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件炊器 见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7-02 15:31: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件炊器 见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炎炎夏日,来首都博物馆的观众恐怕很难拒绝一支造型非常有特色的伯矩鬲文创雪糕。这款雪糕是以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伯矩鬲为原型制作的。

伯矩鬲,全称“牛头纹带盖伯矩鬲”,是西周初期的青铜器。1975年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鬲是古代炊器,与鼎外形相近,但存在显著差异。从形制上看,鬲的器足呈空心柱状且与器腹连通,而鼎为实心足且足腹分隔。鼎主要用于烹煮肉类,鬲则专司谷物炊煮。不同社会阶层所使用的鬲,其材质也有所不同,普通民众日常多用陶制鬲器,而青铜材质则被贵族阶层专用于礼仪场合。

要在偌大的展馆中找到伯矩鬲,十分简单,因为它有一个“通关密码”——集齐七头牛。在青铜器中,伯矩鬲可谓“精致小巧”,通高仅33厘米,口径22.9厘米。但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它的造型和纹饰充满了力量感。

整个器物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牛头。盖子的最顶端,两只圆雕的小牛首背靠背站立着,它们的耳朵线条柔和,眼睛微微凸起,仿佛带着生气。盖子本身的表面,又浮雕着两个巨大的牛首,它们的牛角异常夸张,像两把弯曲的大刀,高高翘起,甚至越过了鬲的器耳;角身上刻满了细密的鳞片状纹路,牛口张开,露出獠牙,透出一种近似神兽的威严。转到器身下部,支撑鬲的三只袋足(像口袋一样鼓起的足),每一足上都装饰着一个牛首。这些牛首的鼻子向前突出,仿佛正在蓄力冲撞。这些牛首,运用了圆雕(完全立体的雕刻)和高浮雕(凸起很高的雕刻)的技法,尤其是牛角飞扬的立体程度,在存世的青铜器中非常罕见。

真正让伯矩鬲价值连城、成为国宝级文物的,是它身上那15个字的铭文。伯矩鬲盖内及颈内壁分别铸有相同的15个字: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翻译过来是:某年某月戊辰这一天,燕侯赏赐了我的主人伯矩许多海贝,主人为了纪念这一荣耀而铸造了我,并用于祭祀他的父亲戊。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通常是记载王室给予分封地的诸侯或宠臣的赏赐,受赏一事往往与祭祀先祖联系在一起,这是当时青铜礼器的一个重要特点。有文献记载,伯矩此人活跃于西周燕国的上层社会,他应当有十分重要的身份,燕侯才会直接赏赐给他一些器物。

最重要的是,这件鬲的出土地点——琉璃河遗址,以及铭文中的“匽侯”,与此地其他墓葬(如M1193大墓)出土的多件带有“匽侯”铭文的青铜器(如“克罍”“克盉”)相互印证,确凿无疑地证明:北京房山琉璃河一带,就是西周初年燕国的始封都城所在地。这一发现,将北京作为有明确文献和考古证据支持的城市历史,向前追溯到了公元前1045年左右(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距今已超过三千年。这一结论被详细记录在《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等重要的考古发掘报告中。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伯矩鬲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成为首都博物馆唯一一件获此最高级别保护的藏品。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青铜器,更是北京城从古老的燕都蓟城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国际大都市的最早、最坚实的实物见证。

文/本报记者陈品责任编辑:王悦(EN10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2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 | 郭京宁:“北京城之源”是如何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
...鬲成了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堇鼎是北京地区出土的最大青铜器。伯矩鬲。刘小军 摄堇鼎。刘小军 摄 2019年起,北京再次对琉璃河遗址的城址区和墓葬区开展考古工作。近三年间,发掘
2023-09-13 19:42:00
宜兴丁蜀镇: 紫砂联袂青铜 传承千年神韵
...兰(右)近日,“非遗对话非遗——非遗寻古之紫砂对话青铜器主题展”在宜兴开幕。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院长萧平,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路朔良,传统失蜡法青铜铸造工艺及青铜器修复技艺非遗传
2023-09-27 17:48:00
北京3000年历史的古城遗址
...多有两条墓道。 小型墓的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中型墓以青铜器为主,大型墓大多被盗。陶器组合为鬲(lì)、簋(guǐ)、罐。不少青铜器上铸有铭文,出土的“堇(jǐn)鼎”和“伯矩
2023-08-03 14:56:00
殷墟博物馆新馆:穿越三千年,寻根“大邑商”
...殷墟考古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集中展示了青铜器、玉器、甲骨、陶器等近4000件出土文物,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为解密并阐释中华文明密码、延续中华文化根脉
2024-03-01 18:20:00
以碑之铭|何以中国·千年一脉②以乐为声——八音和鸣中的和合之境
...为必须攻克的难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青铜器制作技艺”传承人项绍清介绍,合瓦形状的设计是编钟发出双音的核心,且钟体浇筑必须是一次成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钟体报废。
2025-06-18 15:28:00
百万热度见证,千年文明“复活”,评《匠造千年》,赢汉酱好酒
...赤水河为线,挖掘盐运文化;聚焦黔西南出土文物,展现青铜器文化内涵及修复故事;探秘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讲述土司城堡文物保护历程。通过镜头,纪录片生动呈现文物修复工作者精益求精的
2025-06-17 18:07:00
青铜之光耀古今丨何以“中国”?来“青铜器之乡”找寻答案
大河网讯 陕西省宝鸡市是周王朝龙兴之地,是著名的“青铜器之乡”。周王朝的序曲在这里奏响,世家大族在这里云集,留下了无数青铜瑰宝。藏礼于器,青铜之光,闪耀古今。10月28日,大河网
2024-10-28 18:42:00
秦风浩荡处 千年正青春——解码文明传承新范式
...中焕发新机。当兵马俑的威严神韵遇上AI的虚实交融,当青铜器的浑厚纹样碰撞数字艺术的流体美学,临潼这片见证过华夏文明奠基的土地,正以开放姿态书写着传统与现代的和鸣乐章。这或许正
2025-04-07 22:39:00
...河口墓地、横水墓地、永凝堡遗址等重要遗址出土的珍贵青铜器为核心展品,将代表性器物按年代序列与出土单位相结合,清晰勾勒出两周时期山西地区青铜文明的发展脉络。这些跨越千年的青铜重
2025-07-30 08: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