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秉持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兼容并蓄的谦逊态度,在交流互鉴中包容、学习、传承、发展。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见证1400多年前发生在太原的一段文明交汇融合的丝路往事。
这一切,还要从1999年太原市王郭村发现的一座汉白玉石椁说起。石椁由椁座、椁壁、椁顶三部分组成。顶部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歇山式结构,椁壁内外是彩绘和局部描金的浮雕装饰,椁座下方由八个石狮头垫于底部。整座石椁精美绝伦。令人惊讶的是,浮雕上的人物个个高鼻深目,内容为人狮、象狮搏斗图,庆祝葡萄丰收图,胡腾宴舞图等,反映的都是中西亚一带的风土人情。最为特别的是,位于石椁底座正中位置,两个人首鹰身的祭司,相对而立,小心翼翼地抬着火坛。这是古代波斯祆教中祭拜火神的场景。石椁在外形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浮雕图案又表现了墓主人母国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汇聚了中外文化元素的汉白玉石椁会出现在山西太原呢?
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虞弘,是鱼国人。而鱼国,据推测,或许位于古代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一带。虞弘13岁起便任柔然高官。曾奉茹茹国国王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浑和安息、月支等国,后出使北齐、北周和隋。在出使北齐时,虞弘留下来,相继在北齐、北周和隋三朝为官。在北周时,虞弘曾任“检校萨保府”(萨保府是掌管入华外国人事务的机构)一职。隋开皇十二年(592),59岁的虞弘在太原去世。
北朝时期的太原,是北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更是丝绸之路东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里胡商汇聚,商贸发达。当年,一批批像虞弘一样的外国人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东,来到太原,他们或者为官,或者从事商贸和文化艺术活动,最终长眠于此。
长眠于中华大地的虞弘是幸福的。墓志盖上,虞弘的虞字和中国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虞氏舜帝的虞字是一样的。他花尽心思要和中华文化靠上关系,这是他想融入中华大家庭的一种渴望。
不过,虞弘也曾纠结,而最终释怀。墓志中两处写到鱼国的鱼字,有明显的挖补修改痕迹,最终改成了水中的鱼字。这是他在融入过程中对母国眷恋不舍的心路历程。但19岁就已来到太原的他,长于斯,老于斯,这里早已是他乡变故乡了。
虞弘墓,如同一扇见证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在北朝隋唐时期,无数像虞弘这样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扎根于此,同华夏儿女们共同奏响了交流互鉴的华彩乐章,丰富了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
(太原市文物局供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