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西安九方面打造高品质国土空间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记者 朱雪娇
4月25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了《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送审稿)》。记者了解到, 2019年3月,西安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历时4年。按照特大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市以国土空间资源配置优化为目标,从明确城市核心功能、系统保护生态空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等9个重点方面,着力打造高品质国土空间,全力推动西安都市圈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实施提供空间保障。
明确城市核心功能:
陕西省省会,辐射西北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现代产业名城,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中华文明传承标识地,并将建设成为贯通古今的世界人文之都、和合南北的绿色发展之城。
统筹划定“三区三线”:
2022年9月,“三区三线”(“三区”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线”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成果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实施。通过本轮划定,全面优化了我市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守住秦岭、渭河等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保障了未来十五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有力破解了用地空间瓶颈,为我市今后十五年长远的空间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基于自然地理格局,构建“一屏一带、一城六区、八水七田”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立足“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构建“轴线传承、核心引领、六片协同”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同步加强区域协同,统筹西咸新区直管区总体格局、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联通,助力西咸一体化发展。
严格耕地资源保护:
统筹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按照“七田、七板块、一带多点”优化农业空间格局,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出六类乡村振兴单元,明确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任务,指导乡村地区规划建设。
系统保护生态空间: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以秦岭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渭河平原多级生态廊道贯通环绕、景观生态节点串珠成链的全域生态网络体系,并与城市蓝绿开敞空间系统充分衔接。以秦岭、渭河为重点,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
构建“一主、一副、六城、多组团”的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范围7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10万人。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培育西咸一体化副中心,重点建设阎良、高陵、临潼、鄠邑——丝路科学城四个综合性新城和周至、蓝田两个县城。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突出专业化组团产业功能,形成“两港”引领的开放战略空间,构建“双链融合”的高质量产业空间,打造产业新空间与增长极。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明确保护对象,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以用促保,构筑“人文之都”建设总框架,加强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塑造生态与文化高度融合的国土景观风貌,打造历史与现代对话的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推动老城保护与更新。
增强基础设施支撑:
打造链接全球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形成多方式协同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提高城市交通品质。提高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协同、安全水平和支撑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全流程保障规划实施:
形成“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及时引导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时预警各项风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6 0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