几乎一模一样,唯独在谥号问题上伤透了脑筋。有些细节史书虽然没有记载,但后来的考古发现却让我们“重回大唐”,还原了真实的历史。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玄武门之变”成功的当日,秦王府的兵马闯进东宫和齐王府,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各五个儿子悉数杀光,太子妃郑观音、齐王妃杨氏,以及她们的女儿们都被罚入宫中为奴。

后来李世民也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居然跟杨氏生了个儿子李明。李元吉被追封为曹王后,李世民又将李明过继给李元吉,继承了曹王的爵位。

按照史书的记载,李世民曾经有意立杨氏为皇后。不过这个记载很不可信,因为杨氏的身份始终就是李元吉的王妃,而不是李世民的妃嫔,也就是说,杨氏充其量就是一个没名分的小三。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将一个没名分的女人立为皇后,李世民得喝多少假酒才能说出这种话?我估计这个杨氏应该是指吴王李恪的母亲,或者赵王李福的母亲杨贵妃,史书搞混了。

有好事者曾经问,李世民对弟媳那么感兴趣,咋就不多看一眼嫂子郑观音呢?

史书没有记载,但出土文物《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却以含蓄的文字向我们揭露了一个秘密,李世民其实也对嫂子动了心思,但却遭到了郑观音的拒绝。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昔有陶婴,恤孤资于纺绩;缅惟梁宣,励节在于衡泌。”她以陶婴、梁宣两位贞洁烈女的典故表明心迹,拒绝做第二个杨氏,让李世民死了心。

儿子们被杀,妻女们任人处置,结局惊人地相似。那么李建成、李元吉两位当事人呢?答案是也几乎一样,除了谥号。

“玄武门之变”后,哥俩被剥夺了宗室身份,废为庶人。贞观二年,李世民才下诏恢复了他们皇室子弟的身份,同时追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王”(后改封为曹王)。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李世民怎么“良心发现”了呢?两个原因吧,一是需要树立“仁君”的形象,要不然后人提起唐太宗就想起他对同胞兄弟的薄情,实在说不过去。二是为了消弭“玄武门之变”的负面影响,拉拢太子、齐王的旧党。

之前作为庶人,李建成和李元吉没资格进皇家陵区,规格也非常低,追封后就得按照王爵的地位重新安葬。麻烦也随之而来了,该如何给他们定“谥号”。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谥号”是指那些身份、地位较高的人死后,后人给他们的一生所做出的评价。最初谥号大多为“单字谥”,后来变成了“双字谥”、“多字谥”,到了清朝乃至发展为夸张的二十多个字。

既然是评价,那就有褒扬、批评之分,所以谥号根据内容又分为三类,即“美谥”(表扬)、“恶谥”(批评)和“平谥”。

我们称呼唐朝以前的皇帝都是以谥号为准,比如汉文帝、隋炀帝,“文”和“炀”都是谥号,前者是“美谥”,后者是“恶谥”。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是“文”,“太宗”是庙号,所以我们可以叫李世民为唐太宗,也可以叫他为“唐文帝”。如果你不嫌嘴瓢,也可以叫他为“唐文武大圣大广孝帝”(李世民的谥号全称)。

那么该如何给李建成和李元吉加谥号呢?

对李元吉,大臣们建议用“剌”字,李世民眼皮也没抬一下就通过了。“剌”的谥法解释是“暴戾无亲”,用在李元吉的身上恰如其分。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如果让李世民选择一个他最痛恨的人,此人非李元吉莫属。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相争中,李元吉蹦得比李建成还要高,还要积极,手段也更决绝。

李元吉一直主张从肉体上消灭李世民,虽然不排除史书有“描黑”的成分,但大体上不会偏差太多。李世民及其幕僚多次遭遇险情,都拜李元吉所赐。

说起来哥仨是一母所生,就算形势所逼也不应该泯灭人性。再退一步,就算人性没了,装也得装出一副人模样嘛。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常理来说,作为小弟,李元吉本可以做得更温和一点,就算不能调和兄弟矛盾,也可以退避三舍,起码不要激化矛盾。但李元吉却比李建成还要狠毒,正应了那句“狗比主人更恶毒”。

而作为核心人物的李建成却始终没有泯灭人性的光辉,他对待李世民坚守了一个底线,那就是李世民的权力必须削夺,但必须留他一条性命。

为此,李建成几次否决了李元吉谋杀李世民的建议,气得李元吉大叫:我这么做还不是为大哥你好嘛,对我有什么好处?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玄武门之变”后,为了政治需要,秦王集团对李建成一黑到底,但其实他们很清楚,如果李建成采纳李元吉的建议,躺在乱坟岗子里的将是李世民及秦王集团的骨干们。

那么,该如何给李建成上谥号呢?《唐会要》有这么一段记载:“贞观二年三月。有司奏谥息王为戾。上令改谥议。杜淹奏改为灵。又不许。乃谥曰隐。”

礼部根据法典,建议给李建成的嗜好为“戾”,按照谥法解释,“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意思很清晰,这就是一个“恶谥”,带有强烈的批评和谴责。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历史上汉宣帝追赠祖父刘据的谥号,以及景泰帝朱祁钰的谥号都是“戾”。

刘据因为“巫蛊之祸”被汉武帝定性为“谋反”,虽然汉宣帝恢复了祖父的皇室身份,但不能推翻曾祖汉武帝的定性,因此对刘据采用了批评意义的“戾”字谥号。

景泰帝朱祁钰在“夺门之变”后被明英宗废黜了皇帝的名号,出于复位的合法性需要,朱祁镇必须将朱祁钰搞臭,因此给他一个“戾”字谥号一点也不意外。

刘据以儿子的身份造老子的反,朱祁钰将哥哥囚禁八年之久,在古人眼里都属于“十恶不赦”,这么狠的谥号仅此两例,李世民根本不敢用。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情况不一样啊,刘据和朱祁钰属于“以下犯上”,但李世民与李建成恰恰相反,人家李建成是太子爷,“以下犯上”的是李世民,而不是李建成,你说谁更适合用“戾”?这不往自己脸上抹屎吗?

所以,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戾”字。

大学士杜淹(杜如晦的叔叔)又提议用“灵”字,按照谥法解释,“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灵”总体上依然属于“恶谥”,但温和了许多,甚至带有几分惋惜的意思在里面。在这六个解释里面,唯有“不勤成名”跟李建成能靠点边,意思是李建成水平不咋的,却靠着嫡长子身份占便宜当了太子。

这个评价虽然不属实,但也算靠得上。谁知道李世民还是不同意,最后才改成了“隐”字。

事实真的如此吗?史书是这么写的,但实际情况有一点复杂。

在李建成和郑观音的合葬墓里,人们发现了《大唐故息隐王墓志》,这方墓志铭石刻有一个细节让人大吃一惊,只见“大唐故息隐王墓志”这行字中的“隐”字明显有修复的痕迹。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隐”字明显比其它字要更凹陷,四周存在清晰的打磨痕迹。很显然,这个字被刻错了,只好在原来的字基础上打磨修改而成。

刻墓志铭这么严肃的事怎么会错呢?而且恰好错在最关键的字眼上?

很显然这不是石匠的错,而是墓志铭刻好后又接到文件修改的。也就是说,原本李世民已经同意用“戾”或者“灵”给李建成作为谥号,但临下葬前他又改变主意了。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根据字形,专家们大多认为被修改前的字应该是“灵”,与史书记载正好对应。可见,李世民为给大哥一个合适的谥号绞尽了脑汁。

“陷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成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

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隐”属于“平谥”,暗含哀痛、悲伤、怜惜之意,意思是有身份、地位、才能、德行,却没有相应的结果的结果。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毫无疑问,这才是最符合李建成一生的概括,也是李世民内心深处对大哥最真实的情感。

我们可以想象,李世民给大哥这么一个谥号肯定也是经历了相当的煎熬,这个谥号等于公开承认李建成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从才德上都是毫无争议的大唐接班人,也等于告诉后人,李建成被人剥夺了该有的地位,他值得同情。

此时李世民早就坐稳了江山,大哥已经不再是威胁,他也敢将心灵深处的东西真实地展现给世人了。

李世民与兄弟的恩怨:谥号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较量

“隐”虽然只是个平谥,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却是真实的、炙热的,让我们看到了李世民内心的悸动,甚至依稀可见他眼角的泪痕。

为这一个“隐”字,我觉得我们该为李世民致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8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功,最后连个谥号都没捞着,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唐太宗李世民与秦琼的关系了。我们翻看《旧唐书》和《新唐书》,就会发现除了被免官或处死的凌烟阁功臣,基本都有一个比较好的谥号,比如李
2024-05-27 06:36:00
从“戾”到“景”:朱祁钰谥号背后的权力斗争
前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皇帝的谥号往往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们对其统治的评价。然而,朱祁钰的谥号却经历了一个异常引人注目的变化,从“戾”到“景”,这其中蕴含着何种复杂的历史故事
2024-04-11 20:32:00
司马光与文正谥号的背后故事
...王羲之。到了唐朝的时候,一代贤德丞相魏徵病故之后,李世民不仅仅停朝五日,还亲自为魏徵写了碑文,由于魏徵“立德、立言、立功”,被李世民赐予了文贞这种至高无上的谥号,那个时候的文
2024-01-29 09:39:00
李世民到地府被阎王敬重,为何李渊却流落地府街头
前言帝王辉煌,命途却迥异。李世民,唐太宗,闻名于世,即便到了地府,也备受阎王敬重。然而,相较之下,李渊,却在地府街头漂泊流落。这两位帝王,同样是帝位的坐拥者,却在死后迎来了迥异的
2024-02-07 13:36:00
揭秘李世民与薛万彻的恩怨,彰显王者胸怀
历史上公认的千古一帝有好几个,但是我首推李世民,因为李世民要手段有手段,要能力有能力,本来是秦王的身份,却一个人独自对抗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联手打击,最终还获得了胜
2024-03-23 05:43:00
袁熙袁尚的恩怨纠葛,权谋之下的兄弟对决
...火自昼起,边民劳苦而死。太祖以号部尚。《新唐书·追李世民行事传》:后,汉军中屠尚未决,劫召尚,及屠李世民者蔡出其众。晓谕尚等曰:“卿等休无罪于陛下,非杀也。惟以万千誓论后世,
2024-04-17 19:55:00
庙号、谥号与年号:揭秘中国古代皇帝称呼背后的故事
...,庙号太祖,谥号高。时间来到唐朝,起初唐朝的李渊和李世民谥号还正常,李渊谥号唐太武帝,李世民谥号唐文帝自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掌权后,二人觉得一两个字无法形容唐朝皇帝的伟大,于
2024-04-16 06:34:00
李建成墓里面只有墓志铭,其中一字被多次涂改
...从手中夺得皇位,除此之外李建成的家属也是惨遭灭门,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后,便大书特书自己的功绩,以证明自己称帝的合法性,那么李世民真的就不顾及一点兄弟情谊吗?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本
2022-12-22 18:52:00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皇位争夺与权力之路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给大唐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百姓的生活从隋唐大战中稳定了下来,随后又发展农业,促进唐朝初期的经济复苏,为全盛时期的大唐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2023-12-09 15: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