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提起诸葛亮的接班人,大多数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姜维的名字。的确,姜维虽然是一介降将,而且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才无奈前来投奔,但是他立马便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不但在写给蒋琬等人的信中,对他大力夸赞,说他敏于军事,忠于汉室,是不可多得大才,还将中虎步军五六千人交给他统领,可见对他的看重。

后来,诸葛亮每次北伐,他都会随军出征,而到了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逝于五丈原的时候,临终安排退兵,他也有幸成为了听取诸葛亮遗令的人之一。再后来,蜀汉继续北伐的重任,也落到了他的头上。如此看来,说他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并没有错。那么,为什么诸葛亮病逝之后,接过兵权的人却是杨仪,而非姜维呢?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杨仪能力卓越。的确,杨仪虽然性格狷狭,但能力不容小觑,他是荆州人氏,最初受到关羽的举荐,才到往了益州。然后与刘备讨论军国大事,也能让刘备满意。而且他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物,在诸葛亮军中,“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意思是说,他在军中负责士兵分部,筹备粮草等事,能够很轻松的完成任务。可是,姜维能力也不差,而且是一员将领,而非单纯的文官,他比杨仪更适合统兵。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去世之后,接过兵权的人,是杨仪而非姜维呢?对于此事,小编有以下几点猜想。
一、杨仪的身份更容易服众

虽然诸葛亮非常欣赏姜维,但是他一个人欣赏,是远远不够的,姜维需要服众,才有接手兵权的资格。可是他从公元228年才投奔蜀汉,仅有七年的资历,当时仅官至护军,又是曹魏降将,若在这个关键时刻让他接手兵权,实在说不过去。再者说,虽然他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之人,但是他前面还有蒋琬、董允、费祎等人,而且严格意义上说,杨仪也算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再加上他丞相长史的身份,他本身的才能,以及在军中的贡献,和自身的资历,比姜维更适合在这个时候接手兵权。
二、姜维另有重任

另外,诸葛亮在临终之前,给姜维安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诸葛亮基本上放弃了魏延,并让姜维负责断后。要知道当时大军撤回蜀汉,基本上没有什么阻碍,但是后方却要防备魏军的追赶和袭击,所以断后这一任务非常重要。不过接受了这一任务之后,姜维便分身乏术,无法再统领全军了。
三、姜维是武职,受魏延压制

除此之外,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诸葛亮表面上虽说放弃魏延,不用管他何去何从,但是他本心是想除去魏延的。而魏延性矜高,蜀汉满朝文官见了他,“皆避下之”,只有杨仪一个人敢跟他叫板,水火不相容,这个时候除去魏延的任务,自然要落到杨仪头上,就算姜维能力不比杨仪差,他也很难做到。再者说,就算不阴谋论,就算诸葛亮没想除去魏延,但他一定料到了,魏延会坚持继续北伐。如果兵权交到了姜维手中,而姜维是武职,地位又不及魏延,就要受到魏延的压制,如果那样,则蜀汉危矣。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去世之后,接手兵权之后是杨仪而非姜维,是理所当然的,这不仅是因为,姜维不是诸葛亮的第一任接班人,当时的地位和资历也不够,还有其他各个方面的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00: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