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中轴线有了“世界身份”,家门口的文化遗产如何守护?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8-04 11:29: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7.8公里的中轴线,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空间规划之轴和文化之轴——

【文化中国行】中轴线有了“世界身份”,家门口的文化遗产如何守护?

阅读提示

中轴线的申遗成功,为北京增添了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为全球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新平台。这条线上的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仍在进行,更多市民参与到保护和传承中,共同守护这条城市“脊梁”。

“中轴线申遗成功了!”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不少市民自发庆祝,表达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以及共同参与中轴线保护与传承的美好愿望。

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了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在这条轴线上,既有古代皇帝布政之处,也有百姓生活之所,既有庄严肃穆的祭祀性礼制建筑,也有怡情山水的雅致风光。

得知中轴线申遗成功后,住在附近的胡良薇和朋友们在西城区北京坊小广场一起演奏了器乐合奏曲《霓裳》。她说,乐曲就像中轴线一样,既有传统神韵,又有时代元素,是开放包容的。“将来我们也将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保护中轴线,讲述这条线上生生不息的故事。”

北京增添世界级文化名片

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贯穿北京城区中心,是北京城的空间规划之轴和文化之轴,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线和生命线。

中轴线属于文化遗产中的“建筑群”类型,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组成,共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

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中描述道:“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讲,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700多年来在中轴线上得到充分体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拥有不同类型建筑的中轴线就像一部大气的交响乐。”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陈名杰说。

中轴线的申遗成功,不仅为北京增添了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更为全球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新平台。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中国将切实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应对自然灾害影响、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科学引导旅游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中轴线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

尽量避免影响生产生活

登上中轴线的南端起点——永定门城楼北望,平坦宽阔的南中轴御道向远处延伸,两侧绿意悠悠,不少市民在附近休憩、散步。

东城区国资委副主任林凌南指着一片空地向记者介绍,这里曾是北京自动化仪表二厂的所在地,正好处于南中轴景观视廊上。“根据《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东城区国资委从2020年起启动相关腾退工作,经过多方统筹协调,终于在2022年9月正式将厂房腾退拆除,恢复了历史风貌。”

如今,城楼所在的永定门公园增加了夜景照明,夜晚的灯光点亮公园,与远处的现代化景观形成古今交融的风貌。

申遗保护工作对保护和传承北京老城历史格局、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2022年,《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北京市首部为保护特定文化遗产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王云霞向记者解释,《条例》的一大特色是解决了保护机制的问题,明确了主管部门的职责。

“它没有规定比现行法律更严格的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影响中轴线上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民的压力。”王云霞说。

202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明确“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使之成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

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一大批重点文物、历史建筑得到修缮,文物周边环境得到整治,更美、视野更开阔的中轴线成为首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李群表示,未来还将研究制订北京中轴线展示与旅游发展规划和计划,逐步扩大展示区域范围,推出主题展示游径,增加文化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活动调控能力,逐步改善游客参观游览体验,减少旅游活动对遗产区、缓冲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守护家门口的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出生在北京中轴线东边的鲁班胡同,之后他接父亲的班进入永定门外龙顺成家具厂工作。

近年来,刘更生陆续参与了“平安故宫修缮项目”“天安门城楼修缮工程”等中轴线上的修复项目,用锛凿斧锯守护榫卯间的文化与记忆。“从出生到工作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中轴线,对中轴线有着母亲般的深厚感情,如今申遗成功了,能不高兴吗?” 刘更生笑着告诉记者。

“这几年,环境改造提升,胡同变美了,居住环境上了一个大台阶。中轴线申遗成功,大家都来保护和关注中轴线,我们生活的环境还会更好!”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家住钟楼湾90号的范来友和街坊们高兴地分享着喜讯,也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今年69岁的范来友是地道的“老北京”。胡同小院里种花喝茶,广场上踢毽会友,钟鼓楼下,范来友过着惬意的退休生活。北京中轴线申遗带动了古建修缮、风貌整治等一系列老城保护工作,这不仅改善了范来友的居住环境,也让他意识到文化遗产对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2024年1月,范来友多了一个身份: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他要和老街坊们一道守护家门口的文化遗产。

这条线上的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仍在进行,城市的历史文化仍需要不断传承和发扬。未来,会有更多市民参与到中轴线的保护和发展中,共同守护这条城市“脊梁”。(工人日报 记者 赖志凯)【编辑:梁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4 14: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有历史  有生活  中轴线上故事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05日 第 13 版)范来友张涛唐华德 窦俊杰舒展图①:北京中轴线鸟瞰。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供图 图②:在景山公园拍摄的北京中轴线风光。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图③
2024-08-05 06:14:00
...人们只有争当参与者、贡献者,才能凝聚起磅礴合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生活在钟鼓楼附近的范来友倍儿高兴。为啥?原来,申遗过程中,文物建筑得到更好保护,人居环境大为改善,老范还多
2024-08-20 13:26:00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中轴线保护广纳志愿者将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和退出制度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市文物局近日发布《北京中轴线志愿者服务管理规定》,明确将采取公开或定向、常态与临时相结合等
2024-01-16 03:44:00
“我是镇水小神兽,请跟我来。”来北京中轴线游览的游客如果扫一扫沿路看到的游览二维码,这个蓝色的镇水小神兽“水灵龙”便会出现在手机中,以导游的身份带着游客“穿越时空”,回到百年前感
2023-05-16 00:08:00
续写保护传承新篇——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记
...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7月27日,绵延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已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下走过了一整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
2025-07-27 22:44:00
京韵南中轴 北京天桥街道新春大集开集
...记者鲍聪颖)“能在自己家门口过大年,又方便又热闹,中轴线申遗成功之后干啥都倍儿有幸福感和自豪感!”来自留学路的居民邹大妈兴奋地说道。1月17日、18日,“京韵南中轴 幸福留学
2025-01-18 09:36:00
活态文化奏响中轴乐章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佩戴的北京雨燕徽章格外吸睛,成功“圈粉”。作为北京城最早的“原住民”之一,北京雨燕生活在
2024-08-02 15:58:00
史志+科普 赋能“小而精”“小而美” 特色学校建设
...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小学金中都分校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教育基地校,西城区委
2024-09-02 14:20:00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据“北京中轴线”公众号消息,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今起正式公布实施。
2023-01-28 20:4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东高河村重生记
昔日漫天煤灰 今日漫山花海东高河村重生记——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二)9月20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览。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今年5月
2025-10-06 07:52:00
河北国际陆港创新拓展“班列+”业态临西轴承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9月29日,在临西“国际轴之城”产业园
2025-10-06 07:52:00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2025-10-06 07:54:00
省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主动”服务法企业换证“线下零跑动、办事一次成”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今年,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办事痛点
2025-10-06 07:54:00
从好标准、好设计等“六好”方面推出若干措施我省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从遮风挡雨到追求品质,“好房子”的内涵不断升级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9月30日,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
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10月2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栗农黄全书手捧丰收的板栗笑脸盈盈。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你看这地上落的栗子
2025-10-06 07:56:00
聚焦新能源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引项目邢台以链招商力促两大产业聚链成群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永晨、闫德见)9月28日
2025-10-06 07:57: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
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10月1日,游客在兴隆县小关门村果园采购蜜梨。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10月1日清晨
2025-10-06 08:00:00
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继续跻身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
鼓浪屿以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受到境内外游客青睐。图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演奏现场。(鼓浪屿管委会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厦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如春风拂过
2025-10-05 08:35: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9月30日,由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和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5 08:35:00
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厦门文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
连日来,厦门中山路游人如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厦门日报记者 陈偲瑶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通讯员 彭军)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2025-10-05 08:35:00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进入二审严守安全底线 保持市场活力河北日报讯(记者霍相博)9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10-05 08:38:00
中新经纬10月3日电 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网站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0-05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