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谯城:鼓足“牛”劲推动“秸秆变肉”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8-25 10:0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亳州晚报

谯城:鼓足“牛”劲推动“秸秆变肉”

种公牛站牛舍一角。

谯城:鼓足“牛”劲推动“秸秆变肉”

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村一养殖场,工人正在添加饲料。

“秸秆变肉”是指将秸秆资源加工成为牲畜饲料,通过过腹方式,将秸秆转化成牛肉羊肉等畜产品。作为传统养牛大区,近年来,谯城区采取有力举措,大力引导农户走规模化养殖之路,同时不断做大牛羊繁育产业,走出一条具有皖北特色的“秸秆变肉”之路。

从零星散养到集中规模养殖

“我这个7亩的养牛场现在有200多头牛,我们这里有很多村民都和我一样,一年养个上百头牛,收益还不错。”日前,记者来到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村,养殖户蒋胡一边带记者参观牛舍,一边介绍道。

牛集镇蒋楼村是具有传统养牛习惯的少数民族(回族)聚集村。村党委书记刘合理介绍说,全村现有肉牛养殖户124家,存栏肉牛1万余头,占全区养牛总量的“半壁江山”。

在蒋楼村走访过程中,记者看到,由于该村肉牛养殖以一家一户为主,牛舍多在房前屋后,散落在村庄的角角落落,规模不一,条件也参差不齐。不少肉牛养殖圈舍破旧、配套治污设施不健全,卫生环境较差。

为了全面提升养殖质量,不久前,谯城区全面启动万头肉牛养殖专业村公租牛舍建设项目,计划在蒋楼村建设标准化公租牛舍,目前已流转土地257亩。“打造这个项目是为了改善农户的养殖环境,引导养殖户走标准化养殖之路,努力把蒋楼村打造成全省万头肉牛养殖专业示范村。” 刘合理说。

从盲目选育到专业技术繁育

要提升养牛质量,品种的选择是科学养殖的重要前提。说到品种繁育,就不得不提到落户谯城的我省唯一的种公牛站。

该种公牛站位于谯城区魏岗镇蒋庄村,始建于2011年,占地70亩,现存栏各品种牛292头,其中种公牛68头,纯种母牛86头,胚胎移植用“受体牛”138头;年生产牛冷冻精液约40万剂。

“我们这里主要开展和牛纯种繁育、种公牛冷冻精液生产、种公牛培育、牛胚胎移植等技术服务。”基地管理人员马帅说,现在牛舍里有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海福特牛、自主培育牛、地方品种牛等,这些都是名贵的牛品种,是基地的“宝贝”。

如今,该基地正在全面提升改造,通过完善良种繁育体系,计划扩增种公牛群体80头以上,年生产优质种牛冷冻精液60万剂以上,年销售额6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后,种公牛站将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全面提升种质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打响安徽种公牛站品牌。

从自繁自育到生态循环养殖

发展养殖业,谯城还有一大“法宝”——安徽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亳州试验站。

该试验站于2019年8月挂牌,依托谯城区兴亚养殖场而建,位于古城镇后许村,占地93亩,是一家以肉牛良种繁育、秸秆饲料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牧综合性企业。

试验站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站存栏肉牛320头,其中能繁母牛210头,年产犊牛190头,年产值400万元。配有专职技术人员5人,专职兽医1人,本科学历以上2人。这里以选育优质母牛、自繁自育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的健康养殖模式,主要推广良种引进繁育与杂交改良技术、非常规饲料开发及秸秆饲料化技术,以及牛羊疫病综合防控等技术。

据了解,目前该试验站计划选育优质母牛300头以上,充分发挥试验站作用,做好母牛繁育的优化工作,积极探索皖北地区自繁自养肉牛产业发展新模式。

从传统养殖到一体化养殖

近年来,谯城养殖业由一家一户散养为主模式,逐渐发展成养殖规模,如今,正朝着一体化科学养殖方向发展。

“2022年底,全区肉牛存栏2.13万头,出栏2.47万头。现有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152家,存栏万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村1个。”谯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捷说,依托丰富的养殖资源,谯城区已制定了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在着力提升种公牛站、牛羊产业技术体系亳州试验站“两站”的同时,还将打造万头肉牛养殖示范村1个;提升百头规模养牛场百家以上,到2024年底要到150家以上;引进屠宰企业,开展牛肉深加工;加强与省农科院、安农大、安科院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谯城区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谯城区将通过政府牵头引导,从饲草饲料生产供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养殖一体化发展,通过全链条服务,倾力打造“秸秆变肉”谯城样板,让养殖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

“牛”劲十足产业兴,“畜”势腾飞正当时。谯城区将下大力气鼓励支持群众发展肉牛养殖业,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大文章,全力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畜牧养殖成为群众致富的新“引擎”。

接下来,谯城区将扩建提升种公牛站,对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亳州试验站进行改造升级,新建1家千头良种繁育场,建设万头公租牛舍,新建1家万头肉牛育肥场,建设1家肉牛饲料加工厂和1家功能性食品预制菜生产企业。其中,预制菜生产企业将以中药材和特色优质牛肉为原料,生产功能性食品预制菜,突出特色,推进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刘景侠 吴珍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5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念好“养牛经” “犇”向致富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郭万村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采取科技示范、典型带动的方式,大力发展黄牛养殖业向规
2023-12-27 17:20:00
亳州市谯城区  改革拓宽增收路 深耕“三农”绘“丰”景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今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抓实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动农业农村工作
2023-09-21 02:54:00
...民网合肥1月9日电(记者韩震震)1月1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谯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2023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报
2024-01-09 10:44:00
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生态养牛“钱”景旺 种养循环有“犇”头
...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2024年6月24日,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杨楼村任晓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伴随着一声声悠长的哞叫,一排排整齐明净的牛舍映入眼帘,养殖场负责人任
2024-06-27 15:48:00
...-安徽频道9月1日,皖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亳州市谯城区召开。会上,众多行业顶级专家、知名企业齐聚谯城,共同探讨皖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共商食品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之
2023-09-02 16:12:00
奋力开创加快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市新局面
...年度“三农”工作先进单位受表彰,、蒙城县、利辛县、谯城区、亳州高新区作交流发言。涡阳县“五良”融合深挖粮食稳产增产潜力本报讯 近年来,涡阳县聚焦“国之大者”,围绕“良田、良种
2024-03-25 12:24:00
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秸秆回收 变废为宝
...-安徽频道秸秆回收。杨中勤供图2024年10月8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尹楼村秸秆收储中心,工人正在将回收的玉米秸秆堆垛储存。近年来,谯城区古城镇紧紧围绕秸秆能源化、肥料化、
2024-10-09 16:33:00
大皖新闻讯 10月20日,大皖新闻记者从亳州市谯城区获悉,该区一村民焚烧秸秆,不听劝阻,且阻碍依法执行公务,被谯城警方依法拘留。10月17日晚,在亳州市秸秆禁烧期间,亳州市谯城区
2023-10-20 18:38:00
中信银行合肥分行驻村干部:当好“领头雁” 走出致富路
...:人民网-安徽频道2024年,是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对亳州市谯城区立德镇何大村进行帮扶的第六个年头。这六年时间以来,在中信银行合肥分行三任党员驻村干部的带领下,何大村发生了翻天覆
2024-07-01 16:1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