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正月初六“送穷”日,有哪些习俗和忌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8 05:46:00 来源:戏说三国

送穷,是中国民间在正月初六时的一种岁时风俗。它的寓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迎接财富(财神)。一、送穷的起源与意义;

送穷,顾名思义,就是送走贫穷、困苦和不幸。这一习俗起源于古代,与颛顼之子——穷鬼的传说紧密相连。穷鬼身形羸弱,衣衫褴褛,总是身着破衣烂衫,以稀饭为食。即便有新衣,他也会刻意剪破或烧出洞来穿,因此得名“穷鬼”。

人们相信,在正月初六这一天,通过特定的仪式和习俗,可以将这位不受欢迎的“客人”送走,从而迎来新一年的财富和好运。

送穷之俗起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时期,至今仍在流传,大文学家韩愈的《送穷文》和唐代诗人姚合的《晦日送穷三首》等诗文都有相关记载。

韩愈曾亲眼目睹了一次有趣的送穷仪式:

“元和六年的正月乙丑晦日,主人命令奴仆星儿用柳条编成车子,捆扎起茅草做成船只,还备了干粮,这一切都是为了送走家中的穷鬼。

只见牛儿被系在车轭下,船帆已高高挂起。主人三次向穷鬼作揖并告诉它们:“听说你们即将启程,我不敢问你们要走哪条路,但我已偷偷为你们准备了车船,还有充足的干粮。今天是吉日良辰,利于出行,你们吃一顿饭,喝一杯酒,就可以带着你们的朋友伙伴,离开旧地,奔赴新生。

希望你们能驾着尘风,与电争先,再也不要被什么拖累。我既然为你们提供了这些送别的物资,那么你们是否有意出发呢?”

正月初六“送穷”日,有哪些习俗和忌讳?

二、送穷有哪些习俗?

唐代的长安城,送穷仪式尤为盛大。天刚蒙蒙亮,街巷间已是人声鼎沸。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堆放着清扫出来的尘土和垃圾,这些都是象征着“穷气”的东西。人们用柳条编织成小车,用草扎成小船,将尘土和垃圾装入其中。然后,在鞭炮声中,他们将这些小车和小船送到城外,寓意着将贫穷和不幸送走。

送穷的队伍中,有人扮演成“穷神”的模样,身穿破衣烂衫,脸上涂着黑灰,形象滑稽而又引人深思。他们一路表演着各种滑稽的动作,引得围观的人群阵阵欢笑。这种欢笑中,既包含着人们对贫穷的嘲讽,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南水乡的送穷仪式则多了几分温婉和细腻。家家户户在初五的清晨,将家中的废弃物和尘土扫入竹篓,然后乘坐着小船,将这些象征着“穷气”的东西送到河中央。随着船夫的轻轻一推,竹篓缓缓沉入水中,寓意着将贫穷和不幸沉入河底。

河面上,送穷的小船穿梭往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船上的人们或唱歌或吟诗,表达着他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憧憬。水乡的送穷仪式,更像是一场富有诗意的盛会。

在一些北方地区,送穷仪式又不相同。

太阳还未出山,家家户户便开始了送穷的仪式。人们掀起炕席,打扫出一些炕土,然后送到野外。在送穷的过程中,伴随着鸣炮、烧香、敬纸等仪式,寓意着将贫穷送走,迎来新的一年的财富和好运。

还有的人会用彩色纸剪成人的图像,小孩子们拿到街头互相交换。把自己的纸人送给别人,称为“送走穷媳妇”;把别人的纸人换回来,则寓意着“得到有福人”。

正月初六“送穷”日,有哪些习俗和忌讳?

送穷的习俗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体上都是将象征贫穷的东西或人物送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打扫卫生: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大扫除,清理垃圾和废弃物,寓意将贫穷和晦气扫出门外。有些地方还会将垃圾倒在十字路口或河边,让穷鬼无处可归。

送走纸人:在一些地方,人们会用纸剪成小人(称为“穷媳妇”或“五穷妇”),然后将其送走。这表示将贫穷和不幸随着纸人一并送走。有些地方还会让小孩拿着纸人在街上交换,寓意送走穷媳妇,换来有福人。

放鞭炮:放鞭炮也是送穷的一种方式。人们认为鞭炮的声音可以吓走穷鬼和晦气,迎来好运和财富。

填穷坑: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在这一天吃得很饱,称为“填穷坑”。这表示将肚子填饱,不再受穷困之苦。同时,也有将垃圾倒入坑中并掩埋的习俗,寓意将贫穷掩埋起来。

柳车草船:在古代,人们还会用柳条编成车、草扎成船,送给穷鬼,让它快快离开。韩愈的《送穷文》中就提到了“结柳作车,缚草为船”的送穷方式。

正月初六“送穷”日,有哪些习俗和忌讳?

三、送穷仪式我们该注意什么?

在送穷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忌讳:

不宜倒垃圾过晚:虽然送穷日要打扫卫生、倒垃圾,但不宜过晚。一般来说,最好在中午之前完成,以免将财运也一并倒掉。

不宜打破东西:在这一天打破东西是不吉利的,因为这可能会破坏财运和好运。如果不小心打破了东西,要立刻说声“岁岁平安”来化解不吉。

不宜争吵打架:送穷日应该是一个和和美美的日子,不宜发生争吵和打架。这样容易让穷鬼趁机而入,带来晦气和不幸。

不宜穿破衣服:虽然穷鬼喜欢穿破衣服,但在送穷日这一天,人们应该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以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果穿了破衣服,可能会被穷鬼缠上,带来贫困和不幸。

正月初六“送穷”日,有哪些习俗和忌讳?

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富有特色的年俗活动。通过打扫卫生、送走象征贫穷的东西或人物、燃放鞭炮等方式来祈求新一年的财富和好运。

从民俗的角度来讲,虽然各地的送穷习俗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正月初六“送穷日”,有钱没钱,记得吃2样,做6事,寓意送穷
...六,是农历新年长假中的一个重要日子,在这一天,民间习俗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送穷”,意在辞旧迎新之际,通过一系列仪式化的行为,将象征贫穷困苦的“穷鬼”或“穷神”送出家门,祈愿新
2024-02-15 16:23:00
...就开始为大家介绍与春节有关的趣闻,引发了读者对传统习俗的强烈兴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古代人在正月初五这天都会做哪些富有深意的举动。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过了正月初五,新年就将结束
2023-08-23 13:40:00
大年初六“送穷鬼”,送2样穷物,做3样吉事,新的一年驱穷纳财
...正月初七,所以也印证了从古代起正月初六就有了送穷的习俗。大年初六这日除了要送穷外,也是很多商铺开市营业的日子,据说马也是在这天被女娲创造出来的,被视为“马日”,若想要新的一年
2024-02-15 10:33:00
​大年初一,无论贫富,记得在桌上摆这4种“好运菜”,龙年行大运
...二、大年初一的“咬灾”是要吃什么?“咬灾”这一传统习俗在我国流传已久,腊月初一成为了执行这一习俗的日子。所谓“咬灾”,即通过咬食硬的食物来寓意驱走霉运,迎来好运和幸福。这一习
2024-02-04 16:41:00
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卷上。大年初二被称为"赤狗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俗智慧。这一天有"不做四事、不吃三物"的讲究,这些习俗背后
2025-01-30 11:06:00
...从数千年前的夏商周,至21世纪的今天,陕西地区的春节习俗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据《礼记》记载:“伊耆氏始为腊,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祭”是古人以祭祀农神为主,先祖为辅
2023-02-12 11:32:00
...用时间,随时随地地学习和成长。在古代,有一种常见的习俗是将书放在枕头下面,以提醒自己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这种习俗在当时非常流行,被认为是一种追求知识、追求成功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2023-05-05 15:49:00
林志颖的金铲子习俗起源三国时期,不助孕用来抓周,抓到能当厨
...这只不过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个向往。【一】金铲子习俗习俗不等于封建迷信。金铲子能不能起到助孕的效果,如果说古人没有辨别的能力,还情有可原。作为现代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
2024-02-26 12:45:00
腊月,牢记“9大习俗”,别犯“9大禁忌”,遵循传统,更安康
...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确保家庭安康、吉祥如意,我们需要牢记一些重要的习俗和禁忌。接下来,带你了解腊月的“9大习俗”和“5
2024-02-01 18: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
白衣传薪火,盛世谱华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张宁
2025-09-29 17:01:00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临沂孔庙2025祭孔大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益千雪9月28日上午,临沂孔庙举行2025乙巳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周年
2025-09-29 22:29:00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朱彦)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
2025-09-29 07:07:00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9月27日晚,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曲阜尼山举行
2025-09-28 10:56:00
【舌尖上的魏集】“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
“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中秋夜,一家人吃团圆饭才是人间至味,这个中秋,跟着这份食单,让每一口美味都盛满吉祥,每一次举杯都映着圆满
2025-09-28 15:01:00
李育善:《童年与故乡》序
百善兄长我十多岁,祖居棣花街 道。我的祖母也是棣花贾塬人,加之我的叔伯姑父李成群又是百善兄的叔父。说起来 ,我和百善兄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2025-09-28 17:14:00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李文豪鲁网9月2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和座谈会
2025-09-27 17:53:00
古人做的紫禁城圆明园纸质建筑模型,能有多精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6日,“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
2025-09-27 18:19: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人秋游玩啥?都在吉林这件扇面里
国庆将至,又到了秋游好时节。古人对秋日出游的喜爱,丝毫不逊于现代人。从流传千古的诗文到传世的书画,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秋日赏景的身影
2025-09-27 2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