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小渔网兜住群众幸福感
——海兴县辛集镇苑堤头村特色产业促振兴见闻
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刘 昊 郭 玥
寒冬时节,海兴县辛集镇苑堤头村的渔网加工厂忙而有序。目前,渔业捕捞虽处于淡季,可正是渔网补给的关键时期,苑堤头村“两委”班子带头成立的渔网加工厂生意红火,来自国内外的订单应接不暇。
“现如今,渔网不仅用于渔业,在养殖业、防护林保护等方面也广泛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渔网加工厂厂长张成亮说,他从事渔网加工行业已有20多年的时间,过去家家户户手工缝制渔网,一天挣个二三十元钱,成不了规模,收益自然也不高。“现在机器织网,效率高、工序规范、品质提升,订单自然越来越多。”
辛集镇从事渔网加工产业历史久、经验多,常有老百姓在农闲时期通过加工渔网增加收入。2018年,苑仲健担任苑堤头村党支部书记,他和“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一同谋划,决定把这赚钱的“小买卖”做成“大产业”。经过前期谋划、设计,苑堤头村先后争取了500万元资金,购置了12台织网设备,建起了属于村集体的渔网加工厂。
2020年,苑堤头村渔网加工厂建成。如何保证投入必有回报?村“两委”决定选择承包方式经营,承包费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渔网制成之后,还需要缝制鱼漂等零件。过去零散手工缝制,很难形成产业链条,客户需要多道工序,才能拿到最终成品。苑堤头村渔网加工厂产业链完善,可以不出厂完成所有工序,直接装车发货,给我们经营者带来很大便利,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承包者说。
渔网加工厂生意红火,也为村里的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今年42岁的张玉兰,每天料理完家务,把孩子送到学校,便来加工厂上班。她的工作是缝制鱼漂,工资按照工作量计算,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家里有老人孩子,根本不可能外出打工。现在好了,家里的事不耽误,还能赚钱,日子特别有奔头。”张玉兰说,现在厂子里有60来个工人,都是本村或附近村里的。
除了交给村里的18万元承包费,承包者利润仍有盈余,而且仍发展潜力巨大,村“两委”班子决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如今,渔网加工厂年产量约1000吨,产值1500万元左右。“随着厂区扩大,承包费用也随之上调。从2022年开始,苑堤头村每年有30万元的承包费用。”苑仲健说,有了这些钱,村里修道路、建广场、给老人购置慰问品、奖励大学生等,统统有了底气。
眼下,渔网加工厂的承包合同快到期了。苑仲健和村“两委”班子以及驻村工作队合计着,要将渔网加工厂做成大产业,更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干事创业。“我们已经成立了合作社,打算组织群众入股,凝聚合力做大做强渔网加工产业,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再添砖加瓦。”苑仲健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1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